出自《孫子兵法》。
上兵伐謀,拼音shàng bīng fá móu。上兵,即兵之上者,就是指上乘的用兵之法。伐,原意為功勞,這裏活用作動詞,建功的意思。伐後省略介詞,伐謀就是“伐以謀”,謀就是謀略。意即憑謀略建功,指使用策略取勝,不需動用武力。
整句翻譯為:用兵的最高境界是使用謀略勝敵。上兵伐謀是《孫子兵法》中的壹個重要的思想,其進壹步在下文中體現為“不戰而屈人之兵”是古代軍事理論的重要思想。對後世的戰爭有很大的影響。
馬謖說,用兵之道,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孫子兵法也說,上兵伐謀。謀,就是心計智謀的意思,是人的心思考慮籌劃的,伐謀也有伐心的意思。所以人們經常這樣總結說,上兵伐謀,攻心為上。
擴展資料:
上兵伐謀出自《孫子兵法·謀攻篇》原文為: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修櫓轒輼,具器械,三月而後成;距堙,又三月而後已。將不勝其忿而蟻附之,殺士卒三分之壹,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災也。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戰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毀人之國而非久也,必以全爭於天下,故兵不頓而利可全,此謀攻之法也。
百度百科-上兵伐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