槍打出頭鳥,任何壹個朝代率先起義的人,往往都不是最後勝利的人,通常都成為最後勝利人的墊腳石,比如秦末時期的陳勝吳廣第壹個起義,卻成了劉邦成功的墊腳石,再比如西漢末年的綠林起義和赤眉起義,卻成為劉秀成功的墊腳石。
第壹個舉兵起義的人,用現在的話說,就是第壹個吃螃蟹的人,往往是引發的轟動效應最嚴重,陳勝吳廣的起義軍也是第壹個殺進關中的起義軍,陳勝部下周文率先在秦末殺進了函谷關,隨之而來的,就是秦朝強大的國家機器動員起來,章邯率領了囚徒和關中子弟組成的聯合軍,打敗了周文。
陳勝吳廣起義
然後秦朝不斷地動員關中子弟及巴蜀子弟參戰,章邯在前線的軍隊實力越來越強,然後就把首次起義的陳勝打敗了,並迫使陳勝被自己車夫所殺,因為陳勝是秦朝的最重要目標,因為他是第壹個起義的人,實力也最強,這就是槍打出頭鳥。
此外,陳勝失敗還有自身的原因,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內部管理問題。
壹、陳勝對軍隊的掌控力不夠。
陳勝派武臣奪取趙地,武臣成功後,自立為王,與陳勝平起平坐,陳勝反而默認了,這種口子壹開,就亂了,後來武臣派韓廣去攻打燕地,韓廣成功後,跟武臣壹模壹樣,自立為燕王,結果就是陳勝的起義軍分裂了,壹個個到了地方就擁兵自重,自立門戶。
秦末起義地圖
所以當陳勝親自率軍在前線作戰時,都沒有援軍來幫忙他作戰,導致孤軍被章邯打敗而被殺。
二、陳勝賞罰不分明。
陳勝部下田臧用假的陳勝詔書誅殺了起義軍二號人物吳廣,陳勝居然沒有處罰田臧,反而任命田臧為上將,這是最為典型的賞罰不明,本來應該是有軍功就得獎賞,有錯過就得處罰,但是陳勝居然對於殺害吳廣這樣的大事處理不當,導致手下將士寒心。
劉邦
此外,陳勝還專門設置了中正和司過這樣官職來督察群臣的過失,相當於秦朝的禦史,但是陳勝不是以法律為依據來糾察的,而是以個人喜好為依據來追究群臣的過失,這樣壹弄,有識之士誰還願意跟隨陳勝,就導致部下的離心離德。
三、陳勝缺乏心胸。
陳勝在起兵前曾經說過“茍富貴、勿相忘”之類的話,但是當陳勝稱王之後,這些話全部忘記了,曾經認識他的朋友和鄉親來投靠他,他也不太待見,還因此殺了壹個以前的朋友,只因為這個人說了壹些陳勝年輕時候的事,便被殺了,陳勝這樣的做法寒了壹些以前朋友的心,他之前的朋友紛紛離開陳勝,另謀出路了,人心也就散了。
章邯
最後看陳勝的結局也能知道,陳勝是被自己“信任”的車夫莊賈所殺,作為陳勝的車夫,莊賈顯然是陳勝最信任的人,但是陳勝的壹系列做法導致他的車夫也對他不滿,才會殺了他,看看劉邦的車夫夏侯嬰,劉邦打成光桿司令,夏侯嬰也是寸步不離、忠心耿耿,這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因為問題的關鍵就在於陳勝和劉邦的待人處事方式完全不同。
所以別說統壹天下,陳勝吳廣只能成為秦末戰亂之中,劉邦統壹天下的墊腳石,成全了劉邦而已,更不用說統壹天下這種宏大事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