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漢語詞典 - 奇正壹詞最早見於老子

奇正壹詞最早見於老子

“奇正”壹詞最早見於《道德經》壹書,老子說過:“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為取天下。”對其進行深度申論的則是孫子。但孫子寫書,完全是壹副只對對行家說話的派頭,毫無澄清概念的意願。

在《孫子兵法》的思想體系中,奇正運作主要是基於“軍形篇”所優化組合好的自己可以掌控的力量。也就是說,奇正相生、奇正之變是運用自己的力量,而非借助外界力量來實現,換種說法就是,奇正運作是造勢、用勢,而非借勢。按照“兵勢篇”提供的方法,勢的形成主要從三個方面展開:

1、勢之實現的基礎要素

如果說“軍形篇”形成的是靜態之勢,那麽,“兵勢篇”則是運轉出來的“勢”,運轉則需要人、財、物的運作,而這個運動必然需要最基本的保障因素,故孫武子給出了分數、形名、奇正、虛實。

奇正,就是分兵變化創造出來的“機”,或說轉折點、臨界點等,以創造點上的效應。

2、奇正相生、相變以造勢

李靖說,以正為正,以奇為奇則是不知奇正,實踐中的奇正,是無不是奇,無不是正。也就是說,奇正本身就難以很清晰、沒明確的分辨,戰前所定義的奇與正,到了“紛紛紜紜、渾渾沌沌”的戰場上之後,可能就轉變了。

壹方面是妳通過奇正用兵變化,以調動對方也跟著變化,在這變化中就會出現上述所講的“機”;另壹方面是妳的奇正之變,朝著某壹個“機”的目標而展開,最終實現“轉機”的實現。

3、摧枯拉朽之勢由勢險節短來實現

在《孫子兵法》兵勢篇給出的用勢方法是:①勢險;②節短。

勢險,在於位勢的取得,通過奇正運作,獲得了什麽樣的高度,無論是“千仞之溪”上決水,還是“千仞之山”上轉圓石,都會形成不可擋之勢。

節短,是節奏的控制,時機到了必須壹鼓作氣,不給對方任何喘息的機會,或者說,該快的時候“其疾如風”,該慢的時候“其徐如林”,該休整練基本功的時候“不動如山”,該攻擊的時候“侵掠如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