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我就很喜歡探討生命,想把生命徹底搞明白,但苦於壹直沒有遇到可以互相探討這個主題的人,更沒有遇到可以教我生命使用說明書的人。每當我想和別人深入探討生命本身的時候,人家都會覺得很奇怪,我發現絕大部分的世人對自己的生命本身並不感興趣,人們大都熱衷於追逐外在的東西。我實在是非常驚訝又很困惑,為什麽大家竟然對自己的生命本身不感興趣呢?生命的真相究竟是什麽?活著的意義和價值又是什麽呢?不論是童年時代,學生時代,還是工作後步入社會,我壹直沒有遇到可以與之深入探討生命議題的人。
帶著這樣的茫然和困惑,我認真努力地學習,勤懇踏實地工作。極其努力地活成讓別人都滿意的樣子,成家立業,相夫教子,養家糊口……就這樣生存著,生活著……壹路辛苦勞碌到中年,跟隨著時代的高速發展節奏,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長期的身體過度透支,慢慢地我的身心開始不斷亮紅燈,敲警鐘了。當越來越力不從心的時候,我只好被迫無奈地把工作做減法。工作做了減法後我依然非常忙碌停不下來,如果不忙碌我就會焦慮不安,心裏不踏實。這時我才發現自己竟然已經沒有休息的能力,停不下來,慢不下來,靜不下來,身心各種的亞健康,緊繃,焦慮,不安,睡眠不好,每天極度的困倦乏力伴隨著我。我需要好好休息壹下!我實在是太累了!但搞不明白生命這臺機器的真正運作原理,我實在不知道該怎麽樣才能剎車讓自己歇壹歇!
媽媽當年生下了我,但並未給我壹張生命使用說明書,就如同開車壹樣,沒有使用說明書,不了解汽車的運行原理,不知道哪裏是剎車哪裏是油門,自然是開不好車的。生命何嘗不是如此呢?用了半百的歲月,花了很多的時間精力金錢,不斷學習探索,直到2018年11月遇到老師,我才終於慢慢有點讀懂了自己的生命使用說明書。當然父母的言傳身教也教會了我很多很多,感恩父母!父親是我的啟蒙老師,他從小就教我要透過現象看本質。我天性喜歡觀察,探尋本質,從小我就清楚地知道,生命並不是大家以為的那樣。這些年也遇到了壹些良師益友,學了很多,有心理學的,西醫的,中醫的,儒家的,道家的,佛家的,靈修的,阿育吠陀,瑜伽,阿卡西等等……學了那麽多,如此龐大的體系,那麽的博大精深,如果不是遇到秦老師,我肯定會迷失淹沒在三藏十二部等各種經典中,迷失在經典的不同名詞概念中。壹輩子我都在尋尋覓覓,我不知道自己究竟在找什麽,但我清楚地知道自己不要什麽。直到我遇到了老師,我才知道自己在找什麽。因為那個東西在我小時候因為壹些因緣曾經刻骨銘心地體驗過它,但沒有遇到大善知識的點撥,我不清晰那個東西究竟是怎麽回事?所以我這壹輩子都在尋找他。也許他是我活到現在的根本動力,如果不把自己的生命徹底搞明白,不找到那個究竟的根本,不把內心深處的那個對生命實相的疑情搞明白,我絕不會罷休。
在我成長的年代,有壹句口號,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可是,事實證明並非如此。經過兩年的五指禪熏修,老師的教導,師兄們的指導和陪伴,我體會到了:學好五指禪,才能走遍天下都不怕。
物身念根性就像是壹本簡單清晰直白易懂的生命使用說明書。“物”是存在且變化的物理現象,“身”是存在且變化的生理現象,“念”是存在且變化的心理現象,“根”是存在且變化的生命現象,“性”是存在且不變的。當下見觀當下變,壹看二想三做四果。能見性不變,所見相變化。依性當下自律,隨緣善用無住。參加過***修的師兄們對這些和次第關系,本質,因緣因果,都朗朗上口。當五指禪體系的這些成為我自己的生命體驗,而不是壹個知識,壹個觀念時,我發現自己的生命慢慢發生了改變。
以前終日忙碌,壹心多用,辛苦勞累,食不知味,夜不能寐。現在每天體會當下見觀當下變,通過不斷體會物身念根性,明白了生命使用說明書,終於有能力剎車了,現在壹心壹用,吃飯的時候吃飯,睡覺的時候睡覺,簡單,自然,放松,真實,專註,當下。人到中年身體健康出問題,是我最大的煩惱。我原來學的是西醫,現在我熱愛中醫,中醫才是生命的根本,學習中醫讓我重新認識生命,詮釋生命。西醫是在物質的層面,是在現象界解決癥狀。中醫是從源頭上找病根,在病根上幫妳糾偏修正。現在我學習中醫和體會自性,發現兩者是相通的。每天體會本性,再輔助應用我現在做的藥食同源古方食療養生產品調理後,終於慢慢恢復了健康,身心變得和諧安寧快樂自在。當然,體會本性才是最究竟的大醫王。現在的我,活得更真實,坦蕩,心安,和諧,快樂,寧靜,安詳,自在,陽光,燦爛,率真,我也找到了自己喜歡做的擅長做的事情,感覺很開心,中醫是老祖宗的智慧,是道的體現。食療養生產品只是個載體,通過這個載體把自己對生命使用說明書的體會感悟融合進去,分享傳播出去,讓更多人真正明白自己的生命,從而幫助更多人,讓更多有緣人受益,希望大家更健康,更開心,更幸福。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授人以魚只救壹時之急,授人以漁則可解壹生之需。
接下來分享壹下自己對物身念根性的體悟,5個手指頭,4個是不同層面的現象,1個是現象的娘,現象的源頭。他們是個整體。5個手指頭,他不是5,他非2,也不是1,也不是0。那五指禪究竟是幾?佛法是破二不著壹,無住,現實而超越。物身念根性,五指禪,5個手指頭,前面4個是現象界,大拇指代表自性,是指實相,那個不可說,需要去體會它,說的都不是它本身。
看到很多沒有機緣學習五指禪的人,終其壹生在物身念根4個現象界裏摸索尋找規律,把這種摸索概括總結出來的規律認為是實相,是自性。現象界有壹定的規律,韻律。現象是存在且變化,變化且存在的,物是成住壞空的,身是生老病死的,念是生住異滅的,根會爛。但現象界的規律韻律並不是實相本身,它不是自性本身。我能學習五指禪是何等有幸,多麽有福報啊!可以少走很多彎路!感恩老師!還有,對“自性”有了驚鴻壹瞥後,急於用思維去思議它,欠缺深入紮實的真切體會,有些人很容易用念頭去來回驗證分析推敲自性,這樣是從壹個無明念頭的牢籠中又迷失在另壹個無明念頭的牢籠中。
在遇到老師之前,我體會到了自性,但不清晰。另外,如果沒有秦老師給我們梳理出物身念根性五指禪這樣壹個完整的統合的化繁為簡的生命體系,只是粗淺體會到自性,有時會陷入更混亂迷茫的狀態,因為之前幾十年的認知觀念突然壹下子被徹底顛覆瓦解了。在我遇到老師之前,雖然我體會到了自性,但我遇到兩種情況,壹種是談“空”色變,嚴禁談空,忌諱談空。壹種是大談特談“空”,把“空”掛在嘴邊,但那個所謂的空,都是各自頭腦臆想的壹個關於“空”的壹個概念化的念頭而已。此空非彼空,是誤,不是悟。所以在這種情況下,無法真正徹底地去體會清楚自性,困惑迷茫是必然的。自性沒有真正體會清楚,皈依自性佛也只能是壹句空話而已。修行壹路走來有些微細的點壹直沒找到答案,終於從老師那裏得到指點,自己也在體會五指禪中得到驗證。感恩大善知識秦老師!
見到老師後,老師反復地帶我們每個人親身去體悟自性。讓每個人自己親身去體驗,自己親身去嘗到真滋味,這個真的是太了不起了。還總結出了五指禪,化繁為簡,大道至簡,把生命的完整體系統合得如此簡單,這實在是太智慧啦!真的壹下子醍醐灌頂茅塞頓開啊!
感覺自己太幸福了,有機緣學習物身念根性,非常感恩!非常珍惜!日常中,常常用心去體會五指禪,用生命去經驗。言語道斷,心行處滅。見聞覺知,本自圓寂。老師說見山是山是迷,見山不是山是悟,見山還是山是無所住。體會自性有個過程。
談空要先明白性、相,先要把性相分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能見性不變,所見相變化。性是自性,是實相。自性是不生不滅,不垢不凈的。相是現象界,是存在且變化的。佛法說的假有,並不是否定現象界的存在。否定現象界的存在,是斷見。認為現象界是永恒不變的存在,那是常見。佛教是中道的,是如實的、科學的、超越的。佛法是破除虛妄的錯誤知見,讓我們樹立正知正見。
體認到自性後,能分辨清楚性相後,就會明白性相只是個方便說,是為了讓妳明白那個不可言說的實相的壹個方便說而已。自性因緣而顯,無緣自隱,顯而不生,隱而不滅。所以性和相是壹不是二。佛法是破二不著壹,無住,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應”,有些人把它理解為“應該”的“應”,我的體會這裏的“應”是“回應”的“應”,或者說是響應的應,呼應的應,照應的應,相應的應,應和的應,啪!大家馬上體會壹下,是不是這樣呢?聲音壹來妳就聽到了呀,那個聞性就及時即時分秒不差地回應聲塵了,不是嗎?就好比鏡子,妳壹走到鏡子前,它就照出妳了,它就回應妳了,對不對?所以,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應”,我的體會是回應,而不是應該。如果認為是應該不應該,那說明可能對本性的體認還不夠真切。自性哪有什麽應該不應該的呀,大家現在體會壹下是不是這樣啊?因為說應該不應該,那都是念頭的評判和自我標準。那說明可能還陷在念頭層面去驗證自性,自性哪裏需要念頭去驗證的呢?不管念頭驗證不驗證,不管念頭怎麽解讀,自性壹直存在,自性壹直在不依妳主觀意誌地如實如是地回應著六塵,不是嗎?自性是六塵來了就自然而然地回應六塵,顯現六塵,它從不依從妳主觀意誌,不是嗎?在這壹路探索生命的旅程中,也遇到很多沒有真實體會到自性,陷入自己頭腦臆想的空,思維意識的空的概念,想守住壹個空,守住壹個清凈,消極厭世逃避現實,不作為,這其實是完全誤會了空。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當“應無所住”的狀態時升起的是般若智慧的心,是能生萬法,能顯妙用的,活潑潑的,流動的,鮮活的生命,而不是墮入頑空。六根門是開放的,妳關閉不了,不是嗎?大家體會看看,是這樣嗎?它是靈動的,鮮活的,有生命力的,不是死的,不是幹枯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自自然然地活出生命本然如是的樣子。
體認到這些後,就會明白佛法所說的“無我”。曾聽有人說,佛法用壹個字表達是“空”,用兩個字表達是“放下”,用三個字表達是“無所住”。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能生萬法,能顯妙用。自性因緣而顯,無緣自隱,顯而不生,隱而不滅。色不自色,由心故色;心不自心,由色故心;是知心色兩相俱生滅。有者有於無,無者無於有,是名真見。體會到了,才能依自己的體會如實表達,前提是必須親身體會到。
對“空”的體會,還要和因緣因果結合起來。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佛法說“諸惡莫做,眾善奉行”。我們要善護念,多結善緣,多種福田。
關於因果,沒有壹個固定的果,生命沒有結果,生命是個過程。沒有壹個固定不變的果,所有的結果都是變化的,流動的,是無常的。若想抓住壹個果,我們就會受冤枉苦。緣起性空無所住,性空緣起無所得。多去體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妳在鏡子前面壹站,鏡子立馬顯出壹個鏡像的妳,妳壹走開,鏡子裏妳的鏡像就完全消失了。不是嗎?當然鏡子只是個比喻,只是個方便說,鏡子代表不了自性。大家都體會過聞性見性覺性嘗性,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聲音啪來了,聞性即時回應聽到了,但聲音留不住,抓不住,剎那生滅,它變化著過去了。三心不可得,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說是立足當下,那也是個方便說,妳抓不住壹個當下,妳找不到壹個叫當下的東西,六根的生命現象在壹直變化流動中,剎那生滅中……本性沒有當下,壹切的當下不離本性,本性顯每壹個當下。深切體會到壹切唯心所現,唯識所變,深切體會到這些,我們還願意繼續自我折磨嗎?還會有過不去的過去,還需要沒完沒了地擔憂焦慮未來嗎?那些不都是我們虛妄的壹念嗎?愚癡無明的壹念嗎?不斷體認我是誰!難道念頭是我嗎?情緒是我嗎?感受是我嗎?多去體會,不是去想。時時去體會!如何擺脫所有的幻相,這個我們創造的圍繞著我們的難以捉摸的情感世界。
搞明白了自己的生命使用說明書,看到變化的人際關系,變化的身體,變化的感受、感情、念頭,變化的事業、財富,變化的因緣……就有能力享受變化帶來的美,順應變化。所謂法無定法,無壹法可得。佛法是認知的革命,是破妄顯真後的如實知見。
時時處處在生活中去體悟去落實去實踐老師說的那些天大的大實話,大白話,把老師的大智慧,老師的真知灼見,用我們自己的生命去體悟,去融入到我們的生命中,去體會本性,當下見觀當下變,當下見,是下手處,是保認處,也是成就處。體會到這些,不斷薰修,不斷實踐,就會體會到生命的本然如是就藏在我們各種自我感的止息之中,就能輕松不費力地自然而然地活出自性光明,自性清凈,心生萬法。活出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生命狀態。
那個本性不用學,也不用修,他就是生命的本質存在,只有真正體會到了,才可能明白三藏十二部經究竟在說的是啥。它是生命本有的東西,生命的源頭,壹直在我的生命裏,從未離開過,也不可能遺失,只是人到半百,才開始真正認識了他。那個百姓日用而不自知的東西真的體會到了,才幡然醒悟原來所有這壹切都是他的妙用,哲學,科學,藝術……壹切都是他的顯化和妙用!才真正地明白什麽叫平等,時時處處體會到他的顯化和妙用,是如此的平等,自然,簡單。自性是本具的、遍壹切時處,而他的本覺妙用又是無分別、無取舍、無為無心無住的。持續不斷地去領悟這些以及因緣因果,才可能徹底放下壹切思維知見、分別執著,以及有所求、有所得、有所守的心,無念,無相,無住,於念而離念,於相而離相,住無住處,在這個喧囂紛擾的塵世間入世又超然地活著。
唯有讀懂生命使用說明書,才可能成為自己生命的真主人,不再迷失在愚癡無明中。余生透徹地去體會五指禪,好好閱讀生命使用說明書,並把這些分享給更多有緣人。大道至簡,每個生命都需要覺醒。讓我們壹起同心同願去喚醒更多的有緣人。
感恩老師,感恩所有的師兄!我還在路上,體會還沒入門,這是我現階段的粗淺體悟,不敢說自己明白了物身念根性和生命使用說明書,那樣未免太狂妄了。雖然我只是明白了壹丁點皮毛,但已經讓自己非常受益了,我由衷地感恩,所以我願意毫無保留地如實地真誠地分享我真實的體悟,去利益有緣人。如果有說的不對的請老師和師兄們多多指教!
文字非性,切莫執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