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自南北朝斛律金《救勒歌》
作者簡介:壹說是南北朝民歌,作者佚名,就是沒有具體的作者,是群眾集體創作的。另壹說作者是斛律金。斛律金生於488年,卒於567年,刺勒族人,南北朝時期北魏、東魏、北齊三朝將領。
這首詩歌產生的背景是:武定四年(546年)九月,高歡(東魏大丞相、北齊王朝奠定人)率軍為攻西魏的玉壁(今山西稷山西南)五十余日,士卒戰死病死者七萬人,被迫退軍。當時,高歡誌憤成疾。為了安撫眾軍,今前津金唱《救勒歌),高歡和之。這就是後世傳誦的著名的《救勒歌)。
這首詩歌描繪了北方地區大草原的壯美景象,表現了遊牧民族的生活,語言質樸簡練,具有南北朝民歌特有的鮮明豪爽風格。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大意是:大草原蔚藍色的天空深邃廣遠,大草原空曠遼遠、水草豐茂,牛羊散布在草原上,掩沒在茂盛的牧草之中,當壹陣大風,吹米的時較,牧草起伏翻湧,肥壯的牛羊才隨之而顯露出來。
這是壹幅大草原的美景。大家在閱讀詩歌的詩歌的時候,可以在腦海中展開想象。天像壹個大鍋蓋,籠蓋在草原上,隨著風兒吹動,茂盛的草像浪壹樣下去了,這時候,淹沒在茂盛草原中的牛羊顯現了出來。
遊覽過大草原的人,都會有這種感受。這樣的草原,在東北、西北、西南有許多。當然,由於人口數量的增加,承載量的增加,現在的草原已經不像是遠古、中古時的草原了,即使是有淹沒了羊群的草原,淹沒牛群恐怕不可能。我認為,即使是在遠古、中古時期,淹沒牛群的草原也沒有。“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這句詩,描寫的是壹種意境,是大草原的廣袤,不壹定指的是大草原淹沒了羊群、牛群。況且,從大的場景上來講,連綿起伏的草原,淹沒了牛羊,也是現實的,畢竟那時候沒有無人機,不可能從高空俯瞰草原。
讀這首詩,除了感受大草原的廣袤無邊外,就是培育我們也有著草原壹樣博大的胸襟。雖然,心比天大,天比海大,海比地大,地比草原大;然而,莫要去說和天、地、海相比,即使是我們能有壹顆像草原壹樣廣袤博大的胸襟,那麽,凡塵俗世,就不會迷惑我們的心智,我們會坦然地面對生活中的煩惱。
學習古詩詞,就是融入到詩詞描寫的意境中去,感悟詩歌帶給我們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