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有貞是中國明代學者、大臣、明代書法家。
徐有貞(1407到1472年),初名珵,字元玉,號天全翁,吳縣人。宣德八年(1433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正統十二年(1447年)進侍講。“土木之變”,也先率瓦剌軍逼近北京,有貞主南遷,為於謙等叱責。景泰初改名有貞。後因迎英宗復辟,封武功伯,兼華蓋殿大學士,給誥券,官至極品,權傾壹時。後為石亨、曹吉祥構陷,被革爵治罪。
亨敗,釋歸田裏,放浪山水間,十余年去世。明代張廷玉《明史》評有貞“為人短小精悍,多智數,喜功名。凡天文、地理、兵法、水利、陰陽方術之書,無不諳究。”書法善行草,出入懷素、米芾間,名重壹時,對文徵明、祝允明的書法均有壹定的影響。
徐有貞的主要成就:
1、政治成就:徐有貞是宣德八年(1433年)癸醜科進士,並以第壹名的成績被考選為庶吉士,進入翰林院。他在景泰末年參與策劃了奪門之變,使得明英宗成功復辟,並因此成為內閣首輔,還獲得武功伯的爵位。
2、水利成就:徐有貞經過數年苦心經營,終於平息了沙灣決河之患。他的治河三策采用了疏、塞、浚並舉的方法,具體就是引黃入河、堵塞沙灣決口和疏浚運河內部所積淤泥。其中,引黃入河是治河方案中最重要的壹環,既解決了黃河潰決問題,也解決了運河漕運水量不暢阻礙航運的問題。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