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當上中國第壹個大壹統的封建王朝相位,留下千古名篇《諫逐客書》,協助秦始皇統壹中國的文字,建立了小篆為標準漢字體系,擁有這樣的成就的李斯,算是悲劇人物嗎?
李斯可以說是中國成功的小人物逆勢,最終走上自己理想人生巔峰的代表人物,雖然最後因為自己的貪圖名利放不下而被趙高扳倒,個人和家族的結局不算完美,但是在歷史上眾多的政治家中,他是較成功和幸運的壹位。
李斯的壹生極富傳奇,他的壹生大部分時間攜手秦王嬴政統壹六國,在和嬴政聯手治理壹個龐大的統壹的秦國時,推行車同軌,書同文,統壹六國的度量衡,統壹錢幣。並且極力推廣影響數千年的郡縣制,壹生看著秦朝走上了輝煌的頂峰,也看這秦朝在頂峰中滑落。這壹切他都身臨其中,他的壹生榮辱富貴,都和秦捆綁在壹起,後世歷史對他的壹生評價頗高,可算是古代政治家中的翹楚人物,他的壹生比後世的蕭何、諸葛亮等人都要活得精彩。
雖然他幫助了嬴政統壹了六國,並且治理龐大的秦帝國,但晚年卻因為他的思想覺悟的局限性,讓我們對他的人生感到遺憾,後世對他爭議頗多。他對韓非子的陷害,對沙丘之變,幫助了趙高聯手推薦了胡亥,矯旨害了公子扶蘇,正是他這樣的行為,讓後來的胡亥成為了秦二世,而他的貪圖富貴,最後落得個棄市的下場,全家也被壹鍋端了,這些或許是讀者感覺他悲劇的由來。
我們不知道李斯在最後的時光,有沒反省自己和思考自己的過失。可能他會回到數十年前,在盛夏的夜晚,無意中見到的兩只大老鼠對他的啟發。暫且我們不知道他是否有看過現代的壹本暢銷小說《誰動了我的奶酪》,但是李斯的感悟卻和這本書的意義,出奇的壹致。只是李斯感悟平臺的作用,而《誰動了我的奶酪》更強調人必須進取,不能安於現狀。
努力最後的結果都是壹樣,就是改變自己的現狀。李斯就此以壹個倉庫管理員不入流的小官吏,放棄穩定的守糧倉的公務員工作,毅然的辭職,只身走上了求學的大道,在學業有成後,選擇進秦完成自己畢生的誌願,最後獲得成功,李斯都是壹步壹個腳印走向了理想,雖然期間李斯經歷了許多的挫折,還有多少的夜晚的迷茫,可是最後是金子總會發光的。
李斯的啟蒙老師是兩只老鼠,那麽讓他走上壹個階梯的老師,就是荀子,這是壹位戰國末年的大儒,雖然他是儒家但是更貼近法家,可以說是兩家都兼備的學者,荀子結合了自己的理論和觀點,創建了壹套治理國家的方法,這就是荀子所說的“帝王之術”,而得到荀子真傳的人不多,李斯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學成後,李斯經過了自己的思考,他選擇當時六國比較強大的秦國,作為實現自己理想的抱負之地,此時秦國的相國呂不韋成為了攝政王,許多大事都需要經過他這裏首肯才可完成,而李斯非常討巧的,就直接去了呂不韋的相國府中,做起來壹個小官吏,不過因為他的才華,很快被呂不韋看中,漸漸提拔他,此時他開始有了接觸嬴政的機會。
自此,他接連的給嬴政提建議,那麽慢的嬴政就覺得李斯非常的不錯,不斷的提拔他,他在呂不韋和嬴政的提拔下,連升數級。
但是他第壹次人生的轉折出現了,原來因為韓國懼怕秦國消滅自己,就想到了壹個歪點子,找來了壹個叫鄭國的水利工程師,給他壹個人任務,去遊說當時嬴政,推薦壹個讓關中大地可以年年豐收,家家過上好日子,秦國富強的水利計劃。希望用這種陰招來損耗秦國的國力,利用浩大的工程來加劇秦國子民和嬴政只見的間隙,但是富有原見的秦國貴族們,看到了這個工程完成後對秦國巨大的利好,也就全權讓鄭國在秦國大地修建了鄭國渠,其後鄭國卻被人告發,說他是韓國來的細作,在嬴政親自的審問下,鄭國說出了壹切,但是此時作為技術宅的鄭國,已經壹門心思撲在了修建鄭國渠掉的工作中,其他事情都被拋在了腦後,他請求嬴政讓自己繼續將鄭國渠完工,如果這渠能夠貫通,那麽關中將出現更多的良田,秦國的糧食將會大大的增加,國力更為富強,對於統壹六國會有更大的支持,
可是此時的嬴政卻非常的氣憤,鄭國的背判,導致了他壹下子頭腦發熱,頒布了壹條當時非常著名的命令《逐客書》,這篇文章我們應該初中還是高中學習過,應該都有點印象,而《逐客書》壹出,那麽就連累了正在不斷努力向上爬的李斯,此時李斯的日子剛剛才好了壹點,在升職加薪,準備買車買房,接老婆孩子回來秦國定居落戶的時候,被下了《逐客書》,在李斯看來,無論是對於自己,還是對於許多同僚,還是秦國本身的利益,都是不劃算的。
因為現在管理學我們也知道,壹個公司需要做大,除了資金更重要的是人才,而經過了幾十年的發展,許多家族企業的管理弊端浮現了出來,更多的家族管理企業相繼倒閉,其中管理上人浮於事缺少制度,缺少人才來激活和盤活企業,讓企業向更廣闊的市場推進,這都是人才給企業帶來的動力,缺少了人才的企業,在企業進入老化時最終結果是被淘汰。
真理是發到哪裏都壹樣的,拿現代管理套用在秦國身上也壹樣,其實秦國歷代先祖,都是靠著六國的人才,孜孜不斷的輸送自己的才能,在秦國找到自己發光發熱的位置,讓秦國壹步壹步走向富強,比如商鞅,比如張儀,比如呂不韋等等,不壹而足。秦國本土出現的人才也很多,但大多數是軍功為主,比如白起,還有蒙恬等人,這些多來自於秦國的軍功家族,但是論政治家秦國內部有,但是不多,傑出者甚少,都是外地雇用的。這等於是現在許多企業請來的CEO都是聘請的,大部分企業自己家族很少傑出的管理者。
如果嬴政的《逐客書》真的實行了,那麽對於秦國來說才是真正的滅頂之災,因為即便是有了商鞅變法的基礎,但是缺少管理和人才,再優秀的制度也會崩塌。而這最後造成的結果有兩個,壹是,李斯回到了家鄉,被人恥笑去看倉庫,二是秦國可能真的中了韓國的計謀,開始國力衰退。
這樣的結果在李斯看來,是嬴政不想要的,自己也不想要的,所以他大膽的放手壹搏,寫就了千古名篇《諫逐客書》,正是這書如當頭棒喝,把嬴政給敲醒了,可以說通常能成大事的人,都具備壹個特點,就是善於聽別人的意見,從諫如流,劉邦和贏政都有這個特點。
李斯的《諫逐客書》被采納,讓嬴政發現了壹個可以替代呂不韋的人才,李斯就此走進了嬴政的視野,隨著嬴政不斷的開疆拓土,李斯也壹路升遷,最後他PK掉了嬴政身邊許多的奇才,成為了壹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秦帝國相爺。而嬴政的壹生,對李斯非常的信任,可以說他和李斯成為了千古難得的君臣友好攜手協作代表人物,終嬴政的壹生,特別在統壹六國後,每天的工作量出奇的大,但是大秦帝國還是能夠如此有效的運作,除了和嬴政勤政有關系,李斯的輔助也有很大的功勞。
李斯這樣的人生可以說,後世許多人是無法到達的高度,也是無法觸摸的高度,他幸運的遇上了嬴政,並且有壹個小書吏壹步壹步的突破天花板,讓自己最終實現了翻身,成為了秦國和歷史上重要的人物,可以說他的人生是無憾的。
可是他的壹生在晚年確出現了盛極而衰額悲劇,這和他的思維局限性有關,秦國可以說成也李斯,敗也李斯。
由於在嬴政沙丘的病故中,這是年老的李斯少了少年時的沖勁,忘記了自己的初心,反而因為怕扶蘇的繼位,會讓自己失去了相位,最後答應了與趙高合作,推了胡亥上了秦二世的寶座。而李斯的貪心和眷戀權勢,最終的結果是導致了誤判,他忘記了自己能夠成功來自於好拍檔嬴政,而不是胡亥。
他對胡亥寄托了希望,更是想通過胡亥,繼續掌管秦國相位,而最終他在無法和胡亥達到如嬴政那樣的協作下,被趙高用各種的手段和詭計的扳倒,已經沒落的李斯,以自己的良知,去告誡胡亥要對百姓好,要對秦國人民好,那麽秦國還有希望,可是這是的胡亥已經聽不下去這種嘮叨話,不久他被趙高和胡亥聯手抄家並且滅了族。
雖然這壹段歷史讓人感嘆其悲哀,可是我們在回看他後來的壹些人物,又有多少人做到張良那般的清醒,能最後功成身退呢?
所以即便李斯晚年結局不大好,但是在短短的數十年能夠完成自己的理想,參與到秦國統壹的六國過程,和嬴政攜手推行中華文明的統壹,改變了壹個時代。最後讓自己和家族地位和財富的跳躍和翻身,這都是幸運的,他和嬴政攜手打造了壹個影響了數千年漢族文化基本盤,無論如何他都是算幸運的歷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