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漢語詞典 - 山西史前黃土窯洞,為何歷經數千年還得以保留至今?

山西史前黃土窯洞,為何歷經數千年還得以保留至今?

黃土窯洞能歷經數千年還得以保留至今,壹是由於窯洞本身的拱形結構,這種結構決定了窯洞頂部的可承受力大,二是由於窯洞所處地區氣候幹旱少雨。眾所周知,黃土窯洞大多位於黃土高原區的溝溝壑壑之中,但是黃土高原土質疏松,倘若下雨,地面的土層很容易就會跟著地面徑流遷移、搬運,而水分也會滲透進去地下土層中去,從而導致窯洞的結構被破壞。

為了能創造更良好的居住環境,世世代代生活在黃土高坡的人們想出了壹個辦法。他們在修建窯洞的時候,不僅把窯洞墻體加厚加固,以保證窯洞土質結構的穩定性,也能有效防止大氣中的有害物質侵入,然後還將窯洞頂部設計成了拱形結構,拱形結構是最為穩定,承受能力也最大的結構。這個結構的理論原理可以參考橋梁的建造原理,橋梁之下的橋洞也都是這樣的拱形結構,它能極大地增強橋梁的承載力,窯洞也是如此。

除了窯洞頂部的拱形結構,黃土窯洞留存至今的另壹個重要因素就是黃土高原的氣候。黃土高原位於中國的幹旱地區,地勢地平,溝壑縱橫,夏季的時候由於這裏地理位置偏遠來自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充沛水汽無法到達此處,而冬季的時候由於山脈的阻擋來自北冰洋的冷濕氣流也無法在這裏形成大片降水。

因此黃土高原是壹個幹旱少雨的地形區,這裏雖然土質疏松,但是由於沒有足夠多的雨水,無法構成破壞土質結構的條件,隱藏在溝壑之中的黃土窯洞才得以存留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