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經典古詩 - 李白 廬山謠寄盧侍禦虛舟

李白 廬山謠寄盧侍禦虛舟

《廬山謠寄盧侍禦虛舟》

作者:李白

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

手持綠玉杖,朝別黃鶴樓。

五嶽尋仙不辭遠,壹生好入名山遊。

廬山秀出南鬥傍,屏風九疊雲錦張,

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闕前開二峰長,

銀河倒掛三石梁,香爐瀑布遙相望,

回崖沓嶂淩蒼蒼。翠影紅霞映朝日,

鳥飛不到吳天長。登高壯觀天地間,

大江茫茫去不還。黃雲萬裏動風色,

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為廬山謠,興因廬山發。

閑窺石鏡清我心,謝公行處蒼苔沒。

早服還丹無世情,琴心三疊道初成。

遙見仙人彩雲裏,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願接盧敖遊太清。

註釋:

1、綠玉杖:神仙所用之杖。

2、南鬥:即鬥宿星。

3、屏風九疊:形容山峰重疊,狀如屏風。

4、青黛:青黑色。

5、九道:古代地誌說,長江流到潯陽境內,分為九派。

6、謝公:指劉宋謝靈運。

7、琴心三疊:道家修煉的術語,意思是使心神寧靜。

8、玉京:道家說元始天尊在天中心之上,名玉京山。

譯文:

我原是楚國的狂人,高唱鳳歌譏笑孔丘。

手執神仙的綠玉杖,早晨我辭別黃鶴樓。

為著尋仙,我遍訪五嶽不辭遙遠,

平生中,我最愛好到名山去遨遊。

廬山高聳,與天上的南鬥星靠近,

五老峰的九疊屏,好象雲霞展開,

山影湖光相映襯,青黑綺麗俊秀。

金闕前香爐峰和雙劍峰,高聳對峙,

三石梁的瀑布,恰似銀河倒掛飛流。

香爐峰的瀑布,與此遙遙相望,

峻崖環繞,峰巒重疊直至天上。

蒼翠的山色映著朝陽,紅霞更加絢麗,

在鳥飛不到的峰頂,俯視吳天真寬廣。

登上廬山縱覽天地,才領略天地壯觀,

俯瞰茫茫長江永去不還,流向東方。

萬裏黃雲起伏,兩岸的景色不斷變幻,

長江九條支流,翻滾著雪山般的白浪。

愛作贊美廬山的歌謠,詩興都因廬山所觸發。

閑對石鏡峰窺看,我更加心清意暢,

謝靈運當年遊處,早已被青苔掩藏。

我早就服了還丹,對世俗毫無情念,

心神寧靜了,就覺得仙道已經初成。

向遠處看去,仙人們正駕馭著彩雲,

手捧芙蓉到玉京山,去朝拜天尊神。

我早與汗漫仙人,相約在九天之頂,

心想接妳這個盧敖,壹起同遊太清。

賞析:

這首詩是詠嘆廬山風景的奇絕,遊覽飄然,猛發學道成仙之欲望,並進而邀請同伴。詩分四段。首六句為第壹段,是序曲。以楚狂自比,對政治淡漠,透露尋仙訪道隱逸之心。廬山八句,為第二段,以仰視角度寫廬山瀑布相望、銀河倒掛、翠影映月、鳥飛不到雄奇風光。登高八句為第三段,以俯視角度,寫長江茫茫東去、黃雲萬裏、九派流雪的雄偉氣勢,並以謝靈運故事,抒發浮生若蘿,盛事難再,寄隱求仙訪道,超脫現實的心情。早服六句為第四段,想象自己能早服仙丹,修煉升仙,到達向往的自由仙界。並以盧敖故事,邀盧侍卿同遊。?

全詩想象豐富,境界開闊,給人以雄奇的美感享受。五嶽尋仙不辭遠,可借以作事業追求者的警句。

夏日獨直,寄蕭侍禦

白居易 夏日獨直,寄蕭侍禦

憲臺文法地,翰林清切司。 鷹猜課野鶴,驥德責山麋。

課責雖不同,同歸非所宜。 是以方寸內,忽忽暗相思。

夏日獨上直,日長何所為。 淡然無他念,虛靜是吾師。

形委有事牽,心與無事期。 中臆壹以曠,外累都若遺。

地貴身不覺,意閑境來隨。 但對松與竹,如在山中時。

情性聊自適,吟詠偶成詩。 此意非夫子,餘人多不知。

青山峽口泊舟懷狄侍禦

岑參 青山峽口泊舟懷狄侍禦

峽口秋水壯,沙邊且停橈。奔濤振石壁,峰勢如動搖。

九月蘆花新,彌令客心焦。誰念在江島,故人滿天朝。

無處豁心胸,憂來醉能銷。往來巴山道,三見秋草雕。

狄生新相知,才調淩雲霄。賦詩析造化,入幕生風飆。

把筆判甲兵,戰士不敢驕。皆雲梁公後,遇鼎還能調。

離別倏經時,音塵殊寂寥。何當見夫子,不嘆鄉關遙。

酬曹侍禦過象縣見寄

柳宗元 酬曹侍禦過象縣見寄

破額山前碧玉流,騷人遙駐木蘭舟。

春風無限瀟湘意,欲采蘋花不自由。

賞析

這首頗負盛名的小詩,是作者任柳州刺史時寫的。壹、二兩句,切曹侍禦過象縣見寄(經過象縣的時候作詩寄給作者);三、四兩句,切酬(作詩酬答)。碧玉流指流經柳州和象縣的柳江;破額山是象縣沿江的山。

作者稱曹侍禦為騷人,並且用碧玉流、木蘭舟這樣美好的環境來烘托他。環境如此優美,如此清幽,騷人本可以壹面趕他的路,壹面看山看水,悅性怡情;如今卻遙駐木蘭舟於碧玉流之上,懷念起萬死投荒、貶謫柳州的友人來,遙駐而不能過訪,望碧玉流而興嘆,只有作詩代柬,表達他的無限深情。

春風無限瀟湘意壹句,的確會使讀者感到無限意,但究竟是什麽意,卻迷離朦朧,說不具體。這正是壹部分優美的小詩所常有的藝術特點,也正是神韻派詩人所追求的最高境界。然而這也並不是羚羊掛角,無跡可求。如果細玩全詩,其主要之點,還是可以說清的。瀟湘壹帶,乃是屈子行吟之地。作者不是把曹侍禦稱為騷人嗎?把瀟湘和騷人聯系起來,那無限意就有了著落。此其壹。更重要的是,結句中的欲采蘋花,顯然汲取了南朝柳惲《江南曲》的詩意。《江南曲》全文是這樣的:汀洲采白蘋,日暖江南春。洞庭有歸客,瀟湘逢故人。故人何不返?春花復應晚。不道新知樂,只言行路遠。由此可見,春風無限瀟湘意,主要就是懷念故人之意。此其二。而這兩點,又是象水和乳那樣融合壹起的。

春風無限瀟湘意作為絕句的第三句,又妙在似承似轉,亦承亦轉。也就是說,它主要表現作者懷念騷人之情,但也包含騷人寄詩中所表達的懷念作者之意。春風和暖,瀟湘兩岸,芳草叢生,蘋花盛開,朋友們能夠於此時相見,該有多好!然而卻辦不到啊!無限相思而不能相見,就想到采蘋花以贈故人。然而,不要說相見沒有自由,就是欲采蘋花相贈,也沒有自由啊!

這首詩語言簡煉,寫景如畫。詩人用碧玉作流的定語,十分新穎,不僅準確地表現出柳江的色調和質感,而且連那微波不興、壹平似鏡的江面也展現在讀者面前。這和下面的遙駐、春風十分協調,自有壹種藝術的和諧美。

從全篇看,特別是從結句看,其主要特點是比興並用,虛實相生,能夠喚起讀者的許多聯想。沈德潛說:欲采蘋花相贈,尚牽制不能自由,何以為情乎?言外有欲以忠心獻之於君而末由意,與《上蕭翰林書》同意,而詞特微婉。它的言外之意是不是欲以忠心獻之於君而末由,可以有不同看法。但結合作者被貶謫的原因、經過和被貶以後繼續遭受誹謗、打擊,動輒得咎的處境,它有言外之意,則是不成問題的。

古詩絕句就是這樣經典,凝練,內心頓生無限的情懷。希望看到更多的的絕句和古詩嗎,請欣賞 古詩望廬山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