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字子響,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遊學四方,母程氏親授以書。程氏讀東漢《範滂傳》慨然太息。軾請日:“軾若為滂,?母許之否乎?”程氏日:“汝能為滂,?吾顧不能為滂母邪?”比冠博通經史屬文日數幹言好賈誼陸贄書既而讀《莊子》嘆日吾昔有見口未能言今見是書得吾心矣嘉佑二年,試禮部。方時文磔裂詭異之弊勝,主司歐陽修思有以救之,得軾(刑賞忠厚論》,驚喜,欲擢冠多士,猶疑其客曾鞏所為,但置第二,復以(《春秋》對義居第壹-.殿試中乙科。後以書見修,修語梅聖俞日:“吾當避此人,出壹頭地。”聞者始嘩不厭,久乃信服。
徒知徐州。河決曹村,泛於梁山泊,溢於南清河,匯於城下,漲不時泄,城將敗,富民爭出避水。軾日:?"富民出,?民皆動搖,吾誰與守?吾在是,水決不能敗城。”驅使復入。軾詣武衛營,呼卒長
日:“河將害城,?事急矣,雖禁軍且為我盡力。”卒長日:“太守猶不避塗潦,?吾儕小人,當效命。率其徒持備鍤以出,築東南長堤,雨日夜不止,城不沈者三版。軾廬於其上,過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初,祖宗時,差役行久生弊。王安石相神宗,改為免役。司馬光為相,知免役之害,不知其利,街復差役,軾日:?"差役、?免役,?各有利害,免役之害,掊斂民財,?斂聚於上而下有錢荒之慮。差役之害,民常在官,不得專力於農,而貪吏猾胥得緣為奸。此二害輕重,?蓋略等矣。”光不以為然。鋱又陳於政事堂,光忿然。軾日:“營韓魏公刺陜西義勇,?公為諫官,爭之甚力,韓公不樂,公亦不顧。鋱昔聞公道其詳,豈今日作相,不許軾盡言耶?”光笑之。建中靖國元年,卒於常州,年六十六。鋱與弟做,師父洵為文,既而得之於天,雖嬉笑怒罵之辭,皆可書而誦之.其體渾湧光芒,雄視百代,有文章以來,蓋亦鮮矣。自為舉子至出入停從,必以愛君為本,忠規讜論,挺裏大節,群臣無出其右。但為小人總思擠排,不使安於朝廷之上。
翻譯:
蘇軾,字子隱,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縣)人。蘇軾十歲時,他的父親蘇淘外出四處遊學,母親程氏親自教授蘇軾讀書。程氏在讀到東漢(範濟傳)時,不禁感慨嘆息。蘇轉問母親:“如果蘇軾將來做範清(東漢人,字盂博,少年時便懷澄清天下之誌)那樣的人,母親是否允許呢?”程氏說:?:?“妳能夠做範滂那樣的人,我難道就不能成為範滂母親那樣的人嗎?”到二十歲的時候,蘇軾博學多識,?通曉經書和歷史,每天寫文章洋數幹言,喜歡賈誼漢初傑出的政治家。周想家和文學家).陸贊(唐代賢相之壹)的文集。?不久當他讀到(莊子)的時候,感嘆說:“我以前有這樣的想法,?但嘴裏卻說不出來。現在看到這本書裏寫的,正好和我心裏想的壹-樣啊!”嘉佑二年(1057).參加禮部的科舉考試。當時文章支離分裂和魂異奇怪的弊病很產重,歐陽修正思素有什麽方法能救治這種弊病。當他得到蘇軾的(刑賞忠厚論》這篇文章時,又驚又喜,就想評為第壹,但又懷疑可能是自己的學生管鞏所作,於是最終只評為第二名,
但是憑借”《春秋》經義策問”取得第。參加股試,中乙科,後來蘇軾攜書信拜見歐陽修,歐陽慘對梅堯臣(字聖前,北宋著名詩人說:“我的文章比這個人要遜色?大截啊!”剛開始聽到歐陽修這話的人都認為是歐陽慘虛誇,並不信服。很長時間之後,大家才真正信服了歐陽慘的話。(蘇0調到徐州(今江蘇徐州市)任知州。黃河在曹村這個地方決口,泛濫於梁山泊和南清河等地,最後洪水匯集到徐州城下,暴漲的洪水沒有被及時疏導,徐州城將要被洪水沖毀,城裏的富格人家都爭著出城躲避洪水。蘇軾說:“富人們出城,?老百姓都動搖了。我還與誰守衛這座城池呢?我在這裏,就決不允許洪水危及城池。”於是,?將逃出城外的富人們又趕回城裏。蘇軾到武衛營,叫出士兵頭目說:“黃河水將危害到徐州城,事態非常素急,即使妳們是禁軍,也要聽從我的命令為我效力。”士兵頭目說:?“您太守大人尚且不躲避洪水和號泥,我們都是小人,理應為您效命。”?於是帶領手下人拿著三插等走出軍營,修築起東南長堤。雨日夜不停,城墻僅有三版沒有淹沒到洪水裏。蘇軾在城墻上過夜,路過家門時也沒有進去。他讓各級官員分別墻住各自防守的地方,最後終於保全了徐州城。
當初,宋太祖時實行差役制度,時間長了。產生了弊病。王安石擔任宋神宗的宰相時改為免役制。司馬光擔任宰相,知道免役的害處,不知道它的好處,想要恢復差役制。蘇軾說:“差役制0免役制各有利弊。免役的害處是官吏聚斂民財,錢財聚集在朝廷而百姓鬧錢荒。差役的害處是百姓長時間服役,不能專心全力在農事上,此時那些貪婪狡猾的官吏就趁機做壹些不法的事情。?這兩種害處的程度,大概是相等的。”司馬光並不認為蘇軾說得正確。蘇軾又在政事堂陳述自己的觀點,司馬光很憤怒。蘇軾說:“當年宰相韓魏公(指韓琦,?是宋朝時輔佐過三任皇帝的宰相)指責陜西省的義勇軍,您當時是諫官,努力和他爭執,韓公不高興了,您也不顧。蘇軾以前聽您詳細說過這件事,難道今天您做了宰相,就不許我蘇軾把話說完嗎?”司馬光聽完笑了起來。建中靖國元年(1101),蘇軾在常州(今江蘇常州市)去世,享年66歲。蘇軾和弟弟蘇轍,隨父親蘇洵學習文章,後來得力於天賦。即使是嬉笑怒罵的言語,也都能寫成文章誦讀。他的文章博大豐富,光輝燦爛,稱雄百代,自從文章產生以來,(這種情況)大概也是很少見。
軾自從成為舉人到後來出入皇帝身邊做侍從,都-定是以愛戴君王為根本,忠心耿直的言論,正直無畏的節操,都遠遠在眾大臣之上。只是他被小人嫉妒和排擠,使得他不能安然在朝廷中任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