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經典古詩 - 文言文三峽中考常見題型

文言文三峽中考常見題型

1. 《三峽》重點題型有哪些

文言文精細閱讀之《三峽》 壹、文章內容 自三峽七百裏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

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至於夏水襄陵,沿溯阻絕。

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 千二百裏,雖乘奔禦風,不以疾也。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

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 有高猿長嘯,屬引淒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

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二、文學常識 1、本文作者是酈道元,他是我國北魏傑出的地理學家、散文家。

他所著的《水經註》是我國古代最全面、最系統的綜合性地理著作,文筆絢爛,語言清麗。 2、三峽包括瞿塘峽、巫峽、西陵峽。

三、語音 略無闕處(quē)重巖疊嶂(zhàng)不見曦月(xī)沿溯阻絕(sù)素湍綠潭(tuān)絕巘多生怪柏(yǎn)飛漱其間(shù)屬引淒異(zhǔ) 四、通假字 1、略無闕處( 闕通缺) 五、古今異義詞 1、或王命急宣(古義:有時 今義:常用於選擇復句的關聯詞) 2、至於夏水襄陵(古義:壹個動詞“到”和壹個介詞“於” 今義:常連在壹起,表示另提壹事) 六、詞類活用 1、雖乘奔禦風,不以疾也(動詞用作名詞,奔馳的快馬) 2、林寒澗肅 (寒:形容詞用作動詞,清涼)(肅:形容詞用作動詞,寂靜) 3、空谷傳響 (名詞作狀語,在空蕩的山谷裏) 七、壹詞多義 1絕 *沿溯阻絕(隔絕) *哀轉久絕(消失) 2、自 *自三峽七百裏中(從、由) *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八、重點詞語解釋 1、至於夏水襄陵(襄:漫上) 2、或王命急宣(或:有時) 3、則素湍綠潭(素:白色)(湍:急流或急流的水) 4、良多趣味(良:很) 5、屬引淒異(屬:連接) 6、不見曦月(曦:陽光或日光) 九、特殊句式 十、朗讀節奏 1、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十壹、理解性默寫 1、文中側面寫山之高的句子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2、文中側面寫出夏日江流湍急的句子是: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裏,雖乘奔禦風,不以疾也。

3、寫三峽全景的句子是: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 4、寫兩岸連山的句子是:兩岸連山,略無闕處。

5、寫山高的句子是:重巖疊嶂,隱天蔽日 6、由三峽水流洶湧湍急聯想到李白的詩歌是:《早發白帝城》 7、作者寫了春冬之時八種景物的特點和給予作者的感受是: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8、寫三峽景物壹般特色的句子是: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 9、三峽夏季江水的特點是:夏水襄陵,沿溯阻絕。

雖乘奔禦風,不以疾也 10、從視覺角度寫兩岸連山的句子是:自三峽七百裏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11、描寫夏季三峽景色的句子是:至於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裏,雖乘奔禦風,不以疾也。

12、描寫三峽春冬之景的句子是: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13、描寫三峽秋季景色的句子是: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淒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14、文章寫三峽春冬景色時,既描寫了“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的靜景,也描寫了“懸泉瀑布,飛漱其間”的動景,動靜結合,相得益彰。 十二、重點語句翻譯 1、雖乘奔禦風,不以疾也。

*即使騎上飛奔的馬駕著輕風,(仍然)不認為快。 2、回清倒影 *回旋的清波中倒映著各種景物的影子。

3、絕巘多生怪柏 4、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樹榮,山高草盛,實在是有很多趣味。 5、兩岸連山,略無闕處 *峽谷的兩岸都是相連的高山,沒有中斷的地方。

6、重巖疊嶂,隱天蔽日 *重疊的山巖和屏障似的山峰遮住了天日。 7、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如果不是正午和子夜時分,就看不見太陽和月亮。

十三、課文內容理解 1、本文寫春冬之景,用素、綠、清、影四字突出其特點。寫秋季景色,用寒、肅、淒、哀四字將景物的神韻生動地表現出來。

2、結合文章內容,用壹句話概括三峽的景色特點:雄奇險峻,清幽秀麗。 3、文末以漁歌作結有什麽作用? *進壹步突出三峽秋天的淒異。

4、本文的中心是:描寫三峽的雄偉山勢和四季景色。 5、作者先寫夏季景色的目的是:首先展現長江奔騰的氣勢和蓬勃的活力。

6、為什麽後寫秋天? *目的在於讓讀者感受三峽寒靜肅穆、似含秋思的風致。 7、合寫春冬的目的在於:展現風平浪靜時節三峽的山光水色、清幽宜人的景物特點。

8、作者描寫了春冬之時的八種景物是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怪柏、懸泉、瀑布。 9、作者寫三峽秋景什麽最突出:猿嘯 10、本文寫淒異哀轉的猿聲的目的是:使哀愁和悲秋融為壹體。

11、漁歌使用的修辭方法是引用,其作用是強調、渲染了三峽秋天的淒涼、悲愁。 12、對文章賞析有誤的壹項是(A) A、文章按照春夏秋冬的順序寫三峽之水,突出了其不同季節的特點。

B、文章使用了大量極富表現力的駢散句,語言清新俊逸。 C、文章的第二段關於三峽江水的描寫與。

2. 中考常見的題型

根據題意用原文填空

1.《扁鵲見蔡桓公》壹文中表現桓公諱疾忌醫的壹句話是“ !”

2.《木蘭詩》中表現木蘭代父應征、躍馬飛奔疆場的英雄氣概的句子: , 。

3.《桃花源記》中描寫桃花林美景的句子是 。

4.《孫權勸學》壹文中孫權給呂蒙提出的讀書目標是: 。

5.《陋室銘》中表現主人交際之雅的句子 , 。陋室不陋的原因是 。

6.周敦頤在《愛蓮說》中從生長環境角度贊美蓮的高貴品質的句子是 。

7.酈道元的《三峽》寫三峽懸崖高聳特點的句子是 ;寫秋天三峽景色的句子是 。

8.《樂羊子妻》壹文中所提到的歷史典故的文字是 。

9.柳宗元的《小石潭記》壹文中寫作者賞潭獨特感受的句子是 。

10.魏學洢的《核舟記》壹文中整體介紹核舟體積的句子是 點明雕刻技藝之精湛、手藝之卓越的句子是 ;對核舟技藝表示贊嘆的句子是 !

11.《始得西山宴遊記》中寫作者在西山宴飲之樂的句子是 , , 。描寫作者寫這篇文章時的心情的句子是 , , 。

12.如何對待別人的優缺點呢?孔子曾說過: , 。(《論語十則》)

13《論語十則》中說明學習的三個層次的句子是 , 。孔子論述“學”與“思”辨證關系的句子是 , 。現實中人們為了表明“只要謙虛求教,到處有老師”的觀點時,常常引用《論語》中孔子的話: , 。

14.《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中孟子提出擔當大任的人必須經過艱苦生活的磨練,這些名句千古流傳:“ , ,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 ”

15蘇轍在《上樞密韓太尉書》中就“文”與“氣”的關系提出了獨到的見解,他認為:“文者氣之所形,然 , 。”

16.由“四面湖山收眼底,萬家憂樂到心頭”這幅對聯,妳壹定會想到範仲淹《嶽陽樓記》中千古名句: , 。

17.目前,三峽已經成功截流蓄水,高峽終於變成平湖。《嶽陽樓記》中“ , ”兩句可以用來描繪今天三峽水庫的情景。

18.孔子在《論語?衛靈公》中說“誌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孟子在《魚我所欲也》中進壹步闡述孔子的思想,表明儒家的生死義利之辯: 。

19.《醉翁亭記》中有段文字寫了壹年四季山間景色的變化,請依次寫出“春”、“夏”景色的句子: , 。“ ”壹句被人們用來 指做某件事的用意不在事情本身,而是另有目的。文中形容眾賓客飲酒的歡樂場面的成語是 。

20.日本 *** 審議通過了右翼勢力編寫的教科書,肆意篡改歷史,美化侵略,遭到許多主持正義的國家的強烈譴責,真是 , 。(《孟子二章》)

21.《馬說》中揭示千裏馬被埋沒原因的句子是 。

22.《五柳先生傳》中贊頌五柳先生安貧樂道、不慕榮利的人格的句子是 , 。表現五柳先生對讀書問題的見解的句子是 , 。

23.改革開放後中國經濟飛速發展,各行各業的許多有誌青年積極投身到建設祖國的浪潮中,老壹輩的建設者們無不欣慰地說: , 。(用趙翼《論詩》中相關詩句回答)

24.做人切勿患得患失,而應像範仲淹在《嶽陽樓記》中所說的那樣: , 。

25.孟子認為決定戰爭勝負的諸多因素中,取得人民的擁護最為重要,表明他這壹觀點的句子是 , 。(《孟子二章》)在《曹劌論戰》中曹劌認為魯莊公“可以壹戰”的理由是“ , , ”這與孟子的看法是壹致的。

26.諸葛亮在《出師表》中向劉禪提的三條建議是A ,B C ,

;其中最重要的壹條是 。

分,答案被采納可獲得懸賞分和額外20分獎勵。

3. 初中 文言文 三峽,總結15道題,給出答案給好評哦,有語文老師嗎

1、文中側面寫山之高的句子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2、文中側面寫出夏日江流湍急的句子是: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裏,雖乘奔禦風,不以疾也。 3、寫三峽全景的句子是:兩岸連山,略無闕處。

重巖疊嶂,隱天蔽日 4、寫兩岸連山的句子是:兩岸連山,略無闕處。 5、寫山高的句子是:重巖疊嶂,隱天蔽日 6、由三峽水流洶湧湍急聯想到李白的詩歌是:《早發白帝城》 7、作者寫了春冬之時八種景物的特點和給予作者的感受是: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8、寫三峽景物壹般特色的句子是: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 9、三峽夏季江水的特點是:夏水襄陵,沿溯阻絕。雖乘奔禦風,不以疾也 10、從視覺角度寫兩岸連山的句子是:自三峽七百裏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

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11、描寫夏季三峽景色的句子是:至於夏水襄陵,沿溯阻絕。

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裏,雖乘奔禦風,不以疾也。 12、描寫三峽春冬之景的句子是: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

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13、描寫三峽秋季景色的句子是: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淒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

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14、文章寫三峽春冬景色時,既描寫了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的靜景,也描寫了懸泉瀑布,飛漱其間的動景,動靜結合,相得益彰。

15、結合文章內容,用壹句話概括三峽的景色特點:雄奇險峻,清幽秀麗。 16、文末以漁歌作結有什麽作用? *進壹步突出三峽秋天的淒異。

17、本文的中心是:描寫三峽的雄偉山勢和四季景色。 18、作者先寫夏季景色的目的是:首先展現長江奔騰的氣勢和蓬勃的活力。

19、為什麽後寫秋天? 目的在於讓讀者感受三峽寒靜肅穆、似含秋思的風致。 20、合寫春冬的目的在於:展現風平浪靜時節三峽的山光水色、清幽宜人的景物特點。

21、作者描寫了春冬之時的八種景物是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怪柏、懸泉、瀑布。 22、作者寫三峽秋景什麽最突出:猿嘯 23、本文寫淒異哀轉的猿聲的目的是:使哀愁和悲秋融為壹體。

24、漁歌使用的修辭方法是引用,其作用是強調、渲染了三峽秋天的淒涼、悲愁。25、從全文看,第4段中引用漁者歌謠的作用是什麽? 進壹步突出三峽山高水長的特點,同時渲染三峽秋天蕭瑟淒清的氣氛。

26、本文寫景的特點是:在四季變化中展現三峽奇異鬼譎的山水美景,寓靜態於動態之中,動靜結合。 27、為什麽不按照春夏秋冬的順序寫,而是從夏、春冬寫到秋? 主要根據三峽江水的特點來選擇寫作順序的。

28、本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呢? 表達了祖國山水風光的熱愛,寄予了對勞動人民的同情。

4. 《三峽》文言文練習題

先寫山,寫出山高連狹窄的特點,為下文寫水做鋪墊。作者是以江水作註,重點寫江水,而水以夏水為盛,故先寫夏水。春冬之水都顯示出清幽美,秋季之水顯示出淒婉之美,古寫四季之境時,所以不按春夏秋冬的時間順序寫。

本文寫春冬之景,用素、綠、清、影四字突出其特點。寫秋季景色,用寒、肅、淒、哀四字將景物的神韻生動地表現出來。

第三段寫三峽的秋天,通過描寫“林寒澗肅”、高猿哀鳴且回聲久遠的情景,有意突出了三峽秋天的淒清悲涼的氣氛,同時抒發了作者對峽中漁民艱險、痛苦生活的悲憫。

文末以漁歌作結有什麽作用?作用:結構上:總結全文 內容上:引用漁歌民謠,渲染出三峽秋天的蕭瑟氣氛。

第三段中“素湍綠潭,回清倒影”描寫得神情兼備,試分析好在哪裏?白色的急流回映著清光,綠色的水潭倒映著景物的影子。

這裏先寫俯視江中所見。“湍”是動態,“潭”為靜境。以“素”飾“湍”,水如白練,明凈輕快,上有清光回照,白中間青,水光變幻。深水為潭,以“綠”飾“潭”,益見深沈寧靜。水中有影,則水平如鏡,倒影入潭,更覺風光秀麗。急流上波光粼粼,深潭裏景物重重,動靜相雜,色彩各異,相映成趣,堪稱秀麗雋逸。

第三段中“清榮峻茂,良多趣味”中的“趣味”指什麽?水清、樹榮、高山、草盛(茂盛),確有許多趣味.

5. 三峽的練習題及答案

絕 多生怪柏,絕巘多生怪柏,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或大或小、文章結尾引用民歌有何作用,其間千二百裏。

“歷”,行文平靜舒緩B,妳看七百裏三峽,沿溯阻絕。( )2.給下列加粗字註音。

①兩岸連山。六,碧綠的深潭: 峻峭,良多趣味,沿溯阻絕,有時朝發白帝。

江水又東徑狼尾灘而歷人灘,狼尾灘壹筆帶過。(3)“去”。

1.第壹段描寫三峽________的景色,良多趣味?妳能用“三峽的____美。請妳說說文章哪些地方寫得美。

真是壹副歡快明朗的丹青圖,懸泉瀑布!”1.解釋下列句中加粗字在文中的意思,只是為了表示人灘的方位。”以船行之快烘托水流之急;蛋意思、奇偉,雖乘奔禦風、問答,懸泉瀑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用現代漢語寫出文中畫線句的意思:本文描寫三峽景色時為什麽沒有按照春夏秋冬順序描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最後壹句詩寫出了漁者怎樣的生活,擋住陽光,不見曦月。簡稱三峽 4.即使騎著駿馬,隱天蔽日,隱天蔽日 作用 8個字形象的寫出了山的高峻,側面描寫水流湍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秋天水枯谷空,組成壹副對聯。

“或王命急宣,空谷傳響。答案、三峽很美,介紹人灘得名的原因。

第壹段先從正面表現三峽夏季水漲。2.第二段所寫景物的特點是壯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素湍綠潭。答案,兩岸連山、________,用在並列的短語之中: (3)二灘相去二裏,兩岸都是連綿的高山: (2)或大或小。

三 峽·綜合能力測試自三峽七百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參考答案1.①同“缺”空缺 ②漫上 ③很 ④早晨 2.quē xī xiāng sù yù tuān bǎi sù zhǔ 3.瞿塘峽,語言簡練生動五,做到詞不離句,實在令人稱奇。

清榮峻茂:把自然景物與人的思想感情融為壹體,駕著疾風:是承水勢的漲落而安排,其語言之美。每至睛初霜旦,回清倒影。

春冬之時,有時朝發白帝,也不如它快;“絕 多生怪柏、後春冬,飛漱其間,其石嶔崯、清:第壹段描寫三峽夏季的景色,其分明者須發皆具或,再從側面予以烘托,暮到江陵,完成後面的題目,暮到江陵,完成後面的題目。故漁者歌曰。

春冬之時,林寒澗肅。選段提到了兩個灘,良多趣味( )④晴初霜旦,有的,回旋著清波。

還要結合第二段判斷描寫的內容按要求默寫課文中的句子12分①描寫三峽兩岸山峰險峻的句子,順勢而下:屬引淒異。自非亭午夜分。

B 1.解詞應顧及上下文,對於需要解釋的詞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文章描寫了三峽美麗的風光:闕處( ) 曦月( ) 襄陵( )沿溯( ) 禦風( ) 素湍( )怪柏( ) 飛漱( ) 屬引( )3.三峽具體指哪三峽,動詞、________,全面掌握段落內容,懸泉瀑布:例句 重巖疊嶂,復習它們在學過的課文中的意思,略無闕處( )②夏水襄陵:(1)“而”,渲染了悲寂,有時朝發白帝,隱天蔽日 ②描寫三峽春冬美景的句子,則素湍綠潭。三 峽·突破難點能力訓練A閱讀下面的文段。

答案,暮到江陵,白色的急流?示例,寫得妙。思路分析與詳解A1.解題需要準確理解句子?,入情入理,全面掌握段落內容:重巖疊嶂,陡峭,幾乎沒有中斷的地方,屬引淒異,兩個段落描寫三峽三個季節的景色。

( )③清榮峻茂,其石嶔崯:從視角的角度: 具,經過。南岸有青石。

2.第二段所寫景物的特點是________,清榮峻茂。B閱讀下面的文段,猿鳴三聲淚沾裳、美景品析1。

5.俯視 仰視 6.峽是兩山夾水的地方,則素湍綠潭,哀轉久絕,代詞,其間千二百裏、描寫的角度等方面著手)3分+3分A,飛漱其間”是( ),妳看春冬時節。清榮峻茂?5分答,常有高猿長嘯、動靜結合。

或王命急宣。描寫泉,回清倒影”是( )。

2.準確理解句子的意思,人灘水至峻峭,重重的懸崖, ③描寫三峽猿猴鳴叫的句子,有人卻說三峽秀美:素湍綠潭,或大或小?5分 答,回請倒影,哀轉久絕,解釋“峽”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根據文中內容:三峽的山美,因名曰人灘也、峻,作者***用壹百五十余字就描繪得如此出神入化、這樣美的三峽:“巴東三峽巫峽長。

(可從語言。提示,距離、樹、最後秋季、結構,人灘水至峻峭去、語言簡潔,數十步中悉作人面形,夏沒冬出,妳看_____”的句式說壹說嗎、________,回清倒影,沿溯阻絕,請根據文章內容談談妳的看法。

袁山松曰。至於夏水襄陵,展現壹副動靜結合的山水圖,連詞,林寒澗肅、山,而是先寫夏季,其間千二百裏,具備,飛漱其間,飛漱其間,說明其得名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略無闕處,不以疾也:說明對象是人灘,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雖乘奔禦風不以疾也,側面表現了三峽漁民船夫的悲慘生活;重巖疊嶂,請妳利用文中的詞句,春冬風平浪靜。

集中筆墨介紹的是人灘,夏沒冬出。同時要聯系學過的課文、淒涼的氣氛,雖乘奔禦風不以疾也。

介紹人灘得名原。

6. 三峽試題

第25課《三峽》練習題知識積累1、給加點的字註音酈( )道元 重巖疊嶂 ( ) 不見曦( )月 沿溯( )阻絕 素湍( )綠潭 飛漱( )其間 屬( )引淒異 淚沾裳( )絕巘( ) 2、解釋列出的字詞。

(1)略無闕處 略無:_________ 闕:_______________(2)至於夏水襄陵 至於:_________ 襄陵:_____________(3)自非亭午夜分 亭午:_________ 夜分:_____________(4)沿溯阻絕 沿:___________ 溯:_______________(5)飛漱其間 漱:____ _______ 其:_____ __________3.填空。《三峽》選自《________》,題目是編者加的。

_____(朝代)的地理學家__________給《________》作註寫成了《________》。該書是我國古代最全面、最系統的綜合性地理著作,並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

4.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1)雖乘奔禦風,不以疾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重巖疊嶂,隱天遮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清榮峻茂,良多趣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按要求默寫下列句子。

(1) 寫三峽兩岸山長又多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寫三峽夏水暴漲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寫夏水迅疾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寫出了三峽山水畫卷色彩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寫景狀物要抓住特征。課文寫三峽四時風光,為什麽從“山”寫起?而寫“水”又是按照什麽順序來寫的?這樣安排有什麽好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拓展探究壹、“三峽”是指哪三峽?當今,中國的三峽工程在建,建好後那兒的景色與文中相比,會有什麽樣的變化?關於三峽工程,請收集各方面的意見,並在此基礎上談談妳的看法,用200字左右的文字寫壹段話。

二、閱讀課文後,妳能聯想到李白的哪壹首詩?妳還閱讀過哪些描寫長江三峽的作品?妳能說說它們的內容嗎?中考連接:(06年黃岡中考試題)三 峽(酈道元)自三峽七百裏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至於夏水襄陵,沿溯阻絕。

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裏,雖乘奔禦風不以疾也。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

絕嗽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淒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4分)(1)良多趣味 (2) 林寒澗肅 (3)屬引淒異 (4) 雖乘奔禦風不以疾也 2.翻譯下面文言語句。(2分) 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

譯文: 3.填空:文中用“ ”描繪了山形的挺拔險峻,用“ ”寫盡了深秋的淒婉幽美。(2分)4.昔日酈道元筆下美麗的三峽,如今因三峽工程更聞名於世,並吸引了無數中外遊客前來觀光旅遊。

請妳用簡潔生動的語言寫壹段導遊詞,向前來觀光的遊客介紹三峽的風景特點和時代變化。(3分) 相關鏈接新華網三峽工地5月20日專電(記者江時強、劉詩平) 2006年5月20日14時,三峽壩頂上激動的建設者們見證了大壩最後壹方混凝土澆築的歷史性時刻。

至此,世界規模最大的混凝土大壩終於在中國長江西陵峽全線建成。 三峽大壩建成後,大壩本身就是壹道壯麗的景觀。

北京三峽遊的線路壹直在追蹤 三峽大壩的建設進程。導遊詞: 十五 三峽知識積累1.lì zhàng xī sù tuān shù zhǔ shāng 2.(1)完全沒有 同“缺”。

(2)到 漫上山陵(3)正午 半夜 (4)順流而下 逆流而上(5)沖蕩 指它們,指怪柏3.《水經註》 北魏,酈道元,《水經》 4.(1)即使是騎著奔馳的快馬,駕著風,也不如船行得快啊。(2)重重疊疊的巖峰,遮蓋住了藍天和太陽。

(3)春冬季節,白色的急流,回旋著清波;碧綠的深潭,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 (4)山清、樹茂、山高、草盛,實在是趣味無窮。

5.(1)自三峽七百裏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2)至於夏水襄陵,沿溯阻絕。

(3)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裏,雖乘奔禦風,不以疾也。(4)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6.因為“峽”的意思就是兩峽水的地方,有山才有“峽”,所以從山寫起。寫水是按照水勢由漲到落的順序來安排的,先寫夏水襄陵,再寫春冬之時的素湍綠潭和懸泉瀑布,最後寫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