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贖》是壹部偉大優秀的作品,真正的自由在我們心中,只有擁有希望,才不會迷失真正的自己。以下是我整理的《肖申克的救贖》 觀後感 優秀 範文 10篇,歡迎閱讀分享。
更多“肖申克的救贖”的相關 文章 推薦↓ ↓ ↓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真實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300字作文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1000字觀後感5篇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5篇300字以上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心得體會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範文1
觀看了《肖申克的救贖》,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我被主人公的精神震撼了,對主人公安迪來說:救贖的意義,不但是拯救自己,也拯救了他的獄友。他對獄友的拯救,表現在壹種靈魂上的拯救,因為他壹定程度上使他的周圍的人明白了,追求自由和希望是多麽的可貴。瑞德就是其中壹個。安迪和瑞德是兩個對自由持有壹樣的期望,但卻有著不同態度的人。
最讓我感動的是安迪幫助獄警哈德羅逃稅,為獄友贏得每人3瓶啤酒的獎勵。 那是1949的春天,壹群在工廠裝修的罪犯,在完工的第二天早上10點坐在我頂上,享受著溫暖的陽光下,呼吸著自由的空氣,享用著清涼的啤酒,接受特別的保護,個個臉上第壹次洋溢著奇怪的笑容,他們坐著喝著啤酒、陽光灑在肩頭,覺得像個自由人壹樣,感覺是在自家的屋頂上,享受生活。安迪沒有喝酒,他只是在笑,在享受自由的滿足。看到這裏不知為什麽我的眼睛濕潤了。畢竟,自由總是最快樂的,同時也代表壹種自我價值的實現。每個人都有這種被需要,使自己有重要感。
影片中最為精彩的壹幕是,他在獄警辦公室裏他關上房門打開麥克風播放“費加羅的婚禮”。監獄裏所有的人,都驚呆了,他們在這個特殊的地方,第壹次享受著音樂的美妙,盡管他們不知道是什麽曲子,但是他們感受到音樂的魅力,感受到精神的自由。音樂的美,美得有點心痛,讓心靈不再有圍墻,不由得使我兩眼發熱。安迪則露出壹種帶有勝利感的微笑。他利用自己在獄警中的價值以及依此得到的信任,再次給他的朋友,帶來自由的感覺--哪怕是壹剎那。
最重要的是安迪為監獄建立了壹個圖書館。為了得到第壹批書,他每周壹封信,連續寫了六年。然後他增加到每周兩封,在安迪入獄的第二個十年間,圖書館落成。我認為這是他為肖申克建立了壹個精神家園,讓他的獄友們,時刻感受到精神的自由,自由在心裏,只屬於妳。
湯姆的出現,使他了解到殺害他妻子的真兇,他積極申訴,然而卻被關了禁閉,當他從禁閉室中出來,得知湯姆被殺,我想到他會絕望,然而他選擇了希望,因為他從沒放棄過希望。他準備越獄,臨越獄的前壹天,他和瑞德的談話非常耐人尋味。
安迪 反思 了自己的錯誤,妻子的死 他要負壹定責任。他笑談對他不公的過去,但他依然對未來充滿希望,而瑞德看到的是絕望,他告訴瑞德:其實選擇很簡單,要麽忙著活,要麽忙著死。臨別時他要瑞德為他辦件事,其實他是為朋友種下了生的希望。而瑞德也正因為對朋友的承諾,而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安迪最經典的壹句話是:“不要忘了,這個世界穿透壹切高墻的東西,它就在我們的內心深處,他們不能達到,也不能觸摸,那就是希望,只屬於妳”。的確,正像安迪所說的,監獄的高墻可以束縛住我們的身體上的自由,甚至於體制化的東西可以束縛住我們的精神上的自由,但唯有希望不可以放棄。失去希望的生活是灰暗的,沒有生氣的,甚至是沒有意義的。
安迪的心中壹直就沒有放棄對自由的希望,而且他也壹直在為自己的希望努力著——每天晚上都要用那個小錘去挖瑞得認為六百年也挖不穿的墻壁。而對瑞得和老布萊爾來說,他們早就放棄了希望,因為在他們看來希望只能讓自己更痛苦,甚至認為希望便是痛苦的根源。壹個人能夠在19年痛苦的監獄生活裏,不放棄對自由的向往,這是壹種怎樣的精神信念?所以他成功了,奪回了自己的自由。
也許人生本身就是壹個監獄,我們每個人,也許都是被社會“體制化”的產物,不是經常有人說:“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而我要說的是“身不由己,心由己”。“雖然我們沒有翅膀,但是我們不能放棄飛翔的夢想。”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範文2
說實話,我並不是壹位影迷。可是當我偶爾看到肖申克的救贖後,就被它深深吸引了。影片的每壹句臺詞、每壹個鏡頭都是值得慢慢回味的。盡管影片的大部分嘲只是在灰色基調的監獄裏,可是妳卻絲毫感覺不到壓抑,看肖申克的救贖就像聽壹位老朋友的娓娓訴說。或許是因為當前我的情緒多少有些低沈的緣故吧,我覺得肖申克的救贖就是壹劑困境中的強心針。
由於典獄長利用安迪的知識和才能為他洗錢,那個殺死他妻子的真正兇手的出現也未曾給安迪帶來壹絲光明,那個可憐的孩子在典獄長與他在獄墻外的壹次談話後而永遠的消失(越獄假象),所以安迪註定是壹輩子不能離開肖申克的。在我們看來安迪應該徹底絕望了,然而命運青睞有準備的人,壹把藏在聖經裏的巖石錘,壹張掛在墻上足可以封狀口的美女海報,再加上20年的時光(鑿洞用了19年),終於給了安迪自由。相信上帝,更相信自己,不放棄希望,不放棄努力,耐心地等待生命中屬於自己的自由,這就是肖申克的救贖。安迪不僅救了自己,救了好友瑞德,也拯救了黑暗的美國司法。
以下僅談談看肖申克的救贖的幾點體會:
1、環境改變人!
影片中有壹句臺詞“體制化”。該片中被體制化的象征人物是監獄圖書管理員老布,他被關押了50年,這幾乎耗盡了他壹生的光陰。然而,當他獲知自己即將刑滿釋放時,精神近乎崩潰,他竟要制造壹起“殺人”事件,因為他已經離不開這座監獄,他要繼續留在肖申克。
監獄使他們完全有時間被環境所征服,老布成為環境的壹部分,壹旦脫離了原有的環境,壹切失去了意義。他從內心深處依戀著那間剝奪了他的自由的監獄,所以在出獄後,完全迷茫了,他終於選擇了自殺來尋求自己永遠的寧靜。
2、即便別人有錯誤,也要在自身找找原因
安迪的妻子背叛了他,難道都是妻子的錯嗎?安迪成功越獄後也不得不反思了自己,從某種程度講,是他導演了這場悲劇,安迪不是直接的殺妻兇手,心理卻背負著深深的愧疚,他先前在事業、後來在肖申克都是是成功者,然而他卻是壹個失敗的婚姻經營者。
3、勿以貌取人。
安迪外表柔弱,以至於入獄第壹夜勞瑞為他輸掉了兩包煙。當監獄上空飄著費加羅的婚禮的時候,所有犯人都驚呆了。最難忘是當獄友們在樓頂上喝著安迪用勇氣和智慧換來的破時,安迪倚著矮墻那壹次難得的微笑,就如同刺破黑暗的壹縷強光。這個世界終究是少數精英的世界。
就像片中那句膾炙人口的臺詞:有的鳥是不會被關住的,因為它們的羽毛太美麗了。幾十年裏,人們只有承受,當絕大多數囚徒早已麻木,慢慢失去了對自由的渴望的時候,可在安迪的內心世界壹直堅守者自己最初的信念,那就是對自由生活的向往。偌大的肖申克,漫長的時光裏,只有壹個安迪改變了肖申克的世界。
4、不放棄,相信上帝更要相信自己
“希望是人最美好的東西,只要自己不放棄,希望就會永遠相伴隨。”
犯人走進肖申克,典獄長的第壹句話就是:“把靈魂交給神,把身體交給我。”可是真正可怕的還不是肖申克的高墻,而是被犯人們被監獄的體制化所逐漸打磨掉的勇氣與希望。
然而,當安迪冒著被看守長推下房頂的危險,用替警官逃稅為夥伴換來破時,當安迪堅持6年給政府寫信終於迎來了肖申克的犯人圖書館和講習班的時候,當監獄上空飄起莫紮特的費加羅的婚禮的時候,原因只有壹個:無論我們曾經怎樣的沈淪和不羈,怎樣的失去光明,但千萬不要放棄理想,放棄那份希望,人類追求自由與公正的腳步是無法阻止的。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範文3
肖申克的救贖講述的是這樣壹個 故事 ,銀行家安迪因妻子的背叛和醉酒的沖動所作出的行為被指控謀殺了與人偷情的妻子,被法庭判決為無期徒刑,關在肖申克監獄。安迪剛開始默默承受這壹切,後來認識了瑞德和其他的壹些人。並熟悉他們和他們成為朋友。這其間安迪被姐妹花欺負,安迪憑借著自己的才能為監獄裏的看管和軍官們報稅,後被監獄長看上,為他洗錢,成為他的附庸。安迪還用自己的執著每星期給州政府寫信,終於為肖申克監獄建立起壹座圖書館。後來壹位年輕的小夥子的到來,告知安迪是被冤枉的,卻被監獄長暗殺。安迪終於決定越獄,爬過那個他用斧子挖了20年之久的洞穴,奔向自由。
壹個監獄,裏面的囚犯和官員,似乎是我們這個社會的眾生相。
典獄長諾頓高高在上,平時道貌岸然,對聖經倒背如流,實際上攫取利益時不擇手段,殘酷、陰險而貪婪。獄警長海利和其他警員,兇狠殘暴,充當諾頓的打手,草菅囚犯的人命。他們是不是象極了我們現實中的掌權階層?我稱之為監獄這個“小社會”的統治者。
囚犯中也有不同。除了主人公安迪之外,瑞德當然是關鍵人物,我認為他是整部影片的線索:其實,整部電影中對白不多,影片很多想展現的東西都是通過瑞德的獨白說出來的,其中多半都是瑞德對監獄生活的反思 總結 和他對安迪的解讀。
屬於他自我的世界已經被壓縮到了最小,最終他只能選擇從這個已經完全不屬於自己的世界消失。值得壹提的是,有著同樣感覺和“被制度化”感覺的瑞德卻沒有走布魯克斯的老路--懸梁自盡,因為瑞德知道,還有樣東西再等著他,所以他在房梁上寫著“soisRed”之後就走了。這就是肖申克的救贖。
而安迪,我們的主人公,他是壹個真正的人。瑞德可以說是壹個“堅強”的人,而安迪則是壹個“偉大”的人,他救贖的不僅是自己,他也盡壹切努力拯救囚犯們的靈魂。實際上整部影片關於他挖隧道逃生的情節是惜墨如金,以至於安迪逃走那壹幕讓我感覺相當突兀,這說明神乎其神的逃獄並不是影片的主題。而且瑞德告訴了我們,安迪在挖好地道之後並沒有立刻逃走,他最終離開是因為湯米的死讓他看清了諾頓們的殘忍無情,看清了自己並沒有能力救贖其他的囚犯。
也就是說,盡管安迪已經做好了逃獄的準備,他也沒有馬上逃走,雖然他有擁抱自由的極切渴望--在他逃出監獄之後站在小河裏擁抱風雨的那個俯視鏡頭相信觀者都會印象深刻--但他仍然留在監獄幫助那些“無希望的人”。影片主要就是在這方面進行描寫,我想這也是影片叫肖申克的救贖而不是安迪·杜佛瑞的救贖的原因。
肖申克的救贖裏有句話感動千萬人:希望是個好東西,或許是這個世界上最好的東西。安迪堅持這樣的信念,所以用那把小斧子挖了20年終於把那條通往自由的道路挖通,但他並沒有急於出逃,他在等待,他還在希望,希望法律能給他壹個最終公正的結果。但安迪所等來的是典獄長無情的貪婪和謀殺。同時安迪也是執著的。
他每星期寫壹封信堅持幾年之久終於為肖申克監獄建立起壹個圖書館。他還幫助湯米學習,從最基本的字母學起,最終被壹所學習所錄取。安迪向往自由,這種自由,是發自內心的自由,所以他不顧典獄長的恐嚇,為監獄所有的人,包括那些囚犯,播放那首意大利歌曲。
那首歌曲就如同自由的陽光散在了每壹個“被拘禁”人的心裏,飄蕩在肖申克監獄的上空。人們為這種聲音所陶醉,盡管他們並不知道這首歌的意義。但它代表了每壹個向往自由的心,飛越肖申克監獄,奔向遠方。安迪還為朋友賺得壹箱冰涼的破,哪怕冒著生命的危險。他的行為,救贖了每壹個在他身邊的人,因為他的到來,朋友們有了歡樂,有了對自由,信念的向往。因為他的越獄,朋友們有了他無盡的開心的話題。
在監獄冤屈20之久,安迪沒有抱怨,依然如我的過話。此外他覺得對不起她的妻子,盡管他並沒有謀殺她,但安迪壹直覺得是他間接害死了他的妻子,所以他內疚,不能原諒自己,當20年的監獄生涯到來時,他覺得自己該償還的都已經償還了,在最後時刻,安迪還惦念著他的好友瑞德,告訴了瑞德他關於未來生活的構想。“那是壹個沒有記憶的地方。”這樣壹個地方,對於每壹個曾經痛苦過的人都是非常向往的。當瑞德出獄後,找到他的好友安迪,兩人會心壹笑,該是何種愉悅的心情。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範文4
這是壹部不太新的電影,拍攝於十年前,所述之事亦在上個世紀四五十年代,然而它卻壹直為人們所盛贊,至今還在掀動著思想與心靈的風暴。
不論是從片名還是從內容來看,該片無疑都蘊含著某種宗教的氣息。“救贖”壹詞即源出於聖經《舊約?以賽亞書》:“錫安必因公平得蒙救贖,其中歸正的人必因公義得蒙救贖。但悖逆的和犯罪的必壹同敗亡;離棄耶和華的必致消亡。”影片中也時時引述和顯示著聖經箴言,從監獄長類似於自我宣言的“我是世界的光明,跟著我就不會有黑暗”,到其自殺前墻壁上所書的 “主的審判很快降臨”,到對安迪越獄和懲治奸惡起了巨大幫助作用的那本聖經……導演似乎在刻意地闡釋壹些經典而傳統的東西。不可否認,這恰恰延伸了影片的寓意空間,增加了它的厚重。然而,我卻有意避開此間的玄奧,希望從世俗和法律的角度去看待它。
監獄是壹個濃縮的世俗社會,這裏也有廣大的“遵紀守法”的市民,有橫行街市的惡霸,有濫用職權的當道者,有巧取豪奪的投機者,自然還有韜光養晦的智者。它彰顯了壹切黑暗與光明的精華,但容納的更多是黑暗。混亂、骯臟、恐懼、絕望***同織就了這裏的陰暗。犯人們除了變態、打架的話題之外便是無所事事地消磨時間。他們毫無人權可言,甚至於被改造得磨滅了人性:壹方面甘於成為監獄長榨取金錢的廉價工具,壹方面又麻木到視生命如兒戲,以幾根煙作為新來者生命的賭註。可憐第壹天晚上就被打死的胖子竟無人知曉他的名字。然而,這裏卻是最能肆無忌憚的地方。初來乍到,安迪便感受到了監獄長的權威:“把信仰交給上帝,把賤命交給我。”也正是這位監獄長將世俗的壹切罪惡發揮得淋漓盡致:他可以到“選賢任能”--讓銀行家犯人發揮特長為其做假賬、洗錢;他可以通過偷工減料、壓榨犯人來沽名釣譽、中飽私囊;他可以以聖經聖主的名義殘害生靈,剝奪犯人的人性尊嚴;……監獄長可以大肆斂財、為所欲為,而犯人為建立壹個自己的圖書館靠著每周寫壹封信、用了長達六年的時間才申請到州議會200美元的小小撥款。這不能不讓人懷疑在當道者的眼中,犯人究竟為何“物”?王小波曾經有言:人有無尊嚴,有壹個簡單的判據,那便是看他是被當作壹個人還是壹個東西來對待。然而我的質問卻僅能是“為何物”,而非“為何人”,因為我的最後壹點希望是他們還能把犯人當作壹個可以善待的“物”來看。可惜,這也只能是壹種奢望。
值得慰藉的是,安迪的到來使得監獄開始竭力地散發著光明。友情、希望、尊嚴和自由在這裏醞釀。地獄式的監獄裏,沒有自由的歲月裏,壹幅海報、壹塊石頭、壹支口琴、壹句簡單的語言,這些普通的東西成了安迪和瑞德生活中最珍貴的鼓勵與支持。對於希望,安迪有兩句 名言 :“不要忘了這個世界上還有可以穿透壹切高墻的東西,它就在我們的內心深處,他們無法達到,也觸摸不到,那就是--希望。”……心懷希望是壹件好事,也許是最好的事,心懷希望就永遠有希望……既然妳已經走到這兒了,就再走遠壹點吧……這些話雖然起初並未被瑞德等人所贊同,但最終卻實實在在的在每個人心中點起了希望之火--它最終使安迪成功越獄,使瑞德免於重蹈布魯克斯的覆轍--這其實也是壹種救贖。尊嚴和自由促使安迪在獄中做了兩件不可思議的事。壹次是在跟囚犯們壹起修屋頂之時,他爭取到了獄警海利的信任,以自己的會計專長為大家贏得了兩箱啤酒。對此,他的解釋是:“只有在喝酒的時候,他們才算個正常人。”囚犯們興高采烈地喝著久違的啤酒的時候,安迪坐在壹旁微笑地註視著這壹切,帶著無可名狀的幸福。他為大家贏得的不只是啤酒或者放松,而是壹種正常人的尊嚴。“陽光灑肩頭,仿佛自由人,像在修繕自家的屋頂。我們像造物主般自在。” 這是壹次尊嚴的勝戰,也是壹次自由的聖戰。另壹次則是在監獄長的辦公室裏,趁著作假帳的空隙,安迪通過巨大的高音喇叭播放著莫紮特的《費加羅的婚禮》。聖潔高亢的女高音帶著塵世的自由在石墻內飛翔,所有的犯人都被這分外甜美的俗世氣息震撼了。他們不懂音樂,卻深受震撼,為這俗世氣息所帶來的自由感而震撼。安迪因此被關了兩個星期的禁閉,但他很快樂,因為音樂留在了他的心中,給了他自由的力量。友情讓彼此再獲了尊嚴、重拾了希望,希望又激起了大家對自由的渴望和追求--這些無疑給陰暗處處的監獄帶來了久違的陽光與溫情。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範文5
《肖申克的救贖》值得看兩遍,甚至更多遍。大部分電影如同時裝,趕壹個時髦,過上壹把癮,就永遠過去了。但是確實有些電影是可以沈下來的,它將在這個世界永存,比如《肖申克的救贖》。有些電影,給我們感官上的快感,讓我們暫時降低智商,如孩童般地快樂;有些電影,給我們人世間沒有的奇景,滿足我們白日間想入非非的幻想;而《肖申克的救贖》不同,它是壹部感動我們心靈的電影。
最初聽到《肖申克的救贖》這個片名,以為肖申克是個人名。實際肖申克不是這部片子中兩個男主人公的任何壹個,它是壹個地名,即 "鯊堡監獄"。 這個監獄,是座人間煉獄,不僅是因為它那裏獄卒殘暴、獄霸橫行,而且是因為它對人的精神的磨蝕。在那種漫漫無期的禁錮中消磨生命,似乎只有全部放棄希望變 成行屍走肉才能生存下來。但是在監中服無期徒刑的安迪不同意這樣,他像是用壹件無形的護身罩護住自己,心中永遠有希望。
《肖申克的救贖》中的什麽感動了我們?是安迪歷經20年的牢獄之災、20年水滴石穿般地不懈挖掘,終於在壹個雷雨交加之夜從500碼長的汙糞 管道中爬出,奔向自由?是安迪的朋友阿瑞在被關押40年後在假釋審查官面前那番看似無謂,卻令人動容的話?("我沒有壹天不在後悔,我回過頭去看看往昔, 那個愚蠢的男孩兒犯下了可怕的罪行。......小男孩早已不見了,只剩下這個厭物,垂垂老矣。")
——是這些,卻又不僅是這些。電影是在壹點壹滴的敘述中漸漸滲入我們的心靈的。如果要全講述出來,就要把電影整個重講壹遍。是的,壹點壹滴地敘述,那 撞擊我們心靈的東西在妳不設防間直觸妳的內心深處。即使在唯壹能證明安迪是無辜的證人被監獄長槍殺了以後,安迪仍不肯放棄希望。阿瑞看到他在神思恍惚間講 述自己心中最美好的記憶與夢想,以為他快要精神崩潰了,"人的忍耐總是有限的......"他這樣解釋安迪。其實如果真是這樣,我們也會如此原諒安迪:曾有多少人 被殘酷的環境毀掉啊!
但是——這真是好萊塢式的——電影竟然不給我們這個充滿必然的悲劇結局。安迪沒有被命運毀掉,他獲得了壹個完滿的結局。他重獲自由,懲罰了監獄長等惡人,還與老友阿瑞在海邊重逢。知道這情景是夢,好萊塢制造的夢,但我們仍然感激這夢,因為它實在是太美好了。回想壹下這部影片,雖然講了那麽多殘 酷的事,但留在我們腦海中的竟然都是美好的記憶。比如安迪冒死向看守隊長進言,為獄友們贏得了壹箱啤酒,大家在陽光下暢飲的情景;比如安迪不顧壹切進入監 獄長辦公室為大家播放《費加羅的婚禮》的場面:妳從來沒有覺得自由的陽光是如此燦爛,莫紮特的音樂是如此美妙。那些平日裏最粗劣最愚昧的人在這壹瞬間都變 得高尚美麗,容光煥發......這時妳就明白了:為什麽人類在經歷了那樣多的苦難與沈淪之後,還能生存,因為美好永在,希望永在。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m.js?fce392d37f1927da32ec8079e842a198";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