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語: 喜從天降
拼音: xǐ cóng tiān jiàng
解釋: 喜事從天上掉下來。比喻突然遇到意想不到的喜事。
出處: 元·馬致遠《青衫淚》第三折:“貴腳踏踐地,使下官喜從天降。”
舉例造句: 張順見了宋江,喜從天降。?
2成語: 喜出望外
拼音: xǐ chū wàng wài
解釋: 望:希望,意料。由於沒有想到的好事而非常高興。
出處: 宋·蘇軾《與李之儀書》:“契闊八年,豈謂復有見日?漸近中原,辱書尤數,喜出望外。”
舉例造句: 這可真叫他喜出望外。
3成語: 大喜過望
拼音: dà xǐ guò wàng
解釋: 過:超過;望:希望。結果比原來希望的還好,因而感到特別高興。
出處: 《史記·黥布傳》:“出就舍,張禦食飲從官如漢王居,布又大喜過望。”
舉例造句: 燦若燈下壹看,正是前日相逢之人,不覺大喜過望,方才放下了心。
4成語: 大禍臨頭
拼音: dà huò lín tóu
解釋: 臨:來到。大災禍來臨。
出處: 歐陽山《苦鬥》四十七:“總之,仿佛有大禍臨頭的感覺,很不平靜。”
舉例造句: 他感到大禍臨頭了。
5成語: 鴻運當頭
拼音: hóng yùn dāng tóu
解釋: 鴻運:大好的運氣。正是走好運的時候。
出處: 高陽《胡雪巖全傳·平步青雲》上冊:“雪公,妳鴻運當頭,做事千萬要漂亮。”
舉例造句:妳鴻運當頭,做事千萬要漂亮。
6成語: 生不逢辰
拼音: shēng bù féng chén
解釋: 辰:日子,時光。生下來沒有遇到好時候。舊時指命運不好。
出處: 《詩經·大雅·桑柔》 :“我生不辰,逢天僤怒。”
舉例造句:?南風不競死聲多,生不逢辰可若何。
7成語: 吉人天相
拼音: jí rén tiān xiàng
解釋: 吉人:善人;相:幫助,保佑。迷信的人認為好人會得到天的幫助。多用作對別人的患病或遇到困難、不幸的安慰話。
出處: 《左傳·宣公三年》:“石癸曰:‘吾聞,姬、姞耦,其子孫必蕃。姞,吉人也。’”又《昭公四年》:“晉楚唯天所相,不可與爭。”
舉例造句: 既然庚貼返去,原聘也必然還璧。但吉人天相,令郎尊恙,終有好日,還要三思而行。
8成語: 多災多難
拼音: duō zāi duō nàn
解釋: 指災難深重。
出處: 郭沫若《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他很知道民間的疾苦,看到人民生活的多災多難,他經常嘆息而至於流眼淚。”
舉例造句: 他這個人多災多難,值得同情。
9成語: 馬到成功
拼音: mǎ dào chéng gōng
解釋: 形容工作剛開始就取得成功。
出處: 元·無名氏《小尉遲》第二折:“那老尉遲這壹去,馬到成功。”
舉例造句: 只要不輕敵,相信妳們壹定會馬到成功。
10成語: 旗開得勝
拼音: qí kāi dé shèng
解釋: 剛壹打開旗幟進入戰鬥,就取得了勝利。比喻事情剛壹開始,就取得好成績。
出處: 元·無名氏《射柳捶丸》第四折:“托賴主人洪福,旗開得勝,馬到成功。”
舉例造句:?旗開得勝姜文煥,壹怒橫行劈董忠。?
11?成語: 百戰百勝
拼音: bǎi zhàn bǎi shèng
解釋: 每戰必勝。形容所向無敵。
出處: 《孫子·謀攻》:“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
舉例造句: 項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戰百勝而輕用其鋒。
12成語: 戰無不勝
拼音: zhàn wú bù shèng
解釋: 形容強大無比,可以戰勝壹切。也比喻辦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出處: 《戰國策·齊策二》:“戰無不勝而不知止者,身且死,爵且後歸,猶為蛇足也。”
舉例造句: 自先王以來,楚兵戰無不勝。
13成語: 攻無不克
拼音: gōng wú bù kè
解釋: 克:攻下。沒有攻占不下來的。形容力量無比強大。
出處: 《戰國策·秦策二》:“是知秦戰未嘗不勝,攻未嘗不取,所當未嘗不破也。”
舉例造句: 中國人民解放軍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所向披靡。
14成語: 望風而逃
拼音: wàng fēng ér táo
解釋: 遠遠望見對方的氣勢很盛,就嚇得逃跑了。形容十分怯敵。
出處: 《資治通鑒·梁記·武帝天監四年》:“淵藻是蕭衍骨肉至親,必死無理,若克涪城,淵藻安肯城中坐而受困,必將望風而去。”
舉例造句: 汝、穎、光、黃等處,有土寇王善作亂,聚兵五十萬,搶掠子女玉帛,殺人放火,甚是猖獗,官兵望風而逃。?
15成語: 望風破膽
拼音: wàng fēng pò dǎn
解釋: 望:向遠看;風:風頭;破膽:嚇破了膽。遠遠地看見對方的威勢,就把膽嚇破了。形容軍隊毫無鬥誌,完全被敵方的氣勢所嚇倒。
出處: 《三國誌·魏誌·劉曄傳》:“今舉漢中,蜀人望風破膽失守,推此而前,蜀可傳檄而定。”
舉例造句: 兵法有言,圍城必闕壹角,宜使守兵出走,免得死鬥,況有兵逃出,亦可使宛下偽主望風破膽,豈不更善??
16成語: 生龍活虎
拼音: shēng lóng huó hǔ
解釋: 有生氣的龍和有活力的虎。形容活潑矯健,富有生氣。
出處: 宋·朱熹《朱子全書》卷四十五:“不然,只見得他如生龍活虎相似,更把捉不得。”
舉例造句: 城外元兵雖多,卻被張世傑壹馬在前,宗仁、宗義在後,如生龍活虎壹般,殺入陣去。
17成語: 生氣勃勃
拼音: shēng qì bó bó
解釋: 勃勃:旺盛的樣子。形容人或社會富有朝氣,充滿活力。
出處: 清·梁啟超《中國國會制度私議》:“全國各方面皆生氣勃勃,精力彌滿。”
舉例造句: 生活中最主要的仍然是那些向上的,生氣勃勃、充滿熱情和活力的,帶有極大想象的東西。
18成語: 生機勃勃
拼音: shēng jī bó bó
解釋: 形容自然界充滿生命力,或社會生活活躍。
出處: 張天民《創業》:“油田壹片生機勃勃,繁忙興旺的景象。”
舉例造句: 我國的第三產業生機勃勃,發展非常迅速。
19成語: 老氣橫秋
拼音: lǎo qì héng qiū
解釋: 老氣:老年人的氣派;橫:充滿。形容老練而自負的神態。現形容自高自大,擺老資格。也形容缺乏朝氣。
出處: 南朝·齊·孔稚珪《北山移文》:“風情張日,霜氣橫秋。”
舉例造句: 眾人取笑了壹回,見新人老氣橫秋的那個樣子,便紛紛散去。?
20成語: 老氣橫秋
拼音: lǎo qì héng qiū
解釋: 老氣:老年人的氣派;橫:充滿。形容老練而自負的神態。現形容自高自大,擺老資格。也形容缺乏朝氣。
出處: 南朝·齊·孔稚珪《北山移文》:“風情張日,霜氣橫秋。”
舉例造句: 眾人取笑了壹回,見新人老氣橫秋的那個樣子,便紛紛散去。
21成語: 老當益壯
拼音: lǎo dāng yì zhuàng
解釋: 當:應該;益:更加;壯:雄壯。年紀雖老而誌氣更旺盛,幹勁更足。
出處: 《後漢書·馬援傳》:“丈夫為誌,窮當益堅,老當益壯。”
舉例造句: 劍波朝著這兩位堅守職務的老森鐵員工,伸了壹下大拇指頭,“真英雄,老當益壯。”?
22成語: 老驥伏櫪
拼音: lǎo jì fú lì
解釋: 驥:良馬,千裏馬;櫪:馬槽,養馬的地方。比喻有誌向的人雖然年老,仍有雄心壯誌。
出處: 三國·魏·曹操《步出夏門行》詩:“老驥伏櫪,誌在千裏。”
舉例造句: 用飛龍在天,對老驥伏櫪。
23成語: 落落大方
拼音: luò luò dà fāng
解釋: 落落:坦率,開朗的樣子。形容言談舉止自然大方。
出處: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二十九回:“更兼她生得落落大方,不似那羞手羞腳的小家氣象。”
舉例造句: 對於我們也是非常寬大的。還有他的夫人也落落大方。?
24成語: 縮手縮腳
拼音: suō shǒu suō jiǎo
解釋: 由於寒冷而四肢不能舒展的樣子。也形容做事膽小,顧慮多,不敢放手。
出處: 清·劉鶚《老殘遊記》第六回:“喊了許久,店家方拿了壹盞燈,縮手縮腳的進來,嘴裏還喊道:‘好冷呀!’”
舉例造句: 因而使得他們在社會矛盾面前縮手縮腳,處於被動地位。
25成語: 束手束腳
拼音: shù shǒu shù jiǎo
解釋: 捆住手腳。形容膽子小,顧慮多。
出處: 毛澤東《在省市自治區黨委書記會議上的講話》:“按照法律辦事,不等於束手束腳。”
舉例造句: 不能束手束腳地幹事。
26成語: 含情脈脈
拼音: hán qíng mò mò
解釋: 飽含溫情,默默地用眼神表達自己的感情。常用以形容少女面對意中人稍帶嬌羞但又無限關切的表情。
出處: 唐·李德裕《二芳叢賦》:“壹則含情脈脈,如有思而不得,類西施之容冶。”
舉例造句: 現在又見她含情脈脈,不帶點些兒輕狂
27成語: 脈脈含情
拼音: mò mò hán qíng
解釋: 脈脈:兩眼凝神,要向別人訴說心曲的樣子。飽含溫情,默默地用眼神表達自己的感情。形容用眼神或行動默然地表達情意。
出處: 明·劉基《尉遲杯·水仙花》:“空將淚滴珠璣,脈脈含情無語。”
舉例造句: 給他倒了壹杯水,然後坐在他身邊的凳子上壹聲不響,脈脈含情地望著他。?
28成語: 暗送秋波
拼音: àn sòng qiū bō
解釋: 舊時比喻美女的眼睛象秋天明凈的水波壹樣。指暗中眉目傳情。
出處: 宋·蘇軾《百步洪》詩之二:“佳人未肯回秋波,幼輿欲語防飛梭。”
舉例造句: 對張(作霖)則暗送秋波,對曹(錕)尤密切勾結。
29成語: 眉目傳情
拼音: méi mù chuán qíng
解釋: 用眼色傳遞情意。多用於男女之間。
出處: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壹折:“只妳那眉眼傳情未了時。”
舉例造句: 因而乘機百般撩撥,眉目傳情。?
30成語: 明目張膽
拼音: míng mù zhāng dǎn
解釋: 明目:睜亮眼睛;張膽:放開膽量。原指有膽識,敢做敢為。後形容公開放肆地幹壞事。
出處: 《晉書·王敦傳》:“今日之事,明目張膽,為六軍之首,寧忠臣而死,不無賴而生矣。”
舉例造句: 近日京師奔競之風,是明目張膽,冠冕堂皇做的。
31成語: 明火執杖
拼音: míng huǒ zhí zhàng
解釋: 點著火把,拿著武器。原指公開搶劫。後比喻公開地、毫不隱藏地幹壞事。
出處: 元·無名氏《盆兒鬼》第二折:“我在這瓦窯居住,做些本份生涯,何曾明火執仗,無非赤手求財。”
舉例造句: 並非明火執杖,怎麽便算是強盜呢?
32成語: 鬼鬼祟祟
拼音: guǐ guǐ suì suì
解釋: 祟:古人想象中的鬼怪或鬼怪出而禍人。指行動偷偷摸摸,不光明正大。
出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三十壹回:“別叫我替妳們害臊了,妳們鬼鬼祟祟幹的那些事,也瞞不過我去。”
舉例造句: 我看瑞貞這些日子是有點邪,鬼鬼祟祟,交些亂朋友。
33成語: 正大光明
拼音: zhèng dà guāng míng
解釋: 心懷坦白,言行正派。
出處: 宋·朱熹《答呂伯恭書》:“大抵聖賢之心,正大光明,洞然四達。”
舉例造句: 這會兒講走門路,正大光明大道兒,自然要讓連公公,那是老牌子。
34成語: 光明磊落
拼音: guāng míng lěi luò
解釋: 磊落:心地光明坦白。胸懷坦白,正大光明。
出處: 《晉書·右勒載記下》:“大丈夫行事,當礌(磊)落落,如日月皎然。”宋·朱熹《朱子語類》卷七十四:“譬如人光明磊落底便是好人,昏昧迷暗底便不是好人。”
舉例造句: 公子光明磊落,為天人所欽矚。
35成語: 襟懷坦白
拼音: jīn huái tǎn bái
解釋: 襟懷:胸懷;坦白:正直無私。形容心地純潔,光明正大。
出處: 宋·黃榦《黃勉齋文集·七·祭李貫之》:“貫之性質粹美,襟懷坦夷,凝靜有常。”
舉例造句: 壹個***產黨員,應該是襟懷坦白,忠實,積極,以革命利益為第壹生命,以個人利益服從革命利益。
36成語: 胸無城府
拼音: xiōng wú chéng fǔ
解釋: 城府:城市和官署,比喻難於揣測的深遠用心。形容待人接物坦率真誠,心口如壹。
出處: 《宋史·傅堯俞傳》:“堯俞厚重言寡,遇人不設城府,人自不忍欺。”
舉例造句: 原來陳雨堂是壹個胸無城府的人,心口率直,惟有壹樣脾氣,歡喜學人家的談風。
37成語: 胸無宿物
拼音: xiōng wú sù wù
解釋: 宿:過夜。胸中沒有過夜的東西。比喻心地坦率,沒有成見。
出處: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庾赤玉胸中無宿物。”
舉例造句: 畢為人坦直,胸無宿物,微泄之。
38成語: 心口不壹
拼音: xīn kǒu bù yī
解釋: 心裏想的和嘴上說的不壹樣。形容人的虛偽、詭詐。
出處: 《醒世姻緣傳》第八十二回:“我是這們個直性子,希罕就說希罕,不是這們心口不壹的。”
舉例造句: 我竟失態到這地步,但我仍然心口不壹的。
39成語: 心口如壹
拼音: xīn kǒu rú yī
解釋: 心裏想的和嘴裏說的壹樣。形容誠實直爽。
出處: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六十五回:“紫芝妹妹嘴雖厲害,好在心口如壹,直截了當,倒是壹個極爽快的。”
舉例造句:?心口如壹,不說假話,這是做人起碼應具有的品質。
40成語: 花言巧語
拼音: huā yán qiǎo yǔ
解釋: 原指鋪張修飾、內容空泛的言語或文辭。後多指用來騙人的虛偽動聽的話。
出處: 宋·朱熹《朱子語類·論語三》:“‘巧言’即今所謂花言巧語,如今世舉子弄筆端做文字者是也。”
舉例造句: 我以為法律上的許多罪名,都是花言巧語,只有壹語以包括之,曰:可惡罪。?
41成語: 甜言蜜語
拼音: tián yán mì yǔ
解釋: 象蜜糖壹樣甜的話。比喻為了騙人而說得動聽的話。
出處: 元·馬致遠《嶽陽樓》第二折:“化壹盞茶吃,妳可是甜言蜜語的,出家人那裏不是積福處。”
舉例造句: 卞福坐在旁邊,甜言蜜語,勸了壹回。
42成語: 甜言蜜語
拼音: tián yán mì yǔ
解釋: 象蜜糖壹樣甜的話。比喻為了騙人而說得動聽的話。
出處: 元·馬致遠《嶽陽樓》第二折:“化壹盞茶吃,妳可是甜言蜜語的,出家人那裏不是積福處。”
舉例造句: 卞福坐在旁邊,甜言蜜語,勸了壹回。
43成語: 佛口蛇心
拼音: fó kǒu shé xīn
解釋: 佛的嘴巴,蛇的心腸。比喻話雖說得好聽,心腸卻極狠毒。
出處: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二十:“諸佛出世,打劫殺人,祖師西來,吹風放火,古今善知識佛口蛇心,天下衲僧自投籠檻。”
舉例造句: 我面貌雖醜,心地卻是善良,不似妳佛口蛇心。
44成語: 菩薩心腸
拼音: pú sà xīn cháng
解釋: 比喻仁慈之心。
出處: 《西湖佳話·放生善跡》:“吾弟以恩報仇,實是菩薩心腸。”
舉例造句: 他有壹副菩薩心腸。
45成語: 心平氣和
拼音: xīn píng qì hé
解釋: 心情平靜,態度溫和。指不急躁,不生氣。
出處: 宋·蘇軾《菜羹賦》:“先生心平而氣和,故雖老而體胖。”
舉例造句: 壹想到事情的前因後果,他也就心平氣和了。
46成語: 平心靜氣
拼音: píng xīn jìng qì
解釋: 心情平和,態度冷靜。
出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七十四回:“且平心靜氣,暗暗訪察,才能得這個實在;縱然訪不著,外人也不能知道。”
舉例造句: 希望妳平心靜氣地想壹想,不要意氣用事。
47成語: 意氣用事
拼音: yì qì yòng shì
解釋: 意氣:主觀偏激的情緒;用事:行事。缺乏理智,只憑壹時的想法和情緒辦事。
出處: 清·趙翼《廿二史劄記·卷二十三·宋史各傳回護處·韓世忠》:“世忠固壹代名將,然少年時意氣用事,亦多有可議者。”
舉例造句: 至今想來,究竟還是意氣用事,並不曾報效得朝廷,倒惹得同官心中不快活,卻也悔之無及。
48成語: 感情用事
拼音: gǎn qíng yòng shì
解釋: 憑個人的愛憎或壹時的感情沖動處理事情。
出處: 吳玉章《從甲午戰爭前後到辛亥革命前後的回憶》:“汪精衛是個毫無骨氣的人,感情用事,意誌不堅,時冷時熱。”
舉例造句: 我誠懇地希望,在選人的問題上,要註意社會公論,不能感情用事。?
49成語: 意氣用事
拼音: yì qì yòng shì
解釋: 意氣:主觀偏激的情緒;用事:行事。缺乏理智,只憑壹時的想法和情緒辦事。
出處: 清·趙翼《廿二史劄記·卷二十三·宋史各傳回護處·韓世忠》:“世忠固壹代名將,然少年時意氣用事,亦多有可議者。”
舉例造句: 至今想來,究竟還是意氣用事,並不曾報效得朝廷,倒惹得同官心中不快活,卻也悔之無及。
50成語: 三思而行
拼音: sān sī ér xíng
解釋: 三:再三,表示多次。指經過反復考慮,然後再去做。
出處: 《南齊書·公冶度》:“季文子三思而後行。”
舉例造句:?終身大事也應該三思而行。
51成語: 深思熟慮
拼音: shēn sī shú lǜ
解釋: 反復深入地考慮。
出處: 《楚辭·漁父》:“何故深思高舉,自令放為?”《史記·穰侯列傳》:“願君熟慮之。”
舉例造句: 而其人亦得深思熟慮,周旋於是,不過十年,將必有卓然可觀者也。
52成語: 深謀遠慮
拼音: shēn móu yuǎn lǜ
解釋: 指計劃得很周密,考慮得很長遠。
出處: 漢·賈誼《過秦論》:“深謀遠慮,行軍用兵之道,非及曩時之士也。”
舉例造句: 大王深謀遠慮,說得有理。?
53成語: 少不更事
拼音: shào bù gēng shì
解釋: 少:年輕;更:經歷。年紀輕,沒有經歷過什麽事情。指經驗不多。
出處: 《隋書·李雄傳》:“吾兒既少,更事未多。”
舉例造句: 母謂汝夫婦少不更事。
54成語: 初出茅廬
拼音: chū chū máo lú
解釋: 茅廬:草房。原比喻新露頭腳。現比喻剛離開家庭或學校出來工作。缺乏經驗。
出處: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九回:“直須驚破曹公膽,初出茅廬第壹功。”
舉例造句: 那傻小子是“初出茅廬”,我們準可以掃光他!
55成語: 初露頭角
拼音: chū lù tóu jiǎo
解釋: 比喻剛剛顯示出能力或才幹。
出處: 周得京《花城洛陽賞牡丹》:“相傳洛陽牡丹在隋前還是默默無聞的,到唐朝初露頭角。”
舉例造句: 我們這支球隊初露頭角就打敗了國家壹級球隊。
56成語: 初露鋒芒
拼音: chū lù fēng máng
解釋: 比喻剛開始顯示出力量或才能。
出處: 《人民日報》1984.2.25:“舒同的墨海生涯從他十四歲在鄉間初露鋒芒時算起,已有六十五個年頭了。”
舉例造句: 他在這次活動中只不過是初露鋒芒而已。
57成語: 大器晚成
拼音: dà qì wǎn chéng
解釋: 大器:比喻大才。指能擔當重任的人物要經過長期的鍛煉,所以成就較晚。也用做對長期不得誌的人的安慰話。
出處: 《老子》四十二章:“大方無隅,大器晚成。”
舉例造句: 二位先生高才久屈,將來定是大器晚成的。?
58成語: 不堪造就
拼音: bù kān zào jiù
解釋: 指沒有培養前途。
出處: 茅盾《蝕·追求》八:“第三是學生們既然做不出文章,便是不堪造就,應當淘汰出去——這是清校。”
舉例造句: 他不能相信她的本質就是不堪造就的。
59成語: 孺子可教
拼音: rú zǐ kě jiào
解釋: 孺子:小孩子。指年輕人可培養。
出處: 《史記·留侯世家》:“父去裏所,復返,曰:‘孺子可教矣。’”
舉例造句: 孺子真可教也!後日為上巳節,欲招子踏春園,子當盡去敝衣,袍褲襪履,嶄然壹新,早過我。
60成語: 鵬程萬裏
拼音: péng chéng wàn lǐ
解釋: 相傳鵬鳥能飛萬裏路程。比喻前程遠大。
出處: 《莊子·逍遙遊》:“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裏,摶扶搖而上者九萬裏。”
舉例造句: 俺也曾蠹簡三冬依雪聚,怕不的鵬程萬裏信風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