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經典古詩 - 通用人教版小學六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通用人教版小學六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教案中對每個課題的教學內容,教學步驟的安排,教學方法的選擇,各個教學步驟教學環節的時間分配等等,都要經過周密考慮、精心設計,體現著很強的計劃性。下面是由我為大家整理的“通用人教版小學六年級上冊數學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本文。

通用人教版小學六年級上冊數學教案(壹)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xx頁的內容,做壹做,練習十壹第x題。

教學目標:

 1、掌握比的基本性質,能根據比的基本性質化簡比。

 2、聯系商不變的性質和分數的基本性質遷移到比的基本性質。

  教學重點:

 理解比的基本性質。

  教學難點:

 能應用比的基本性質化簡比。

教學過程:

 壹、激趣定標

 1、20÷5=(20×10)÷( × )=( )

 2、想壹想:什麽叫商不變的規律?什麽叫分數的基本性質?

 3、我們學過了商不變的規律,分數的基本性質,聯系比和除法、分數的關系,想壹想:在比中有什麽樣的規律呢?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這方面的問題。

 二、自學互動,適時點撥

活動壹比的基本性質

 學習方式:小組合作、匯報交流。

 學習任務。

 1、啟發誘導,發現問題:6:8和12:16這兩個比不同,可是它們的比值卻相同,這裏面有什麽規律呢?。

 6:8=6÷8=6/8=3/4 12:16=12÷16=12/16=3/4

 2、觀察比較,發現規律。

 (1)利用比和除法的關系來研究比中的規律。(商不變的規律)

 (2)利用比和分數的關系來研究比中的規律。

 3、歸納總結,概括規律。

 (1)總結:比的前項和後項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0除外),比值不變,這叫做比的基本性質。

 (2)追問:這裏“相同的數”為什麽要強調0除外呢?

 活動二化簡比

 學習方式:嘗試訓練、匯報交流。

 學習任務。

 1、認識最簡單的整數比。

 (1)提問:誰知道什麽樣的比可以稱作是最簡單的整數比?

 (2)歸納:最簡單的整數比要滿足兩個條件,壹是比的前項和後項都是整數,二是比的前項和後項的公因數只有1。

 (3)指出幾個最簡單的整數比。

 2、運用性質,掌握化簡比的方法。

 (1)分別寫出這兩面聯合國國旗長和寬的比。

 (2)思考:這兩個比是最簡單的整數比嗎?為什麽?(前項和後項除了公因數1還有其他的公因數。)

 (3)嘗試化簡。

 (4)匯報交流:只要把比的前、後項除以它們的公因數。

 (5)想壹想:這兩個比化簡後結果相同,說明了什麽?(這兩面旗的大小不同,形狀相同。

 (6)出示例題,組織交流

 ①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數:1/6:2/9=(1/6×18):(2/9×18)=3:4

 ②前後項先化成整數,再化簡:0.75:2=(0.75×100):(2×100)=75:200=3:8

 ③用分數除法的方法計算:1/6÷2/9=1/6×2/9=3/4

 (7)小結:如果壹個比的前、後項是分數的,就把前後項同時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數;如果壹個比的前、後項是小數的,先把它們都化成整數,再化簡。

  三、達標測評

 1.完成課本第xx頁的“做壹做”,集體訂正。

 2、完成課本第xx頁練習x的第x、x、x題。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麽?妳有什麽收獲?

通用人教版小學六年級上冊數學教案(二)

  教學內容:

 教材第xx、xx頁相關內容及練習題。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通過解決問題,體會確定位置在生活中的應用,了解確定位置的方法。

 2.學會通過測量描述物體在平面圖上的具體位置,並會根據描述在平面圖上畫出物體的具體位置。

 情感態度價值觀:

 1.體會到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系,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2.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信心。

 過程與方法:通過小組合作交流探討,掌握畫圖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

 重點:能根據任意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的位置。

 難點:根據描述標出物體在平面圖上的具體位置。

 教學方法:

 合作交流、***同探討。

教、學具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直尺、量角器等。

 學生:直尺、量角器。

教學過程:

 壹、情景導入

 1.交流例題x中有關臺風的消息。

 ⑴同學們聽說過臺風嗎?妳對臺風有什麽印象?

 ⑵播放有關臺風的消息:目前臺風中心位於A市東偏南30°方向、距離A市600km的洋面上,正以20千米/時的速度沿直線向A市移動。

 師:聽到這側消息,妳有什麽感想?

 啟發學生交流,引導學生關註臺風的位置和動態。

 2.導入新課。

 現在臺風的確切位置在哪裏呢?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確定物體位置的知識。

 [板書課題:位置與方向(壹)]

 設計意圖通過交流臺風的相關信息,引導學生關註到確定位置的數學知識,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教學的展開作鋪墊。

二、探究新知

 (壹)教學題例1

 1.投影出示例題1。

 學生觀察情境圖,交流從圖中信息?

 (啟發學生觀察時關註以下幾方面的信息: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在哪裏;以哪裏為觀測點;圖中臺風中心的個體位置在哪裏。)

 2.交流確定臺風中心具體位置的方法。

 ⑴讓學生嘗試說說臺風中心的具體位置。

 ⑵教師結合學生的匯報情況進行引導。

 提問:東偏南30°是什麽意思?

 (東偏南30°表示的是臺風中心位置相對於A市所在的方向,也就是臺風中心位置與A市的連線和正東方向的夾角是30°,即正東方向往南偏30°。)

 ⑶小結確定位置的方法。

 提問:如果只有壹個條件,能夠確定臺風中心的具體位置嗎?

 引導學生得出:要確定臺風中心的具體位置必須知道兩個條件,即物體所在的方向和物體在這個方向上距離觀察點的距離,簡單地說就是要用“方向+距離”的方法來確定物體所在的具體位置。

 3.組織計算。

 師:現在我們知道臺風中心所在的具體位置了,那臺風大約多少小時後到達A市呢?

 學生獨立計算,組織交流。

 600÷20=30(小時)

 (二)教學例題2

 1.投影出示例題2。

 提問:在例題1的圖中,B市、C市的具體位置應該標在哪裏呢?請妳在例題1的圖中標出B市、C市的具體位置。

 2.嘗試畫圖。

 ⑴學生獨立思考怎樣標出B市、C市的具體位置。

 ⑵小組交流作圖的方法。

 ⑶嘗試畫圖。

 教師巡視交流,參與部分小組討論,輔導有困難的學生。

 3.組織全班交流。

 投影展示學生完成的作品。

 組織交流和評議,通過交流明白在圖上標出B市、C市位置的方法。

 B市:先確定方向,用量角器量出A市的北偏西30°(量角器中心點與A市重合,量角器0刻度線與正北方向重合,往西量出30°);再表示距離,用1cm表示100km,B市距離A市200km,在圖上也就是2cm。

 C市:先確定方向,直接在圖上找到A市的正北方向,再表示距離,用1cm表示100km,C市距離A市300km,在圖上也就是3cm。

 4.算壹算。

 臺風到達A市後,移動速度變為40千米/時,幾小時後到達B市?

 200÷40=5(小時)

 5.總結畫圖的基本步驟。

 交流:妳們認為在確定物體在圖上的位置時,應註意什麽?怎樣確定?

 總結:

 (1)確定平面圖中東、西、南、北的方向。

 (2)確定觀測點。

 (3)根據所給的度數定出所畫物體所在的方向。

 (4)根據比例尺,定出所畫物體與觀測點之間的圖上距離。

 設計意圖教學過程中應註重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給學生足夠的探索時間和空間,體會在圖上確定位置的方法,讓學生感受到數學源於生活,高於生活,用於生活的價值和魅力。

三、鞏固練習

 1.教材第20頁“做壹做”。

 這道題物體所在的具體方向和距離都沒有直接給出,需要學生自己測量和計算。

 ⑴讓學生獨立進行測量、計算、填空。

 ⑵組織交流。

 讓學生說說是怎樣測量方向的,怎樣計算距離的。

 2.教材第21頁“做壹做”。

 ⑴學生獨立進行畫圖。

 ⑵投影展示,組織評議。

 ⑶交流畫圖的方法。

 四、課堂小結

 今天這節課我們知道要確定物體的位置,關鍵需要方向和距離兩個條件。在平面圖上標明物體位置的方法是先確定方向,再以選定的單位長度為基準來確定距離,最後畫出物體的具體位置,標出名稱。

通用人教版小學六年級上冊數學教案(三)

 教學目標:

 1、理解比的意義,學會比的讀寫法,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稱及求比值的方法。

 2、弄清比與除法、分數的聯系,明確比的後項不能為0的道理,同時懂得事物之間是相互聯系的。

 3、通過主動發現的討論式學習,激發合作意識,培養比較、分析、抽象、概括和自主學習的能力,培養愛國主義情感。

 教學重點:

 比的意義。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三支紅粉筆、五支白粉筆。

 教學流程:

  壹、創設情境,理解意義

 1、師:同學們,我們剛剛過完國慶節,妳知道今年10月1日是祖國幾周歲的生日嗎?xx年前的10月1日,五星紅旗第壹次在天安門廣場上冉冉升起,讓每壹位中國人為之自豪。但妳們知道嗎,我們的國旗中還隱藏著很多有趣的數學問題呢!

 出示出壹面國旗:

 2、判斷:小強身高1米,他的爸爸身高173厘米,小強和爸爸身高比是1∶173。

 明確:同類量相比單位名稱要相同。

二、總結全課,拓展延伸

 1、去年奧運會中國女排在首場比賽中以3∶0擊敗了美國隊,打出了我國的女排風采。這裏的3∶0表示什麽意思?它和我們今天學習的比相同嗎?為什麽?

 強調:這裏的3∶0是表示兩個隊各贏了幾局,不是相除關系,而今天學的比是指兩個數的相除關系。

 2、通過今天的學習,妳有什麽收獲?

 3、妳知道嗎?公元4世紀希臘數學家歐多克斯,利用線段找到了世界上最美麗的幾何比——黃金分割,它的比值大約是0.618,比大約為2∶3。

 介紹:黃金割應用非常廣泛,國旗的寬與長的比是2比3,接近黃金分割,現在妳們知道五星紅旗為什麽這麽美觀了吧!

 生活中還有很多地方用到黃金分割:

 T型臺上選模特也要求模特的身長與腿長的比符合黃金分割。

 理發師也將黃金分割運用到發型設計中去。

 ……

 課後同學們還可以去調查。

通用人教版小學六年級上冊數學教案(四)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情境中,探索確定位置的方法,能用數對表示物體的位置。

 2.使學生能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位置。

教學重點:

 能用數對表示物體的位置。

教學難點:

 能用數對表示物體的位置,正確區分列和行的順序。

壹、導入

 1、我們全班有xx名同學,但大部分的同學老師都不認識,如果我要請妳們當中的某壹位同學發言,妳們能幫我想想要如何表示才能既簡單又準確嗎?

 2、學生各抒己見,討論出用“第幾列第幾行”的方法來表述。

 二、新授

  1、教學例1

 (1)如果老師用第二列第三行來表示××同學的位置,那麽妳也能用這樣的方法來表示其他同學的位置嗎?

 (2)學生練習用這樣的方法來表示其他同學的位置。(註意強調先說列後說行)

 (3)教學寫法:××同學的位置在第二列第三行,我們可以這樣表示:(2,3)。

 按照這樣的方法,妳能寫出自己所在的位置嗎?(學生把自己的位置寫在練習本上,指名回答)

  2、小結例1:

 (1)確定壹個同學的位置,用了幾個數據?(2個)

 (2)我們習慣先說列,後說行,所以第壹個數據表示列,第二個數據表示行。

 如果這兩個數據的順序不同,那麽表示的位置也就不同。

 3、練習:

 (1)教師念出班上某個同學的名字,同學們在練習本上寫出他的準確位置。

 (2)生活中還有哪裏時候需要確定位置,說說它們確定位置的方法。

  4、教學例2

 (1)我們剛剛已經懂得如果表示班上同學所在的位置。現在我們壹起來看看在這樣的壹張示意圖上(出示示意圖),如何表示出圖上的場館所在的位置。

 (2)依照例1的方法,全班壹起討論說出如何表示大門的位置。(3,0)

 (3)同桌討論說出其他場館所在的位置,並指名回答。

 (4)學生根據書上所給的數據,在圖上標出“飛禽館”“猩猩館”“獅虎山”的位置。(投影講評)

三、練習

 1、練習壹第x題。

 (1)學生獨立找出圖中的字母所在的位置,指名回答。

 (2)學生依據所給的數據標出字母所在的位置,並依次連成圖形,同桌核對。

 2、練習壹第x題:引導學生懂得要先看頁碼,在依照數據找出相應的位置。

 3、練習壹第x題。

 (1)獨立寫出圖上各頂點的位置。

 (2)頂點A向右平移5個單位,位置在哪裏?哪個數據發生了改變?點A再向上平移5個單位,位置在哪裏?哪個數據也發生了改變?

 (3)照點A的方法平移點B和點C,得出平移後完整的三角形。

 (4)觀察平移前後的圖形,說說妳發現了什麽?(圖形不變,右移時列也就是第壹個數據發生改變,上移時行也就是第二個數據發生改變)

 四、總結

 我們今天學了哪些內容?妳覺得自己掌握的情況如何?

五、作業

 練習x第x、x、x題。

通用人教版小學六年級上冊數學教案(五)

 教學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課本第十壹冊“比的意義”。

 教學目標:

 1.掌握比的意義,會正確讀、寫比。

 2.記住比的各部分名稱,會正確求比值。

 3.理解比與除法、分數之間的關系,明確比的後項不能為0的道理,同時懂得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系性。

 4.通過自學討論,激發學生合作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分析、比較、抽象、概括和自學探究的能力。

  壹、創設情境,誘發參與

 1、師:“2杯果汁”和“3杯牛奶”這兩個數量之間有什麽樣的關系?妳會用哪些方法表示它們的關系?可以提出什麽問題,怎樣列式解答?

 生1:牛奶比果汁多1杯。

 生2:果汁比牛奶少1杯。

 生3:果汁的杯數相當於牛奶的

 生4:牛奶的杯數相當於果汁的

 師:2÷3是哪個量和哪個量比較?

 生:果汁的杯數和牛奶的杯數比較。

 師:3÷2求得又是什麽,又可以怎樣說?

 生:牛奶的杯數和果汁的杯數比較。

 2、師述:用新的壹種數學比較方法,可以說成果汁和牛奶杯數的比是2比3。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用壹種新的方法對兩種量進行比較。(板書:比)

 3、師:那麽這節課妳想學習比的哪些知識呢?

 (什麽叫比,誰和誰比……)

 二、自學探究新知

 1.探究比的概念。

 教師指著板書問:2÷3求的是什麽?是哪個量和哪個量的比?

 生:2÷3求的是果汁是牛奶的幾分之幾,是果汁和牛奶的比。

 師:對!2÷3求的是果汁是牛奶的幾分之幾,也可以說成果汁和牛奶的比是2比3。

 (板書:果汁和牛奶的比是2比3,學生齊讀。)

 師:照這樣,牛奶是果汁的幾分之幾也可以說成牛奶和果汁的比。

 生:牛奶是果汁的幾分之幾也可以說成牛奶和果汁的比是3比2。

 (板書:牛奶和果汁的比是3比2)

 師:都是果汁和牛奶的比較,為什麽壹個是2比3,而另壹個卻是3比2呢?

 生:因為2比3是果汁和牛奶的比,而3比2是牛奶和果汁的比。

 師:對,研究兩個數量的比較,誰和誰比,誰在前,誰在後,是不能顛倒的。

 出示試壹試。

 師:1:8表示什麽意思?

 生:1和8表示洗潔液1份,水8份。

 師:怎樣表示容液裏洗潔液與水體積之間的關系?

 生:先求出體積再比較。

 課件出示:走壹段900米長的山路,小軍用了15分鐘,小偉用了20分鐘。讓學生填表。

 師:小軍和小偉的速度是怎樣求出來的?900:15表示什麽?900:20又表示什麽?

 師:說說900米和15分鐘的意義。

 生:900米和15分鐘分別是小軍走的路程和時間。

 師:那麽小軍的速度又可以說成哪兩個量的比?

 生:小軍的速度可以說成路程和時間的比。

 師:什麽叫比?(同桌互相說壹說,然後匯報。)

 生1:除法叫比。

 生2:兩個數相除叫比。

 師:兩個數相除,以前叫除法,今天就叫做比。多了壹種叫法,妳覺得“比”字前面加上壹個什麽字比較妥當?

 生1:加上“又可以”。

 生2:加上“又”字。

 師:兩個數相除又叫做兩個數的比。想壹想這個比表示的是兩個數之間的什麽關系?

 (隨著學生的回答,教師在“相除”下面加上著重號,學生齊讀比的概念。)

 2.自學探究比的各部分名稱等知識。

 師:請同學們自學課本第68~69頁。把自己認為重要的知識畫出來,自學完後同桌互相說說“我自學到了什麽”。

 (學生同桌相互說完後,集體匯報探究。)

 生:我學會了比的寫法。

 (老師指著2比3,讓學生到黑板上寫出2∶3。)

 師:2、3中的符號“∶”是什麽呀?

 生:這是比號。(板書:比號)

 師:寫比號時,上下兩個小圓點要對齊放在中間。(讓學生同桌互相看看比號寫得是否正確,並接著匯報。)

 生:我知道了比號前面的數叫做比的前項,比號後面的數叫做比的後項。

 師(指著2∶3)問:前項後項各是幾呀?(學生答後接著匯報。)

 生:我知道了比的讀法。

 (教師指著2∶3,指名學生試讀2比3,然後學生齊讀2比3。)

 師:我們已經知道比的讀法、寫法,以及各部分的名稱,想壹想,妳還學到了什麽知識?

通用人教版小學六年級上冊數學教案(六)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聯系生活實際,引導學生認識壹些常見的百分率,理解這些百分率的含義,並通過自主探究,掌握求百分率的壹般方法,會正確地求生活中常見的百分率,依據分數與百分數應用題的內在聯系,培養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和數學的應用意識。

 2、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經歷探索、發現、交流等豐富多彩的數學活動過程,自主建構知識,歸納出求百分率的方法。

 3、數學思考:使學生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認識世界,逐步形成“數學的思維”習慣。

 4、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讓學生體會百分率的用處及必要性,感受百分率來源於生活,體驗百分率的應用價值。

 教學重點:

 理解百分率的含義,掌握求百分率的方法。

 教學難點:

 探究百分率的含義。

教學用具:

 PPT課件。

教學過程:

  壹、復習導入(x分)

 1、出示口算題,x分鐘,並校正題目。

 2、小結學生所提問題,並指名口頭列式。

 3、將問題中的“幾分之幾”改為“百分之幾”,引學生分析、解答。

 4、小結:算法相同,但計算結果的表示方法不同。

 5、說明:我們把做對題目占總題數的百分之幾叫做正確率;那麽做錯的題目占總題數的百分之幾叫做錯誤率。這些統稱為百分率。導入新課,揭示目標。

 6、口算比賽:(1分鐘)(見課件)

 7、根據口算情況,提出數學問題。(做對的題目占總題數的幾分之幾?做錯的題目占總題數的幾分之幾?)

 8、嘗試解答修改後的問題。

 9、比較:“求壹個數是另壹個數的幾分之幾”與“求壹個數是另壹個數的百分之幾”的問題在解法上有什麽相同點和不同點?

 10、舉壹些生活中的百分率,明確目標,進入新課的學習:(1)知道達標率、發芽率、合格率等百分率的含義。(2)學習求百分率的方法,會解決求百分率的問題。

二、設問導讀(x分)

 1、說明達標率的含義。

 2、板書達標率的計算公式,並說明除法為什麽寫成分數的形式?

 3、組織學生以4人小組討論。

 4、巡回指導書寫格式。閱讀例題,思考下面的問題

 (1)什麽叫做達標率?

 (2)怎樣計算達標率?

 (3)思考:公式中為什麽要“×100%”呢?

 (4)嘗試計算例1的達標率。

三、質疑探究(x分)

 1、在展示臺上展示學生寫出的百分率計算公式。

 2、要求學生認真計算,並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①生活中還有哪些百分率?它們的含義是什麽?怎樣求這些百分率?

 ②求例1(2)中的發芽率。

 四、鞏固練習(xx分)

 1、指名口答,組織集體評議,再次引學生鞏固百分率的含義。

 2、對每壹道題都要讓學生分析、理解透徹,並找出錯誤原因。

 3、出示問題,指導學生書寫格式,並強調

 4、解決問題要註意:看清求什麽率?找出對應的量。

 5、引學生比較、發現:這些百分率和100%比較,大小怎樣?哪些百分率可能超過100%?

 6、引學生觀察、發現:出勤率+缺勤率=1.

  五、加強鞏固

 1、說說下面百分率各表示什麽意思。(1顆星)

 (1)學校栽了200棵樹苗,成活率是90%。

 (2)六(1)班同學的近視率達14%。

 (3)海水的出鹽率是20%。

 2、判斷。(2顆星)

 (1)學校上學期種的105棵樹苗現在全部成活,這批樹苗的成活率為105%。()

 (2)六年級***有54名學生,今天全部到校,今天六年級學生的出勤率為54%。()

 (3)把25克鹽放入100克水中,鹽水的含鹽率為25%。()

 (4)壹批零件的合格率為85%,那麽這批零件的不合格率壹定是15%。()

 3、解決問題(3顆星)

 (1)我班有27名同學,上學期期末測試中,有24人優秀,那麽我們班成績的優秀率是多少?27名同學全部合格,合格率是多少?

 (2)六(1)班今天有48人到校,有2人缺席,求出勤率。

 (3)要求,以2人小組互查,每人練習壹道題,口頭列式。1、王大爺在荒山上植樹,壹***植了125棵,有115棵成活。這批樹的成活率約是多少?

 (4)王師傅加工的300個零件中有298個合格,合格率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