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白石的名畫有《蛙聲十裏出山泉》、《墨蝦》等。
1、《蛙聲十裏出山泉》
《蛙聲十裏出山泉》是齊白石九十壹歲時,為中國文學家老舍畫的壹張水墨畫。齊白石用焦墨畫了兩壁山澗,中間是湍急的急流,遠方用石青點了幾個山頭,水中畫了六個順水而下的蝌蚪。青蛙媽媽在山的那頭呢,蛙聲順著山澗飄出了十裏。
《蛙聲十裏出山泉》後來收入《齊白石全集》中,且印成了郵票。成為齊白石的代表作之壹,名揚海內外。
2、《墨蝦》
《墨蝦》是齊白石的代表作品之壹。這幅畫中的蝦靈動而呈半透明質感,疏密有致,濃淡相宜,情態各異,惹人喜愛。蝦的眼睛也由原來的小黑點變成橫點兒,這樣更好的表現了蝦的神情。
擴展資料:
齊白石畫蝦堪稱畫壇壹絕。齊白石畫蝦通過畢生的觀察,力求深入表現蝦的形神特征。
齊白石從小生活在水塘邊,常釣蝦玩;青年時開始畫蝦;40歲後臨摹過徐渭、李復堂等明清畫家畫的蝦;
63歲時齊白石畫蝦已很相似,但還不夠“活”,便在碗裏養了幾只長臂蝦,置於畫案,每日觀察,畫蝦之法也因此而變,蝦成為齊白石代表性的藝術符號之壹。
齊白石畫蝦已入化境,在簡括的筆墨中表現了遊弋水中的群蝦。粗壯、濃厚的茨菇,與群蝦的透明、輕靈纖細形成對比,體現出晚年的齊白石畫藝的成熟。
齊白石畫蝦表現出了蝦的形態,活潑、靈敏、機警,有生命力。是因為齊白石掌握了蝦的特征,所以畫起來得心應手。寥寥幾筆,用墨色的深淺濃淡,表現出壹種動感。
壹對濃墨眼睛,腦袋中間用壹點焦墨,左右二筆淡墨,於是使蝦的頭部變化多端。硬殼透明,由深到淺。而蝦的腰部,壹筆壹節,連續數筆,形成了蝦腰節奏的由粗漸細。
齊白石用筆的變化,使蝦的腰部呈現各種異態,有躬腰向前的,有直腰遊蕩的。也有彎腰爬行的。蝦的尾部也是寥寥幾筆,既有彈力,又有透明感。蝦的壹對前爪,由細而粗,數節之間直到兩螯,形似鉗子,有開有合。蝦的觸須用數條淡墨線畫出。
取舍:對水中的蝦,為表現出那種透視感,齊白石的線條有虛有實,簡略得宜,似柔實剛,似斷實連,直中有曲,亂小有序,紙上之蝦似在水中嬉戲遊動,觸須也像似動非動。
百度百科——齊白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