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起源不同。
藏族是青藏高原的原住民,從古至今就生活在青藏高原,主要分布在中華人民***和國境內的西藏。7世紀,松贊幹布統壹青藏高原,建立吐蕃帝國。公元11、12世紀,現在的藏民族開始逐漸形成。
蒙古人是由古代眾多的遊牧民族組成的,其遠祖可追溯到匈奴和東胡,東胡被匈奴單於冒頓擊敗後,退居烏桓山和鮮卑山,分為烏桓和鮮卑二族。可見蒙古族是由室韋族發源、演變而來的。
烏桓被曹操征服並衰落,分裂出鮮卑壹族,在西晉晉武帝時代,鮮卑中的壹支柔然部被另壹分支拓跋氏,擊敗分裂為南北兩支。其中北支逃到雅布洛諾夫山脈以東、外興安嶺以南的地區,是蒙兀室韋的祖先之壹。《舊唐書》有“蒙兀室韋”,“蒙兀” 與“蒙古”是同名異譯。
2、生活習慣不同。
藏族人主要從事畜牧業、農業。主要信奉藏傳佛教,宗教氣氛濃厚。常著藏袍。以糌粑為主食,多吃牛羊肉,喜飲酥油茶、青稞酒。牧區多住帳篷,城鎮多住碉房。多行天葬。藏歷新年為重要節日。
蒙古包為蒙古民族的傳統住房。蒙古民族的傳統交通運輸工具主要有役畜和車輛兩種。役畜以馬和駱駝為主,車輛為勒勒車。蒙古族的飲食有糧食、奶食、和肉食。蒙古族不吃青牛肉。
蒙古族最大的傳統的節日性群眾集會為“那達慕”,蒙古語意為娛樂、遊藝,起源於13世紀初。蒙古族的傳統節日有馬奶節、那達慕大會和新年(也稱白月)。
3、語言文字不同。
藏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藏語支,是藏族使用的主要語言,分為藏、康、安多三種方言。藏文是藏語的文字書寫系統,在藏語各方言間通用,是根據古典藏語發音而制定的文字。
關於藏文的起源,佛教學者認為是吐蕃時代公元7世紀由國王松贊幹布的重臣吞彌·桑布紮創制的。受梵文拼寫影響。苯教學者則認為藏文完全是從象雄文演變而來。藏文字母有上加字、下加字等垂直拼寫法。
為了翻譯佛教梵文咒語,藏文字母與梵文字母有完全的對應關系。從梵文翻譯的內容,不論詞意,藏語文是唯壹可以還原梵文的語言文字。其他語言,如西夏文、緬甸語的文字創制時間比較晚。
蒙古語屬於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是蒙古族說的語言。蒙古人所用文字稱為蒙古文,蒙古人的祖先室韋之蒙古部發跡於斡難河之時本來沒有文字,1204年,成吉思汗征討乃蠻之時,乃蠻掌印官畏兀兒人塔塔統阿雖然被俘,卻依然守著國家的印信。
成吉思汗非常嘉許其忠於自己國家的行為,遂命他掌管蒙古的文書印信,並教授太子、諸王畏兀字(回鶻字母)以書寫蒙古語,蒙古人至此時便采畏兀字(回鶻字母)以記錄蒙古語。
百度百科——蒙古族?
百度百科——藏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