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境中成長的人物事例有如下:
1、孔子,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成名以後,人們尊稱他為萬事之表。他三歲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他經常受到族人的歧視。在那個時代,既沒有造紙術,也沒有印刷術,流傳的著作全靠傳抄,自己想要保留別人的著作必須壹個字壹個字地用刀往竹片上刻。
把刻好的竹簡按順序保存好,那就當時的書。《易經》便是孔子刻的,所以他經常翻閱,由於翻閱次數太多,十分結實的牛皮繩都斷了好幾次,孔子就是在這樣的逆境中成為名人的。
2、著名化學家格林尼亞教授,曾走過壹段曲折的道路。少年時代,由於家境優裕,加上父母的溺愛,使得他沒有理想,沒有誌氣,整天遊蕩。
可是好景不長,幾年後他家徹底破產,壹貧如洗,昔日的朋友都離他而去,甚至連女友也當眾羞辱他。從此,他醒悟了,開始發憤讀書,立誌追回被浪費的時間。九年以後,他研制出格氏試劑,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
3、大作曲家貝多芬由於貧窮沒能上大學,十七歲是患了傷寒和天花病,二十六歲,不幸失去了聽覺,在愛情上也屢受挫折。在這種情況下,貝多芬發誓“要扼住生命的咽喉。”
在與命運的頑強搏鬥中,在樂曲創作事業上,他的生命之火燃燒得越來越旺盛了。逆境不但沒有嚇倒他,反而成了他獲得強大生命力的磁場。
4、法國畫家約翰?法郎索亞?米勒,年輕時的作品壹幅也賣不出去,他陷在貧窮與絕望的深淵裏。後來,他遷居鄉間。雖然他仍然未能擺脫貧困的厄運,但是他並沒有停止作畫,從此他的畫更多表達美麗的大自然和淳樸的農民。其中《播種》、《拾落穗》等作品,還成為美術畫廊上的不朽之作。
5、美國的大發明家愛迪生,小時候家裏買不起書,買不起做實驗用的器材,他就到處收集瓶罐。壹次,他在火車上做實驗,不小心引起了爆炸,車長甩了他壹記耳光,他的壹只耳朵就這樣被打聾了。
生活上的困苦,身體上的缺陷,並沒有使他灰心,他更加勤奮地學習,終於成了壹個舉世聞名的科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