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國公司對於中間半成品來源,可采取內部生產與外部獲取的方式。由於信息技術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各國市場日益融合,企業間的競爭更加激烈,為了在全球競爭環境下生存與發展,跨國公司經營管理模式從傳統的“縱向壹體化”向“橫向壹體化”發展,傳統的經營方式不能滿足國際生產的要求,在國際性的資產重組和結構調整中,跨國公司進行了大規模的業務整合,跨國公司把許多非核心業務活動剝離出去,外包給其他專業企業,將資源集中於更有競爭優勢的核心業務領域與經營環節,培養核心競爭力。
(2)現代供應鏈管理
從事核心業務的跨國公司與外部企業之間形成了從供應商到制造商再到分銷商的貫穿所有企業的供應鏈,把企業資源的範疇從過去的企業內部擴展至全社會乃至全球範圍。而從事核心業務的跨國公司本身則對供應鏈進行管理,使供應鏈上每壹節點的企業都能發揮各自的競爭優勢,實現整條供應鏈的價值最大化。因此,采購的目標不再是以自我為中心,盡可能的壓低采購價格,減少本企業庫存和縮短交貨時間,而是通過相互協作***同降低供應鏈成本。它的應用可以提高投資回報率、降低成本、縮短訂單履行時間。
(3)采購活動的集中化
與業務外包相對應,許多跨國公司還以集中采購來獲得采購的規模效益,降低成本,提高采購的效率,並爭取采購的主動權。
(4)采購本土化
采購本土化是跨國公司全球化思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跨國公司根據全球戰略要求,權衡境外采購與本土采購利弊後的壹種策略選擇。在產品生命周期短,市場環境多樣性、多變化的行業中,消費者對產品的要求追求個性化,本土采購使生產過程具有高度的靈敏性與可調節性,有敏捷的供貨體系,從而縮短從訂貨到最終交貨的時間周期,拉近生產商與供貨商的空間距離。
(5)電子商務采購
互聯網的迅猛發展使企業的內外環境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信息網絡為基礎的市場模式,改變了企業之間的交易方式,使對有形市場的依賴逐步減弱。信息技術的進步降低了遠距離控制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