駢文代表作是《滕王閣序》。
滕王閣序是王勃撰寫的駢文名作。南昌滕王閣是唐高祖的兒子滕王李元嬰任洪州大都督時興建,後閻伯嶼為洪州牧,宴群僚於閣上,王勃省父過此,即席而作。原文中鋪陳南昌滕王閣地區形勢風景和宴席盛況,表達了作者“無路請纓”之感嘆。有千古第壹駢文的美稱。
駢文又稱駢體文、駢儷文或駢偶文,是壹種文體,起源於漢代,盛行於南北朝。古代以字句兩兩相對而成篇章的文體。因其常用四字句、六字句,故也稱“四六文”或“駢四儷六”。全篇以雙句(儷句、偶句)為主,講究對仗的工整和聲律的鏗鏘。
相關內容
駢文始於漢末,產生並盛行於南北朝。其以四個字六字相間定句,世稱“四六文”。唐朝科舉考試以詩賦取士,其賦作即是源於駢文的律賦。唐朝政府公文亦為駢文,即四六體。
駢文因為遷就文言句式,堆砌辭藻,通常影響內容表述。韓愈,柳宗元倡導古文運動以後,駢文首遭壹挫。韓、柳過世以後,影響又起,李商隱、溫庭筠、段成式皆其中高手,三人皆排名第十六,故世稱“三十六體”。
入宋以後,在歐陽修等人帶領下,古文運動刮起第二階段高潮,散文大家頻出,而駢文此後漸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