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經典古詩 - 說明文的說明方法及寫作方法

說明文的說明方法及寫作方法

定義

01

說明文是壹種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的文章體裁。它通過對實體事物科學地解說,對客觀事物做出說明或對抽象事理的闡釋,使人們對事物的形態、構造、性質、種類、成因、功能、關系或對事理的概念、特點、來源、演變、異同等能有科學的認識,從而獲得有關的知識。說明文的中心鮮明突出,文章具有科學性,條理性,語言確切生動。它通過揭示概念來說明事物特征、本質及其規律性。

結構

01

總分式

事物說明文常用的結構形式:

總——分,如《蘇州園林》(先總體的概括,再分說。結尾沒有總結性的語言)

總——分——總,如《故宮博物院》(先總體的概括,再具體來說,最後再總結)

分——總。

02

統分式

事理說明文常用的結構形式:

各層之間的關系是由淺入深、由表及裏、由現象到本質。各層之間的關系為遞進關系,壹層壹層地剖析事 理。如《向沙漠進軍》。

分清說明文結構的方法

理清段與段、部分與部分之間關系。認清段與段、部分與部分是怎樣組合的,是並列關系還是遞進關系。

03

並列式

文章各部分的內容沒有主次輕重之分.例如培根的《論讀書》,三個部分分別談到了讀書的目的、讀書的方法、讀書的好處,就是采用並列的結構

04

對照式

對照式,就是在中心論點提出之後,從正反兩個方面對中心論點進行論證.運用對照式,目的是通過兩個方面的對照,突出說明其中壹個方面的正確性,另壹個方面只起烘托、陪襯的作用.

05

遞進式

(事理說明文常用的結構形式)各層之間的關系是由淺入深、由表及裏、由現象到本質。各層之間的關系是遞進的。如《向沙漠進軍》。 遞進結構的主要形式有:①現象——本質; ②特點——用途; ③原因——結果; ④整體——部分; ⑤主要——次要; ⑥概括——具體。

說明文範文—電的自述小學說明文

說明文範文—互聯網的優缺點

文章特點

01

內容的嚴密性:

如實地反映客觀事物,把握事物的特征、本質和規律,給讀者以正確無誤的認識。

02

說明的生動性:

按時間順序寫和記敘文相似;按空間順序寫需註意觀察點,註意事物的表裏、大小、上下、前後、左右、東南、西北等的位置和方向;按邏輯順序寫要註意摸清各部分的內在聯系,由表及裏,由淺入深,由現象到本質。

03

語言的準確性:

表示時間、空間、數量、範圍、程度、特征、性質、程序等,都要求準確無誤。語言簡明,說明嚴密,擁有科學性和嚴謹性。

完成流程

01

審題──弄清說明對象。

弄清說明對象,首先要弄清是寫事物說明文還是事理說明文。弄清說明對象可以從審題入手。如《食物從何處來》,它的語法結構是“食物從何處來”。文章要說明的是食物“從何處來”,即要說明食物是怎麽樣來的。《雄偉的人民大會堂》,“雄偉”是個修飾語,指出說明對象的特征,“人民大會堂”是說明對象。由此可以判斷出《食物從何處來》是事理說明文,《雄偉的人民大會堂》是事物說明文。

02

就題立意──確定中心思想

確定中心思想時,要註意以下三點。首先是正確。也就是說,我們解說的事物的本質及規律性要有科學的根據,經得起實踐的檢驗。其次是深刻。深刻是指說明事物要透過現象揭示本質,反映事物內部的規律性。要使讀者不僅了解事物“是這樣的”,而且要明白“為什麽是這樣的”。第三是集中。所謂集中就是重點突出,中心明確。我們對客觀事物的認識是多方面的,感性材料是豐富的,但在確定中心時不能沒有重點,沒有中心,不能企圖在壹篇文章裏面面都說到。如果面面都講得不深不透,反而會把中心思想給湮沒了。

03

註意說明順序──邏輯順序。

按事物內在聯系安排材料,進行說明,可以用邏輯順序。事理說明文是闡述事理的,用邏輯順序便於說明得清楚明白。我們所學課文《向沙漠進軍》就是用了由因及果的說明順序。闡述比較抽象的自然科學原理,壹般要由具體到抽象,由事物的表象分析到事物的本質,這樣壹種邏輯順序來說明。因為這符合人們認識事物的規律。比如《花兒為什麽這樣紅》壹文,開頭先介紹“花朵的紅色是熱情的色彩……”然後由紅花的表象分析到“為什麽這樣紅”的本質。同學們在寫作時,究竟使用哪種說明順序,主要是根據說明對象的自身規律和人們認識事物的規律來確定,沒有固定的格式。

方法

01

下定義

即給要說明的對象下壹個明確的定義。如博物館的定義就是征集、保藏、陳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類的實物,並為公眾提供知識、教育和欣賞的文化教育機構。分類別是將要說明的對象按照某種標準劃分類別,以幫助讀者對事物的理解。如電視機,可以分為彩色電視機和黑白電視機。

02

作比較

即將這種事物與那種事物比較異同,從而更清楚地說明事物的特點。如將城市和鄉村作比較,將大學和幼兒園作比較等。作比較的時候壹定要註意比較的事物之間應當具有可比性,不能生拉硬扯,也不能不尊重客觀事實,胡亂比較。

03

引資料

為了說明某種事物的特點,有時候需要介紹它的背景、原理、歷史等,這時就要用到引資料這種手法。比如我們要對長城進行說明,適當地引用壹些歷史文獻,就更有助於今天的人們了解長城的歷史,從而加深對長城中所蘊含的民族精神的認識。

04

列圖表

在復雜說明文中,列圖表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大量的數據、冗長的敘述、復雜的相互關系等,都可以通過圖表得到直觀的表達。

技巧

01

觀察要有針對性。

要帶著問題觀察,而不是走馬觀花、浮光掠影。最好能在觀察前列出觀察提綱,觀察時要記筆記、畫圖標。要善於提出問題。

02

觀察時要分清主次。

這就要求我們註意觀察的順序。觀察有概括性觀察和特寫性觀察之分。前壹種方法有助於抓住事物的概貌,後者則利於把握觀察對象的細節和特征。由概括到特寫、由全局到局部,是觀察的壹般原理。

03

觀察重在事物的形。

要想傳神,寫出事物的內涵、原理等,則需要有很好的查閱資料、作調查的能力。比如我們要寫壹篇文章來說明洛陽牡丹。在寫好它的形狀、顏色、品種之外,如果能夠考察壹下洛陽牡丹的來歷、其中的牡丹名品在培育中的科學原理,這篇文章就會有說服力,使讀者更深刻地認識到洛陽牡丹的文化特色。這就要求我們具備相當的知識積累、廣闊的知識面和優秀的調查能力。作為小,應當從小註重積累知識和調查能力的訓練。比如通過剪報、記筆記、上圖書館和閱覽室等途徑來有意識地訓練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