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經典古詩 - 巴金的《家》

巴金的《家》

《家》這部小說作為巴金先生二十七歲時的作品,可以說,當然算不上完美,但是其藝術成就可以說,確實相當不錯。盡管我還沒看過後兩部《春》和《秋》,但是想來《家》的成就也難以被超越。

故事發生在上世紀壹二十年代的壹個封建大家庭中,盡管辛亥革命已經推翻清政府,新文化運動也正逐漸興起,但是在封建的大家庭中,封建禮教的約束仍然深入人心。小說的主人公是覺新、覺民、覺慧三兄弟,三兄弟各有各的性格,又各有各的命運。大哥周覺新,盡管也是同覺民覺慧壹樣上過學,受過新式教育的人,但是由於處在家中長房長孫的特殊位置,加上本身性格懦弱,不敢反抗,壹直奉行“作揖主義”、“不抵抗主義”,在封建禮教的摧殘下,相繼失去自己所愛的人。相比之下,覺民覺慧二人則是典型的新時代青年。覺民性格沈穩而冷靜,覺慧則更為激進沖動。他們二人敢於直接對抗封建禮教,也為自己的人生帶來了光明。

小說中的環境是讓人十分感到壓抑的,在壹個革命尚未完成的年代,這個大家庭依然保留著相當的封建殘余。在這個大家庭中,青年男女們不得不聽從長輩們的意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長輩的權威絲毫容不得挑戰。而相應的,底層仆人們的命運更為艱辛,他們精心伺候著主人,卻仍可能招來壹頓罵,甚至會被主人賣給某個老太爺做小。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下,壹個個時代下的年輕人才成了時代的犧牲品。覺新與梅和瑞玨三人的特殊羈絆,最終梅抑郁而終,瑞玨難產而死;丫頭鳴鳳為了心中的壹點期盼,以死相抗爭……

書中的幾個主要人物,最讓我痛心的便是大哥覺新了,他生於封建時代的末期,盡管受過壹些新式教育,卻沒能形成新式的思想,不過就是翻翻《新青年》罷了,在家中仍是大少爺,擔起長房的擔子,奉行著作揖主義。由於他性格的懦弱,他沒有勇氣去跟吃人的封建禮教做任何反抗,曾經他想要繼續讀書,想要出國留學,甚至想要娶梅芬,但是最終他還是選擇了接受父親安排的婚事,只能在被子裏痛哭自己的理想的破滅,只能接受現實,慢慢地成為父輩壹樣的人。覺新的懦弱,後來也間接改變了梅芬的命運,由於二人不能相守,梅芬又遭遇了婚變,等二人再次重逢時,雖然心中十分想念,卻只能刻意保持距離,惹得二人傷心。又同樣是他的懦弱,導致瑞玨在郊外生產,最終難產而死。然而當我們把時間線往前推,其實覺新當初也是和覺慧壹樣的熱血青年,在中學的時候成績又排第壹,又有自己愛的人,只是後來壹連串達到打擊才讓他成為了後來的覺新。

不幸的人有各種各樣的不幸,在那樣壹個大環境下,幾個青年都是各有各的不幸。出身底層的丫頭鳴鳳,在覺慧的夢中,縱使變成了大戶家的小姐,還不是壹樣不能掌控自己的命運?時代已經不同了,我們也應該勉勵自己,無論處在怎麽樣的大環境下,只希望,能夠不忘自己的初心,不在生活的打擊下迷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