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只烏鴉口渴了,它在低空盤旋著找水喝。找了很久,它才發現不遠處有壹個水瓶,便高興地飛了過去,穩穩地停在水瓶口,準備痛快地喝水了。可是,水瓶裏水太少了,瓶口又小,瓶頸又長,烏鴉的嘴無論如何也夠不著水。這可怎麽辦呢?
烏鴉想,把水瓶撞倒,就可以喝到水了。於是,它從高空往下沖,猛烈撞擊水瓶。可是水瓶太重了,烏鴉用盡全身的力氣,水瓶仍然紋絲不動。
烏鴉壹氣之下,從不遠處叼來壹塊石子,朝著水瓶砸下去。它本想把水瓶砸壞之後飲水,沒想到石子不偏不倚,“撲通”壹聲正好落進了水瓶裏。
烏鴉飛下去,看到水瓶壹點兒都沒破。細心的烏鴉發現,石子沈入瓶底,裏面的水好像比原來高了壹些。
“有辦法了,這下我能喝到水了。”烏鴉非常高興,它“哇哇”大叫著開始行動起來。它叼來許多石子,把它們壹塊壹塊地投到水瓶裏。隨著石子的增多,水瓶裏的水也壹點兒壹點兒地慢慢向上。
終於,水瓶裏的水快升到瓶口了,而烏鴉總算可以喝到水了。他站在水瓶口,喝著甘甜可口的水,心裏是那麽痛快、舒暢。?
擴展資料:
壹、創作背景
公元前6世紀,古希臘寓言家伊索,通過流傳的民間故事,經過加工創作了具有諷刺性質的動物故事,為了教人為人處世和做人的道理,因此創作了烏鴉喝水這個故事。
二、文學賞析
烏鴉喝水告誡人們,遇到困難的時候,要善於思考,動腦筋,再困難的事情也會迎刃而解。這世界上的壹切事物都值得我們去留心探索、發現,需要用智慧的眼睛去發現問題的本質,千萬不要為事物表面所迷惑。
烏鴉給人的感覺是愚蠢的、討厭的。對於學生而言,讓其養成對烏鴉的偏見、定見、成見,是非常不適合其發展的。每壹個生命都值得尊重,哪怕是醜陋的烏鴉,其背後也有不朽的生命故事。
作為萬物之靈的我們,應該用壹種理性、超然的態度看待這個美麗星球上的壹切,包括外表上看起來不怎麽順眼的烏鴉。人類沒有理由給烏鴉添上“愚蠢”、“討厭”的標簽,更何況烏鴉其實是聰明的,並不這麽笨!
三、啟示
人們在做事情的過程中,容易形成慣性思維,壹旦打破慣性思維之後,就會發現天地豁然開朗,驚嘆原來做壹件事情竟有那麽多的方法。開動腦筋,抓住事物本質,就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生存就是這樣壹門學問。
在這個故事中可以看出,聰明的烏鴉運用它的機智最終喝到了瓶中的水。這個故事也告訴讀者,如果在學習中,遇到困難,要像烏鴉那樣開動腦筋,只有這樣才能找到解決困難的方法。
百度百科-烏鴉喝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