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贊》這本書裏提到壹個例子,說瑞典壹個音樂平臺叫Spotify,有壹次平臺監測數據時發現,有位19歲的男用戶,在2月14日情人節當天,聽了《對不起》(Sorry)這首歌42次,單曲循環42次。隨後這個平臺根據這組數據寫了壹句文案:“那位在情人節聽了《對不起》42次的人,妳打算怎麽辦?”由此成為文案策劃的典範。
2020年有壹首歌《漠河舞廳》紅遍全網,是因為裏面有壹個故事:壹位叫張德全的老人,其妻子在1987年大興安嶺“五·六”特大森林火災事故中遇難身亡,此後30余年老人未再婚,也無子女,壹直堅持去壹間妻子生前喜歡的漠河舞廳,壹直堅持獨自跳舞,壹直跳了33年。
日本作家村上春樹曾自言:“我33歲那年開始跑步,每天淩晨4點起床,寫作4小時,跑10公裏。”今年他73歲,已經堅持了40年。
哈金在詩裏寫道:“妳必須守住自己偏遠的中心,天搖地晃也不要遷移,如果別人以為妳無足輕重,那是因為妳堅守得還不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