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經典古詩 - 播音主持散文稿件朗誦技巧

播音主持散文稿件朗誦技巧

 散文播讀在有聲語言藝術表達當中是壹種主要類型,和詩歌朗誦壹樣,散文播讀在文藝作品演播以及各種比賽和考試中都是最常被選擇的語育表達形式之壹,雖然沒有詩歌那麽濃縮、凝練,但是散文播讀可以在篇幅不大、時間不長的情況下充分表現出播讀者的語言基本功和文學藝術修養。以下是我整理的關於播音主持散文稿件朗誦技巧,歡迎閱讀參考。

  把握脈絡

 壹篇好的散文,脈絡壹定是清晰的。所以我們拿到壹篇散文稿件,首先要理清思路,找到文章的脈絡和線索,線索是串連散文的“紅線”,找準散文的線索,為深人理解和播讀散文奠定了基礎。

 散文的體裁多種多樣,散文的寫法也不拘壹格,所以分析利理解壹篇散文就要能夠準確捕捉到字裏行間滲透著的思想內涵。

 有的散文相對比較容易理解,有的散文就相對難壹些,因為讀者的不同閱歷和修養,提煉出的散文的深刻內涵就會有差別,在朗讀散文的時候也就會出現二度創作的優劣之分。

 怎樣才能很好地把握散文的脈絡,準確找到散文的“紅線”?除了仔細閱讀、細心品讀原作,摸清脈絡,其他最些本的方法不外乎兩種:壹種是直接查閱作品的解析資料,越詳細越好、越豐富越好;壹種是了解作者及其創作背景。了解作者除了了解作者的風格特點,最好還了解作者的其他文學作品,全面了解其語言表現手段和文學藝術特點。另外,直接去了解這篇散文的創作背景也能夠很有效地輔助我們理解散文。

  形神兼備

 散文的最大特點是“形散神聚”。若能很快找到這-統領全文的“神那麽就會準確地把握文章主旨。從而對散文播讀創作奠定壹個良好的基礎。在散文中集中表達作者思想感情、反映作品主旨的詞句就是“文眼”,散文播讀創作能夠準確抓住這“點睛”之筆,就能透視文章的“心靈”,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

 做到播讀散文形神兼備,就要在播讀創作之前先感悟和把握到這個“形”和“神”。

 準確把握住散文中的“形”也許並不太難,因為在散文稿件的字裏行間到處都滲透著這個“形”。但如果想準確地領會和感悟到散文的“神”,恐怕要花更多的功夫去品味、去體驗。這種品味和體驗無疑和我們的閱歷與藝術修養息息相關,這種能力也和我們的平時積累關系密切。散文播讀創作可能是壹時的事情,但是這種感悟力和理解力卻需要我們在平時生活的點滴之問去慢慢積累, 所以去體驗生活、感悟生活、思考生活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很多時候由於年齡的關系或者由於閱歷的關系我們無法更精準地透過散文稿件的文字去理解和感悟散文的精神實質,但是我們可以通過·些相關體驗或者問接 經驗 去盡量地接近散文的深刻內涵。

 總之,要想播讀好散文,在表達中真正做到形神兼備,在進行播讀藝術創作之前的案頭準備工作可能比壹遍遍 e 目地上口播讀來得更腳踏實地和切實有效。

  融情於聲

 “壹切景語即情語”。大凡散文都要采用借景抒情、寄情於物、托物言誌或象征等手法來含蓄、形象而具體地表情達意。“畫龍點睛”,唯有“點睛”方能出神,“畫龍”之後才好“點睛”;而“畫龍”即是融情於“聲”的過程,所以那些蘊涵於字裏行間的精深內涵,需要我們細細品味。

 好的散文都能夠營造出壹種“意境”,那麽什麽是意境?通俗地講就是作者想通過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立意、情感,與文章中所描繪的具體景象,達到了水乳交融、完美融合的境地·使文章中的情景具有了某種象征的意義。如巴金《燈》中的“燈”,許地山《落花生》中的“落花生”,茅盾《白楊禮贊》中的“白楊”張抗抗《地下森林斷想》中的“地下森林”,屠格涅夫《門檻》。中的“少女”和“門檻”, 高爾基《海燕》中的“海燕”,等等。

 播讀散文的關鍵壹環就是最後通過有聲語言去表達了,所以之前對散文的理解和感悟就顯得尤為重要,因為那些前期準備工作才是播讀好散文的基礎,也足對能否播讀好散文起決定性作用的重中之重。

 用有聲語言去播讀散文的具體做法,就是我們通過激發和調動情感,用恰當和諧的吐字發聲去把文字稿件表現出來。這其中無論是用聲也好、吐字也罷,並無標準統壹的要求,這些技巧的實際運用完全依賴於我們對散文稿件的理解和感悟,所以不同播讀者表現同壹篇散文時,往往就會產生出風格迥異但卻各具特色的藝術審美感受,然而這刁i同的表達卻能夠比較壹致地表現出散義的意境,能夠把散文所蘊含的精神實質體現出來,這就是壹種“融合”的境界。

  練習 濟南的冬天 老舍

 對於壹個在北平住慣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風,便覺得是奇跡:濟南的冬天是沒有風聲的。對於壹個剛由倫敦回來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見日光,便覺得是怪事;濟南的冬天是晌晴的。 自然,在熱帶的地方,日光是永遠那麽毒,響亮的天氣,反有點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國的冬天,而能有溫晴的天氣,濟南真得算個寶地。

 設若單單是有陽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請閉上眼睛想:壹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著陽光,暖和安適地睡著,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小山整把濟南圍了個圈兒,只有北邊缺著點口兒。這壹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壹個小搖籃裏,它們安靜不動地低聲地說.“妳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真的,濟南的人們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們壹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覺得有了著落,有了依靠。他們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覺地想起:“明天也許就是春天了吧?

 這樣的溫暖,今天夜裏山草也許就綠起來了吧?,,就是這點幻想不能壹時實現,他們也並不著急,因為有這樣慈善的冬天,幹啥還希望別的呢!

 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發的青黑,樹尖上頂著壹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壹道銀邊。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點,有的地方草色還露著:這樣,壹道兒白,壹道兒暗黃,給山們穿上壹件帶水紋的花衣:看著看著,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叫妳希望看見壹點更美的山的肌膚。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濟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氣!

 古老的濟南.城裏那麽狹窄,城外又那麽寬敞,山坡上臥著些小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臥著點雪,對,這是張小水墨畫,也許是唐代的名手畫的吧。

 那水呢,不但不結冰,倒反在綠萍上冒著點熱氣,水藻真綠,把終年貯蓄的綠色全拿出來了。天兒越晴,水藻越綠,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況且那些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裏照個影兒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麽清亮,那麽藍汪汪的,整個的是塊空靈的藍水晶。這塊水晶裏,包著紅屋頂,黃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團花的小灰色樹影;這就是冬天的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