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經典古詩 - 閱讀下面兩段文言文,完成小題(18分)歐陽修,幼敏悟過人,讀書輒成誦。及冠,嶷然有聲①。得唐韓愈遺稿

閱讀下面兩段文言文,完成小題(18分)歐陽修,幼敏悟過人,讀書輒成誦。及冠,嶷然有聲①。得唐韓愈遺稿

小題1:C?

小題2:方 貶 夷 陵 時 /無 以 自 遣/ 因 取 舊 案 反 覆 觀 之

小題3:1(歐陽修)在壹個廢書簏中發現了唐代韓愈留下地書稿,讀後對韓愈十分仰慕。

2邊遠人稀的小城尚且是這樣,天下的(冤假錯案)就可想而知了。

小題4:因為歐陽修認為“文章止於潤身,政事可以及物”。

小題5:歐陽修具有“與民同樂”的從政思想,他寬松待民,簡易做事,達到了“凡歷數郡,不見治跡,不求聲譽,寬簡而不擾,故所至民便之”的效果,而這種效果也就是《醉翁亭記》中“太守之樂其樂”的原因。(意思對即可)

小題1:試題分析: A.雖都是即使的意思。B “輒”的意思都是就的意。C.前壹個“或”是有的人,後壹個或是或許。D. 及都是等到的意思。

點評:壹詞多義,即壹個詞有多種含義,乃至屬於不同詞類,這種現象在文言文中相當普遍。這是文言文閱讀的重點和難點,也是考試考查的重點。只有掌握了這種語法現象,才能根據不同的語言環境,對同壹個詞進行不同的解釋。要想較好地把握壹詞多義這壹語法現象,平時要註意積累熟悉常用實詞的本義、引申義、比喻義和假借義,同時還要掌握文言實詞活用規律,熟練掌握實詞活用而導致詞義改變的推斷方法。

小題2:試題分析:“方貶夷陵時”表示時間,是狀語,應該斷句,“無以自遣”表示原因,應該在其後斷句。

點評:文言文斷句,傳統上稱之為“句讀”。明辨句讀,是閱讀古文最基本的能力。平時,我們就重視文言文的誦讀,目的就在於能通過熟讀培養文言文學習的語感。而文言文斷句的基礎在於對通篇文章的領會,因此誦讀就顯得尤為重要。碰到斷句篇段,不要急於答題,應當先誦讀這個篇段,通過誦讀,力求對全文的內容有個大體的了解,憑語感將能斷開的先斷開,逐步縮小範圍,然後再集中精力分析難斷處,遵循先易後難的原則。找虛詞:文言虛詞(特別是語氣詞),往往是該斷句的地方。文言文中常見放在句首的發語詞有:夫、蓋、焉、惟、斯等等;放在句尾的語氣詞有:也、矣、乎、哉、與(歟)、焉、耶(邪)等等;出現在句中的虛詞有:於、為、則、而、以等等。當然,還有些復音虛詞(包括壹些復句中的關聯詞)也是我們的好“幫手”。它們大體上都位於壹句話的開頭,這些詞前壹般要斷句。比如:且夫、若夫、乃夫、已而、至若、於是、雖然、至於、是故、向使、縱使等等。文言文中對話、引文常常用“曰”“雲”為標誌,兩人對話,壹般在第壹次問答出現人名,以後就只用“曰”,而把主語省略。遇到對話,根據上下文判斷對話雙方,來斷句。據修辭:文言文也是講究修辭的,頂真、排比、對偶、對稱、反復是文言文中常見的修辭方法。句式整齊,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壹大特點。利用這兩大特點,我們就可以比較好地斷句。辨句式:文言文中的句式特別是文言文的固定結構可以幫助我們斷句。比如:“……者……也”是典型的判斷句式(有些省略“者”或“也”的判斷句,或表示判斷關系的詞,如“為、乃、即、則”等,都可以為我們斷句提供幫助);“不亦……乎”“孰與……乎”“其……乎”“安……哉”“何……為”等反問句式;“為……所……”“受……於……”“見……於……”等被動句式;還有“如……何”“況……乎”“何(以)……為”等固定句式。這些都是我們斷句時很好的“幫手”。

小題3:試題分析: 1要註意把省略成分補出來。(歐陽修)得唐韓愈遺稿於廢書簏中

2且是尚且的意思,“天下”指天下的冤假錯案。“固”是本來的意思。

點評:理解並翻譯文言句子時,既要註意顧及全篇,又要字斟句酌,還註意落實壹些重點詞語。壹些省略的成分要補寫出來,使句子通順。

小題4:試題分析:因為歐陽修認為好的文章只在滋益自身的思想, 而政事的好壞則關系到群眾的利益。用原文回答可在第3節找到答案。

點評:理解文言文重點詞句的內涵,要在翻譯文言文,弄明白文言文內容的基礎上或者找出對應的原文,或者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概括。

小題5:試題分析: 鏈接文字所表達的是歐陽修與民同樂的思想。具體的表現可以在選文第三段找到答案。

點評:閱讀探究題的解題技巧:1.緊扣文題要求,在文本中尋找依據。雖然探究性閱讀追求個性化認識,但認識不能超出文本這壹基礎。2.依據原文思路,了解作者的情感態度。4.註意答題格式及層次。

總之,閱讀探究題探究的問題壹般都著眼於文本的重點、難點與疑點,考查的是考生的思辨能力,因此考生對文本的個性化閱讀和創新性理解都不能脫離文本——無論分析綜合、鑒賞評價還是探究思考,都要起於文本,歸於文本,千萬不能脫離文本妄加發揮。這樣才能對文本要表達的思想觀點、價值態度等進行多角度的深入理解,進而發掘出其豐富的意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