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經典古詩 - 讀書悟教學——讀《兒童的語文》112-172摘記

讀書悟教學——讀《兒童的語文》112-172摘記

壹、感念於老

於永正老師雖然2017年離開了我們,但今天再讀他的書,仍然覺得就在他身邊,壹頁頁翻過,如同聽他把自己積澱多年的教育智慧和教學故事娓娓道來,親切、溫和,活潑,本真,是我們來來回回彎彎繞繞中想要尋覓到的語文課堂,是我們費盡周折想要取得的教學效果,在他這裏,輕而易舉的達到了。以至於,從教了十四個年頭的我,在心底感嘆,怎麽不讓我早點遇到於老師,早點讀他的書,哪怕網上也好。但終究相遇,哪怕大師已去,他的精神永存,他的思想他的智慧永放光芒,照亮了我,照亮了他,照亮了無數個在小學語文教學路上迷茫的人。他的書籍,他的課堂實錄,是他留給世間最寶貴的清泉,潤澤著每壹個幹渴的語文人。

? 百度查詢於老師成功的關鍵因素:好奇? 思考。這在他的日常,他教學的點滴都有詳盡的體現。特別是作文教學,在八十年代,他都敢於質疑我們的作文教學出了問題,指出了作文教學的三大弊端。第壹傳統作文教學以命題為主,而命題的形式違反了壹篇作文產生的自然程序,第二傳統作文教學重寫輕說,第三傳統作文教學化傾向嚴重脫離了生活的需要。指出弊端之後,他開始進行反思,開始尋找改革的方向,後來確立了以活動為中心,以交際為手段進行綜合的縮寫訓練及言語交際表達訓練。確立了改革方向之後,於老師又總結研究出了三條教學原則,即“先有生活、感受,而後寫作的原則;在言語交際中學會交際的原則;立體交叉、和諧發展的原則。”讓我讀來感覺到這是基於生活基礎之上的,先讓學生在壹定的情下學會口頭表達之後,再進行書面表達的這樣壹種訓練。

? 後來於老師又研究出了言語交際表達訓練的基本教學模式,即從社會言語交際的實際需要出發,把說和寫有機結合的這樣壹個動態過程。我想或許我們現行語文書上的口語交際訓練就是這樣來的吧。讓學生通過交際化的活動,真正達到有為而說,最終實現有為而作。

本書的118-172面,收集的全都是於老師經典的教學課例,包含了識字寫字教學課例、閱讀教學課例、習作教學課例和口語交際教學課例四種。

細細品來,每壹課都充滿著靈動與智慧,看似隨意又水到渠成。讓人陶醉其中,嘖嘖贊嘆之余又自愧不如,差之甚遠。如翠鳥壹課的教學片段中,課始先挑學生上講臺替老師寫課題,寫完問書寫的小朋友寫“翠”字應該註意什麽?引出了翠的教學。並強調書寫,讓學生再次跟寫。是於老的教學質樸之壹。接著於老師又拋出了壹個問題,人們為什麽叫這種鳥為翠鳥?翠是什麽意思?引導學生自己找出文段“頭上的羽毛像橄欖色的頭巾,繡滿了翠綠色的花紋,背上的羽毛像綠色的外衣”從中歸結出翠鳥頭上和背上的羽毛是綠色的,翠就是綠的意思,老師在肯定評價了學生會預習,會思考之後又反詰“既然翠是綠的意思,為什麽我們不叫它綠鳥?”進而把思考引向深入,當學生思考遇到困難時,於老師不是直接告訴答案,而是啟而不發,讓學生聯系以前學過的詩句,拋出問題“為什麽杜甫說兩個黃鸝鳴翠柳不說綠柳?為什麽人們稱竹子為翠竹,而不說是綠竹?引導學生進行類比思考,加深了對翠子的理解和體會,從而對翠鳥也有了更加鮮明而深刻的認識,這是壹個字詞教學和思維訓練完美結合的典範。讓我們從中見識了於老的教學技藝之高超,壹問話,壹引導,壹招壹式盡顯大師水平。

從課例中我們可以看出他的識字教學化抽象符號為情景化呈現,重視了字詞與畫面與故事等形象化的聯系,並且註重課堂教學中的指導和書寫的落實,強調學生壹看二寫三對照。他的閱讀課教學更是註重了培養兒童良好的讀書習慣,貫穿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他要求學生讀書要仔細,字字入目,就這樣長期訓練,堅持不懈,讓學生從讀中來到讀中去,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他的作文教學更是善於創設生活化的情境,引導激勵學生進行言語交際,表達訓練。從於老師的課堂教學當中,我們可以看出他紮實的備課,精心的教學設計,總是引領學生在壹定的語言環境當中躍躍欲試,不吐不快,激起了兒童強烈的表達欲望。就這樣在壹波又壹波的課堂精彩中,把語文教學落實到了語言文字的積累、理解和運用的核心目標之上。

? 於老師的課,老師的講解不多,看似質樸無華,實際上老師站位高,教得活,學生學得活,訓練落到了實處,學生確有收獲。這樣的課堂正是我們向往和追求的,而想要靠近大師的課堂,則需要在有所領悟之後不斷的豐富自身的文化底蘊和生活積澱,不斷積累教學智慧。希望未來某天,也可以像於老壹樣深入淺出、上出壹課質樸無華卻接近真語文讓學生受益無窮的語文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