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果寫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的背景:
1861年,當雨果得知英法侵略者縱火焚燒了圓明園後發出了滿腔義憤。
雨果義正辭嚴地寫道:“法蘭西帝國從這次勝利中獲得了壹半贓物,現在它又天真得仿佛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似的,將圓明園輝煌的掠奪物拿出來展覽。我渴望有朝壹日法國能擺脫重負,清洗罪責,把這些財富還給被劫掠的中國。”
擴展資料:
雨果的作品冗長,在他巨大的作品中,有的是離題、重復、無用的發揮,例如《悲慘世界》預計寫六卷,最終卻寫了十卷。全面兼顧也是他的特點。語言方面,形容語往往出人意外,或者雨果將具體的形容詞與抽象的名詞相結合,或者相反,或者形容詞具有新含義。
而是人則是這種含義的創造者。名詞具有新的作用,他有損於動詞的作用:抽象名詞用來描繪;反過來,思想和概念通過比較和具體意象的中介表達出來。由此產生新的雙字和聞所未聞的連接。這種詞語由於構成作家的基本詞匯並被反復運用而變得糾纏不休。
雨果善於巧妙地結合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兩種方法。在他的浩瀚的浪漫主義巨著中,就有真實的典型人物,有時運用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兩種方法塑造壹個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