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昌族的節日習俗有:窩羅節、火把節、會街節、潑水節、進窪、出窪等。
1、窩羅節
每年農歷正月初四,梁河地區的阿昌族人民會聚集在壹起,圍繞著窩羅臺跳起窩羅舞。窩羅臺是壹個高約1米、4米見方的臺子,中央矗立著兩塊約6米高的牌坊,頂端架著壹把巨大的木刻滿弦弓箭。節日期間,還會舉行傳統體育刀舞、棍術、拳術以及對歌、春燈等活動。
2、火把節
阿昌族都過火把節,雲龍漕澗阿昌族的火把節在農歷六月二十五舉行,以獻五谷神,祈求五谷豐登為主要內容。梁河、戶撒地區的阿昌族的火把節在農歷六月二十四舉行。
3、會街節
會街是阿昌族人民的傳統集會,多在每年農歷九月中旬舉行。起初是宗教集會,後來逐漸演變成民族節日。
4、潑水節
阿昌族也過潑水節,期間年輕人有機會相互認識。參加聚餐的人數要相符,小夥子要在別人不察覺的情況下偷走姑娘家的雞頭,如果被發現,要罰酒。酒後,小夥子要將錢交給姑娘,不讓她察覺。
5、進窪
進窪是指阿昌族信徒們在每年六月到九月期間到佛寺中靜坐參佛,聽經說法,過佛寺生活,期間不能進行結婚嫁娶。
6、出窪
出窪是指佛寺生活結束,恢復正常的生活,會舉行盛大的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