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經典古詩 - 顏氏家訓二:教子篇(2)

顏氏家訓二:教子篇(2)

註釋

[1]命士:古代稱讀書做官者為士,命士指受有爵命的士。

[2]懸衾篋枕:把被子捆好懸掛起來,把枕頭放進箱子裏。

[3]僻:邪。

[4]備物:備辦各種器物。

[5]東宮:太子所居之處,也代指太子。準:比照。

[6]禮數優僭:禮數,指禮儀的級別;僭:僭越,超過制度的`規定。

[7]乘輿:皇帝的車子,後用以代指皇帝。

[8]常:通?嘗?,曾經。

[9]曲禦:古代主管帝王飲食的官員。

[10]鉤盾:古代官署名,主管皇家園林等事項。

[11]句:通詬,罵。

[12]分齊:本分定限的意思。

[13]坐:觸犯。幽薨:在幽閉關押中死去。薨(hōng),諸侯死稱?薨?。

[14]***叔:即***叔段,鄭伯之弟。由於母親莊姜溺愛,終於走上叛亂之路,被鄭伯誅滅據稱是孔子所著的我國第壹部編年史《春秋》,將其列為首篇《鄭伯克段於鄢》。

[15]靈龜明鑒:古人以龜殼占蔔,以銅鏡照形,故以此二物比喻可資借鑒的事物。

[16]書疏:此轉文書信函等的書寫工作。

[17]伏:通?服?。

[18]免:同?俯?,低下頭。

[19]業:職業,指服事公卿壹事。

譯文

以父親的威嚴,就不該對孩子過分親昵;以至親的相愛,就不該不拘禮節。不拘禮節,慈愛孝敬都談不上;過分親昵,放肆不敬之心就會產生。從有身份的讀書人往上數,他們父子是分室居住的,這就是不過分親昵的辦法;當晚輩的替長輩抓搔,收拾臥具,這就是講究禮節的道理。有人要問:?陳亢很高興聽到君子與自己的孩子保持距離的事、這是什麽意思呀?我要回答說:?不錯啊,大約君子是不親自教授自己孩子的,因為《詩》裏面有諷刺罵人的詩句,《禮》裏面有不便言傳的告誡,《書》裏面有悖禮作亂的記載,《春秋》裏面有對淫亂行為的指責,《易》裏面有備物致用的卦象,這些都不是當父親的可以向孩子直接講述的,所以君子不親自教授自己的孩子。?

齊武成帝的三兒子瑯邪王高儼,是太子高緯的同母弟,他天生很聰慧,武成帝和明皇後都非常喜歡他,吃的穿的,與太子壹樣。武成帝經常當面稱贊他說:?這可是個機靈孩子啊,今後會成器的。?等到太子即位,瑯邪王被遷到北宮去住,太後給予他的禮遇過於優厚,與他的兄弟們都不壹樣;即使這樣,太後還說優待不夠,常掛在嘴上。瑯邪王十歲左右時,驕橫放肆得沒有節制,穿的用的,壹律要與當皇帝的哥哥相比。壹次,他到南殿朝拜,正碰上典禦官、鉤盾令向皇上進獻剛從地窖裏取出的冰塊及早熟的李子,就派人去索取,未得,就大發脾氣,罵道:?皇上都有的東西,我憑什麽就沒份?不懂得謹守為臣的本份,他的行為大抵都是如此。有識之士多指責說這是古代叔段、州籲的再現。往後,瑯邪王討厭宰相和士開,就假傳聖旨將他殺了,又擔心有人來救,竟命令手下軍士把守殿門。其實他也沒有反心,受安撫後就撤了兵,但後來終究為此事被朝廷秘密處死。

人們喜愛自己的孩子,卻少有能夠壹視同仁的。從古到今,這中間的弊端可夠多了。那聰慧漂亮的孩子,當然值得賞識喜愛,那愚蠢遲鈍的孩子,也應該憐憫同情才是,有那偏寵孩子的人,雖然想以自己的愛厚待他,反而以此害了他。***叔段的死,實際是他母親造成的,趙王如意被殺,實際是他父親造成的。其它像劉表的宗族傾覆,袁紹的兵敗地失,這些事例都像靈龜、明鏡壹樣可供借鑒啊。

南朝的齊朝有位士大夫,曾經對我講:?我有個孩子,已經17歲了,非常通曉公文的書寫,我教他講鮮卑語、彈奏琵琶,他漸漸地也快掌握了,用這些特長去為王公們效勞,沒有不寵愛他的,這也是壹件緊要的事啊。?我當時低著頭,未作回答。這個人教育孩子的方法,真讓人詫異啊!假如因幹這種職業,就可當上宰相,我也不願讓妳們去幹。

簡評

《顏氏家訓》的第二篇?教子篇?主要闡述教育子女的重要性以及方法。其中有幾點值得我們註意:

壹是重視對兒童的早期教育,認為胎教、幼教等皆十分重要:?當及嬰稚,識人顏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誨,使為則為,使止則止。比及數歲,可省笞罰。?這類教育的重要性,已為現代科技所證實;二是必須處理好教育和愛護的關系,父母對孩子的過分溺愛是有害的。教育孩子壹定要有正確的立場,首先要重視品德教育。作者舉齊朝壹位士大夫為例,認為那種降低人格去侍奉顯貴以獲取富貴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作者認為,那種不願意看到孩子因受責罵訓斥而神色沮喪,不忍心使孩子因挨打而肌膚痛苦,是不對的。這就像人生病壹樣,難道能不用湯藥、針艾來救治就能好嗎?作者舉大司馬王僧辯的母親魏老夫人嚴格的家教和齊武成帝對三兒子瑯邪王高儼的放任所帶來的不同結果,來證明嚴格的家教是完全必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