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經典古詩 - 描寫陸遊的精彩句子,語短,文章

描寫陸遊的精彩句子,語短,文章

陸遊在散文上也著述甚豐,而且頗有造詣。其中記銘序跋之類,或敘述生活經歷,或抒發思想感情,或論文說詩,此類最能體現陸遊散文的成就,同時也如在詩中壹樣,不時表現著愛國主義的情懷,如《靜鎮堂記》、《銅壺閣記》、《書渭橋事》、《傅給事外制集序》等皆是。其他如《淡齋居士詩序》等文,則表現了陸遊對文學的卓越見解:“蓋人之情,悲憤積於中而無言,始發為詩,不然,無詩矣。蘇武、李陵、陶潛、謝靈運、杜甫、李白,激於不能自已,故其詩為百代法。”這種視創作重在內在修養而不在於外在形式的觀點,對他所說的“工夫在詩外”可算是作了進壹步的發揮。陸遊還有壹些別具風格的散文如《煙艇記》、《書巢記》、《居室記》等,寫鄉居生活之狀,淡雅雋永,頗似富有情味的小品文。《入蜀記》6卷,筆致簡潔而又宛然如繪,不僅是引人入勝的遊記,同時對考訂古跡和地理沿革也有資助。至於他的《老學庵筆記》則是隨筆式的散文,筆墨雖簡而內容甚豐,所記多系軼文故實,頗有史料價值。其中論詩諸條(如批評時人“解杜甫但尋出處”等),亦堪稱卓見。

原文

煙 艇 陸遊《煙艇記》:“陸子寓居得屋二楹。甚隘而深,若小舟然。名之曰煙艇。客曰:‘異哉。屋之非舟,然舟之非屋也。以為似歟。舟固有高明奧麗逾於宮室者矣。遂謂之屋。可不可邪?’陸子曰:‘不然,新豐非楚也,虎賁②非中郎也,誰者不知,意所誠好而不得焉。粗得其似,則名知矣。因名以課實,子則過矣。而予何罪。予少而多病,自計不能效尺寸之用於斯世,蓋嘗慨然有江湖之思,而饑寒妻子之累,劫而留之,則寄其趣於煙波洲島蒼茫沓靄之間,未嘗壹日忘也。使加數年,男勝犂,女任仿 ,衣食粗足,然後得壹葉之舟,伐獲釣魚,而賣芰芡,入松陵,上嚴瀨,歷石門沃洲,而還泊於玉笥之下。醉則散發扣舷為吳歌,顧不樂哉!雖然,萬種③之祿,與壹葉之舟,窮達異矣,而皆外物,吾知彼之不可求,而不能不眷眷於此也,其果可求歟?意者使吾胸中浩然廓然,納煙雲日月之偉觀,攬雷霆風雨之奇變,雖坐容膝之室,而常若順流放欋,瞬息千裏者,則安知此室果非煙艇之哉!紹興三十壹年八月壹日記。’”(《陸放翁全集》上)

陸遊書巢

原文陸子既老且病,猶不置讀書,名其室曰書巢。……吾室之內,或棲於櫝①,或陳於前,或枕藉於床,俯仰四顧,無非書者。吾飲食起居,疾痛呻吟,悲憂怒嘆,未嘗不與書俱。賓客不至,妻子不覿②,而風雨雷雹之變,有不知也。間③有意欲起,而亂書圍之,如積槁枝,或④至不得行,則輒自笑曰:“此非吾所謂巢者耶!”乃引客就觀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⑤!”客去。陸子嘆曰:“天下之事,聞者不如見者知之為詳,見者不如居者知之為盡。吾儕未造夫道之堂奧,自籓籬之外而妄議之,可乎?”因書以自警。

(選自《渭南文集》)

註釋①或棲於櫝:有的藏放在木箱裏。②覿:dí 見。③間:偶或。④或:有時。⑤信乎其似巢也:它確實像鳥巢啊。(主謂倒裝句)

〈入蜀記〉 原文

二十三日,過巫山凝真觀[1],謁妙用真人祠[2]。真人即世所謂巫山神女也[3]。祠正對巫山,峰巒上入霄漢[4],山腳直插江中,議者謂太華、衡、廬[5],皆無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見[6],所見八九峰,惟神女峰最為纖麗奇峭[7],宜為仙真所托[8]。祝史雲[9]:“每八月十五夜月明時,有絲竹之音[10],往來峰頂,山猿皆鳴,達旦方漸止[11]。”廟後,山半有石壇,平曠。傳雲:“夏禹見神女[12],授符書於此。”壇上觀十二峰,宛如屏障。是日,天宇晴霽[13],四顧無纖翳[14],惟神女峰上有白雲數片,如鸞鶴翔舞徘徊[15],久之不散,亦可異也。祠舊有烏數百,送客迎舟。

譯文

二十三日,過巫山的凝真觀,拜謁了妙用真人的祠堂。真人就是大家所說的巫山神女。祠堂正對著巫山,峰巒很高沖入高天,而山腳則直插入江水中,議論的人都說泰山、華山、衡山、廬山,都沒有巫山奇特。可是十二峰並不能全看見,能看到的八九個山峰,只有神女峰纖巧修長,陡起而變幻多姿,確實適宜作為神女的化身。祠中主持祭祀者說:“每年的八月十五晚上月亮朗明的時候,就能聽到優美的管弦音樂,在峰頂上來回走,能聽到山上的猿啼鳴,到天明才漸漸停止。”在廟的後邊,半山腰中有個石壇,比較平坦。傳說“夏禹遇到神女,神女就是在這個地方把符書送給禹。”在石壇上看十二峰,就像屏障壹樣。這壹天,天空晴朗,看四周圍沒有絲毫雲煙,只有神女峰上有幾片白雲,就像鳳凰、白鶴在那裏跳舞、散步,很久也不散去,也是很奇異的壹個現象。

“所無”的意思即是“所沒有的”,

“無”在這裏是沒有、罕見的意思,“所”在這句話中是助詞

而“所”是助詞, 用在作主謂結構的謂詞前,相當於“之”“的” ;或者與與後面的動詞結合,構成名詞性結構,例如“聞所未聞”中的“所”。

這句話的意思是:

我只是贊頌您(秦檜)的功德舉世無雙,講完了就退了出來,實在沒有說別的話。

原文出自《老學庵筆記》:

秦丞相,晚歲權尤重。常有數卒,皂衣持梃,立府門外,行路過者,稍顧謦咳,皆呵止之。嘗病告壹二日,執政獨對,既不敢它語,惟盛推秦公勛業而已。明日入堂,忽問曰:“聞昨日奏事甚久?”執政惶恐曰:“某惟誦太師先生勛德曠世所無,語終即退,實無他言。”秦公嘻笑曰:“甚荷!”蓋已嗾言事官上章,執政甫歸,閣子彈章副本已至矣。其忮刻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