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揚中國的詩如下:
1、最是壹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韓愈《初春小雨》。
賞析:這首小詩是寫給水部員外郎張籍的壹首描寫和贊美早春美景的七言絕句。張籍在兄弟輩中排行十八,故稱張十八。詩的風格清新自然,簡直是口語化的。看似平淡,實則是絕不平淡的。韓愈自己說:艱窮怪變得,往往造平淡(《送無本師歸範陽》)。
原來他的平淡是來之不易的。在最後,詩人還來個對比:“絕勝煙柳滿皇都”。詩人認為初春草色比那滿城處處煙柳的景色不知要勝過多少倍,贊美了祖國的美好景色。
2、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王勃《滕王閣詩》。
賞析:這篇序文用了大量典故來敘事抒情,有的是歷史故事,有的是前人文句,而運用的手法又有所不同,有的是明用,如“馮唐易老,李廣難封”。
有的是暗用,如“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以猶歡”;有的是正用,如“孟嘗高潔,空余報國之情”;有的是反用,如“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典故的運用,加強了文章的表達效果。
3、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張繼《楓橋夜泊》。
賞析:《楓橋夜泊》是壹首情與景交織在壹起的古詩,全詩除了“對愁眠”外,其余都是刻意繪景。它不是直抒胸臆,而是通過描繪秋江月夜的美景,間接而自然地把詩人旅途寂寞的郁結愁思寄托於景物而抒發出來。欲抒情,先繪景,情隨景發,是這首古詩顯著的藝術特點。
由此可見,在借景抒情的古詩中,作者的情感是通過所描繪的景物來抒發的。在教學這類古詩時,我們既要欣賞作者描繪的景物,更重要的是理解他憑借景物巧妙抒情的技巧,這樣才能真正地讀懂了古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