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史料的記載,周武王姬發於公元前1046年在牧野發動了對商王朝的戰爭,史稱牧野之戰,亦稱“武王伐紂”。這壹場戰役的成敗決定著兩方最後的命運,那麽牧野之戰的最終結果是怎麽樣的呢?
自焚而亡的商紂王帝辛
商朝末年,百姓民不聊生,生活非常的困苦。當時商朝的皇帝是商紂王帝辛,帝辛是商朝的第三十壹任皇帝也是最後壹任皇帝。已經有六百多年歷史的王朝,開始走向了沒落。商紂王帝辛本來可以成為壹個明君的,但帝辛為人兇殘,根本不是壹個明君,這加速了商王朝的覆滅。
而與商紂王帝辛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西伯侯姬昌,西伯侯姬昌壹直愛民如子,不忍天下百姓受苦,於是他壹面假意向商朝效忠,壹面又暗中發展周國的實力,為推翻商王朝做準備。西伯侯姬昌於公元前1050年病逝,其子姬發繼位。經過多年的準備,姬發聯合其他國家準備壹起攻打商朝的國都朝歌。姬發接連獲得勝利,最終兩方在牧野展開決戰。
姬發先派丞相姜尚率領數百士兵前去迎戰,震懾商朝的軍隊,然後姬發自己再率領士兵沖進敵軍,打破敵軍的陣型。由於當時商王朝國庫空虛,士兵的人數也不夠多,於是商紂王就用奴隸來充數。那些奴隸見到周國的軍隊如此英勇,紛紛棄械投降。就這樣,姬發取得了牧野之戰的勝利。商紂王帝辛見大勢已去,於鹿臺自焚而亡。
牧野之戰發生於哪壹年
商朝末年,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到處都是民不聊生的景象。當時商朝的統治者是商紂王帝辛,帝辛為人英勇好戰,是壹個有雄才大略的帝王,但他卻有著壹個致命的缺點,那就是他為人好色,好大喜功,聽不進他人的勸諫。於是,為了解救天下百姓,周國就對商朝發動了牧野之戰。
牧野之戰的戰爭圖
牧野之戰發生在公元前1046年,因周武王姬發率領的軍隊與商朝的軍隊在牧野進行了決戰,於是史稱牧野之戰。商紂王帝辛是商朝的第三十壹位皇帝,他先是對西北的黎氏部落發動戰爭,後又掃平了東南夷,雖接連取得戰爭的勝利,但無奈國庫空虛,加劇了當時的沖突。
公元前1046年,這註定是壹個不平凡的壹年。那壹年,周武王繼承其父周文王姬昌的遺誌,率兵攻打商朝的國都朝歌。周武王姬發聯合眾多部落,組成了壹支多達四萬人的聯軍,對商紂王發起了戰爭。身在朝歌的商紂王帝辛聽到姬發反叛的消息後,十分的震驚,他立馬組織軍隊進行反擊。但當時商朝國力衰弱,根本不是周武王姬發的對手,最後兩方在牧野展開決戰。
最後的結果顯而易見,周武王姬發取得了勝利,而商紂王帝辛卻在鹿臺上自焚而亡。
牧野之戰的故事商朝末年,當時的西伯侯姬昌不忍天下百姓受苦,於是壹面假意向商朝效忠,壹面又暗中壯大自己實力,希望周國能夠跟商朝抗衡,解救天下百姓於水火之中。
牧野之戰
商紂王帝辛在他繼位時,商朝已經由盛轉衰,開始走下坡路了。在商紂王的揮霍下,商朝的國庫很快就空虛了,但商紂王並不在意,他開始大興土木,收刮民脂民膏,百姓生活很是困苦。在之後的日子裏,商紂王帝辛越來越過分,他殘殺朝中重臣比幹,囚禁箕子,做出了壹系列不明智的舉動。
公元前1050年,西伯侯姬昌因病去世,其子姬發繼位。姬發繼位後,繼承其父的遺誌,任命姜尚為宰相,大力發展周國的軍事和經濟實力,為能夠抗衡商朝做準備。經過充足的準備,姬發於公元前1046年發動了牧野之戰。商紂王聽聞姬發造反,很是震驚。但當時士兵人數不夠,於是商紂王就用奴隸來充數,派他們前去迎戰。姬發所率領的軍隊氣勢如虹,最終取得牧野之戰的勝利。
牧野之戰後,商朝再也無力反擊,就這樣滅亡了。取得戰爭勝利的姬發成為了西周的開國皇帝,建立了西周這壹全新的政權。這就是牧野之戰的故事。
領導牧野之戰的是誰牧野之戰是歷史上壹場有名的戰役,它直接的意義便是結束了商朝長達六百多年的統治,迎來了西周這壹全新王朝的成立。牧野之戰,可以說是壹場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戰役,在研究商朝與西周這兩個國家時有著重要作用。那麽,領導牧野之戰的是誰呢?
周武王姬發
根據史料的記載,牧野之戰是周武王姬發所率領的聯軍與商紂王的商朝軍隊在牧野進行的壹場戰役,由周武王姬發主動發起戰爭。那麽可想而知,領導牧野之戰的則是周武王姬發了,那麽姬發又是誰呢?
姬發所在的周國本來是商朝的壹個附屬國,姬發為西伯侯,是前西伯侯姬昌的次子。姬發原本有壹個哥哥,名為伯邑考,但他為了拯救自己父親姬昌,被商紂王帝辛所殺。等到姬昌去世後,其子姬發繼位。姬發繼位後,繼承其父的遺誌,繼續任命姜尚為丞相,進壹步發展周國的軍事和經濟實力,擴大周國的影響力。在這裏不得不提壹個人,那就是丞相姜尚了。姜尚就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姜子牙,姜尚有著極為出色的政治天賦,周文王姬發正是靠著姜尚,才能取得最後的成功。
姬發因不忍百姓受苦,遂發起了牧野之戰。當時正值商朝末年,已經六百多年歷史的商朝正由興盛走向衰弱,而時任商朝皇帝的商紂王帝辛又是壹個極為暴虐的君主,商朝的百姓民不聊生。邪惡永遠是戰勝不了正義的,最後姬發打敗了商紂王,商朝這壹王朝覆滅,姬發建立了西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