籍貫:北京
性別:女
生日:1982.10.5
身高:1.68米
體重:52公斤
項目:乒乓球
打 法:右手橫握球拍,兩面反膠。
底 板:Yasaka 膠 皮:正手環球999,反手Yasaka
性 格:沈穩內向
最崇拜的運動員:鄧亞萍
愛 好:遊泳
最難忘的壹場比賽:八運會團體比賽決賽第壹場勝楊影
打球經歷:5歲打球,1994年進北京隊,1996年進國家隊。
以往戰績:1997年八運會團體亞軍; 1998年亞洲錦標賽團體冠軍; 1998年馬來西亞公開賽女子單打冠軍; 1998年意大利公開賽女子單打冠軍; 第45屆世乒賽女單亞軍。
張怡寧頭發短短的,眼睛大大的,眉毛濃濃的,總冷著壹張臉---簡直酷斃了。張怡寧打球,幹脆利落。15歲剛出道,便在名將雲集的八運會上不折不扣地扮演了壹回“名將殺手”,將李菊、喬紅、齊寶華壹幹明星齊刷刷斬於拍下,壹鳴驚人;1999年,初次參加國際大賽的她,又拿了45屆世乒賽女單亞軍,實在不是壹個簡單的女孩子。 電話裏約她采訪,她的聲音也是那麽清脆幹凈,絕不拖泥帶水;見了面,才發現假小子似的她笑起來竟如孩子般天真,有壹口雪白的牙齒,像亦舒筆下的人物。
“我屬於比較順的那種。”張怡寧老練地說,依舊掩不住眼神裏的那抹稚氣。 東單 童年的張怡寧好動且淘氣,看了電視劇“排球女將”就天天撲拉著自個兒的氣球,學小鹿純子練習“晴空霹靂”。望女成鳳的媽媽王鳳英見她如此活潑,便帶她報了不少業余興趣培訓班。開始是舞蹈,可小張怡寧似乎對站姿、手位練習什麽的並不感興趣,沒兩天便退了班;接著是武術,但老師說她各自太小,年齡也不夠,於是再次退出;然後又是遊泳,這回張怡寧倒樂意,高興得“如魚得水”,然而先天條件的限制---肩太靠前---卻又使她離開了遊泳池。最後,喜愛乒乓球的舅舅把寧寧領到了北京東單業余體校乒乓球隊。寧寧眼前仿佛“嘩”壹下出現了壹片新天地,她愛上了乒乓球。 那是1987年,張怡寧5歲。 乒乓球這個新奇的玩具牢牢吸引住了張怡寧。
非常值得慶幸的是,她在這方面特別有天賦---不是每個人都幸運到在5歲時就找準了適合自己發展的道路的。張怡寧絕對力量不大,但爆發力好,球感尤其不錯。 在舅舅的指導下,她把“遊戲”玩得遊刃有余,從中獲得了極大的快樂和成就感。於是有壹天,還是舅舅,他她領到了東城區業余體校教練的面前。 初次見面,教練並未發覺這個瘦瘦小小的小丫頭有些什麽過人之處,反倒是因為已過了報名時間而不肯留下她。深深了解寧寧的舅舅急於想向教練證明,寧寧不是壹般的孩子,竟舉著寧寧的小手對教練說:“這孩子特堅強,特能吃苦。您看,這上面拉了道口子,她壹點兒都沒哭。” 也許是舅舅的誠意打動了教練,教練答應寧寧留下試訓兩天。沒想到試訓尚未結束,教練便悄悄跟寧寧說:“咱可就留在這兒,不去別地兒了啊。”
6歲半,寧寧上小學了,就是體校附近的鐵路二小。寧寧家住陶然亭,每天早上6點30,都是爸爸張啟源騎著那輛小三輪,從宣武騎到東城,送寧寧上學,風裏來雨裏去,從沒間斷過。“父母的態度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沒有爸爸媽媽的堅持,我可能也打不到今天。” 世界亞軍張怡寧如是說,眼裏是深深的感激。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寧寧每天最盼望的,就是下午四點鐘,放學的時刻。壹下課,她就飛奔到體校訓練,直到晚上六七點,才搖晃著回家,樂此不疲。 那時在寧寧的眼裏,東單是個挺可愛的地方。有乒乓球,還有壹堆小夥伴。大家壹塊兒訓練,壹塊兒淘氣。
“幹什麽淘事兒都是我帶頭。”說這話時,寧寧帶著三分得意。”那會兒我們體校跟東單公園離得特近,我們組6個人,每次休息的時候都偷偷溜到旁邊公園玩去。也不走正門兒,翻墻,爬假山吧,也是不走鋪好的石板路,專門撿不好走的山石爬……給教練逮住了挨罰,別人打壹下手心,我要打兩下,因為都是我帶的頭。” 教練名叫趙建國,40多歲了,主抓張怡寧。在他手裏,寧寧打下了紮實的基本功。9歲時張怡寧第壹次代表東城區出戰,贏了,拿了北京市冠軍。 說起來,這冠軍還有壹小半是哭回來的。寧寧壹路過關斬將,闖進決賽,對手是平常打過的壹位小夥伴,寧寧從來沒輸給她過。前兩局兩人打成了1比1,第三局打成了15比13,對方領先。寧寧壹下子傻了,沒想到知根知底的對手會突然變得這麽厲害,自己竟拿她壹點轍都沒有,從來沒打得這麽辛苦過!越想越委屈的寧寧竟“哇”地壹下痛哭起來,哭得好傷心。 這壹招可是對手沒料到的,分了神的她在淚眼盈盈的寧寧面前沒能繃住那口氣兒,輸了。
什剎海.先農壇 什剎海業余體校門前臨街的玻璃櫥窗,不少人路過時都會停駐片刻。上面是壹張張人們熟悉的面孔:王濤、張津京、奎媛媛……不久之後,這裏應該再添壹位,當然就是張怡寧了。 帶她的教練叫王碧玲,是王濤的啟蒙教練王西天的女兒。算起來,王濤似乎還應是張怡寧的師叔。王教練師出名門,身手不凡,在她手裏的壹年半,寧寧的反手技術長了壹塊。第壹次參加比賽,就取得了個人第6,團體第4的成績。 然後是唐鑫森教練。唐教練是南方人,說壹口好聽的軟軟的普通話,可訓練起來卻絕不“心慈手軟”。事業心極強的他,看到了寧寧的潛質,對她要求尤其嚴格。起初寧寧不大能接受,不過十壹二歲的孩子到底開始懂事了,知道教練是為自己好,就還是很配合地完成教練布置下來的訓練計劃。 配合的結果是進步。唐教練的心血沒有白費,張怡寧偏慢的整體速率上去了,開始具備同高水平選手抗爭的實力。 “什剎海四年,生活過得特別充實,老提著壹口氣。”那是壹段積累的日子,為著將來的蓄時待發奠定了基礎。
1994年底,張怡寧到了先農壇---北京市體工大隊。在那裏,張怡寧遇到了她乒乓生涯中最關鍵的人物---李隼。 “張怡寧是94年底進的北京二隊。那時我在壹隊,壹直聽說有這麽個小孩不錯。95年全國少年比賽我看了壹下,小孩兒球壹般,但氣質很好,輸贏都不動聲色。結果那回她把當時的全國少年冠軍唐娜贏了,2比0。第壹次打正式比賽就進了前8,還可以啊。這孩子身體條件壹般,但手感很好……”
輝煌戰績
張怡寧6歲開始打球,1991年進入省隊,1993年進入國家隊,右手橫握球拍,兩面反膠,弧圈結合快攻打法。張怡寧球風硬朗,打法兇狠,已經取代王楠成為中國女子乒乓球的領軍人物。2004年雅典奧運會蟬聯女子雙打(與王楠)冠軍,並奪得女單冠軍。2005年奪得第48屆世乒賽女單冠軍,實現世錦賽、奧運會和世界杯的大滿貫。
1998年亞錦賽女團冠軍、女單第五;第13屆亞運會女團冠軍;馬來西亞公開賽女單、女雙冠軍,黎巴嫩公開賽女單第五、女雙亞軍,中國公開賽女單第五、女雙第三,意大利公開賽女單冠軍、女雙第三,國際乒聯職業巡回賽總決賽女單第五;
1999年世乒賽女單亞軍、女雙第三名,國際乒聯職業巡回賽總決賽女單第五;
2000年第45屆世乒賽女團冠軍、女單亞軍,國際乒聯巡回賽總決賽女單冠軍,日本公開賽女雙亞軍(與張瑩瑩);
2001年第46屆世乒賽女團冠軍、女單、女雙第3名;世界杯女單冠軍,國際乒聯巡回賽總決賽女單亞軍;九運會女團冠軍、女單亞軍、混雙第三;
2002年美國、丹麥、波蘭公開賽女單、女雙冠軍;世界杯女單冠軍;國際乒聯總決賽女單冠軍、女雙亞軍;第14屆亞運會女單冠軍,女雙、女團亞軍;
2003年克羅地亞公開賽女單、女雙冠軍,第47屆世乒賽女雙冠軍,女單亞軍,混雙八強,世界杯女單第三名;
2004年世乒賽女團冠軍,國際乒聯巡回賽韓國站、長春站女單、女雙冠軍,新加坡站女單冠軍、女雙四強,克羅地亞站女雙四強,日本站女單冠軍、女雙亞軍,雅典奧運會女單、女雙冠軍,世界杯冠軍,國際乒聯巡回賽女雙冠軍;
2005年卡塔爾、日本公開賽女單冠軍,中國公開賽(深圳站)女雙冠軍,總決賽女單冠軍,48屆上海世乒賽女單冠軍、女雙冠軍(和王楠),世界杯女單冠軍;
2006年卡塔爾公開賽女單、女雙冠軍,科威特公開賽女雙冠軍,克羅地亞公開賽女單亞軍、女雙冠軍。
2006年第48屆不來梅世乒賽女團冠軍。
2006年世界杯女單亞軍。
/i?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word=%D5%C5%E2%F9%C4%FE
鄧亞萍,1973年生於河南鄭州。
鄧亞萍是乒乓球歷史上最偉大的女子選手,她5歲起就隨父親學打球,1988年進入國家隊,先後獲得14次世界冠軍頭銜;在乒壇世界排名連續8年保持第壹,成為唯壹蟬聯奧運會乒乓球金牌的運動員,並獲得4枚奧運會金牌,其中包括單打和與喬紅組合的雙打。
曾獲4枚奧運會金牌,14次獲得世界冠軍頭銜,連續8年女乒世界排名第壹,是世界上唯壹壹位蟬聯奧運會乒乓球單打金牌的運動員。 1997年後,她先後到清華大學、英國劍橋大學和諾丁漢大學進修學習,並獲得英語專業學士學位和中國當代研究專業的碩士學位;2002年鄧亞萍在國際奧委會道德委員會以及運動和環境委員會兩個委員會擔任職務;2003年,鄧亞萍成為北京奧組委市場開發部的壹名工作人員。
如今,鄧亞萍已經和相戀多年的男友,前國家隊男乒驍將,廣東隊的林誌剛登記結婚,並把新家安在了北京崇文區的龍潭湖附近。從少年相戀到風風雨雨,再到牽手白頭,如今的鄧亞萍,可謂愛情事業雙豐收。
職業生涯輝煌戰績:
1989世乒賽女雙冠軍;
1990年世界杯團體賽冠軍;
1991世乒賽%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