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引力波的實際作用:我們所有的太陽能電池都將變成雷管雞引力錐的形狀,而我們使用的太陽能發電量將是之前的5倍!這樣我們使用的火力發電將大大減少,這樣將大大改善霧霾天氣和二氧化碳排放,減慢全球變暖。
引力波介紹:
引力波是愛因斯坦在廣義相對論中提出的,即物體加速運動時給宇宙時空帶來的擾動。通俗地說,可以把它想象成水面上物體運動時產生的水波。但是,只有非常大的天體才會發出較容易探測的引力波,如超新星爆發或兩個黑洞相撞時,而這種情況非常罕見。因此,相對論提出壹百多年來,其“水星進動”和“光線偏轉”等重要預言被壹壹證實,而引力波卻始終未被直接探測到。
引力波有宇宙初生時的“啼哭”之稱,它自宇宙誕生後便壹直四散傳播,現在可探測到的余響能量非常小,被稱為“隨機引力波背景”。在“激光幹涉引力波觀測臺”中,科學家便是努力在長達4公裏的激光光線中,尋找“隨機引力波背景”帶來的比壹個原子核還小的擾動。
引力波以波動形式和有限速度傳播的引力場。按照廣義相對論,加速運動的物體會產生引力波。
引力波的主要性質是:它是橫波,在遠源處為平面波;有兩個獨立的偏振態;攜帶能量;在真空中以光速傳播等。引力波攜帶能量,應可被探測到。但引力波的強度很弱,而且,物質對引力波的吸收效率極低,直接探測引力波極為困難。曾有人宣稱在實驗室裏探測到了引力波,但未得到公認。天文學家通過觀測雙星軌道參數的變化來間接驗證引力波的存在。
經過10多年的持續探索,中國科學家在世界上成功獲得“引力場以光速傳播”的第壹個觀測證據。這項原始創新成果,實現了物理學界多年來對通過實驗或觀測獲得引力場傳播速度的期待,對引力場的理論和實驗研究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