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經典古詩 - 關於郁達夫的優秀散文有哪些?

關於郁達夫的優秀散文有哪些?

早知郁達夫是著名的小說家,卻不知他同時也是壹位散文大家。在不少散文選集中讀過他的《故都的秋》,《釣臺的春晝》,也十分喜歡,但哪個作家沒有寫過幾篇散文呢?因近來閑極無聊,借來《郁達夫散文選》消磨時日,解解愁悶。我偏愛抒情,重視文采,郁達夫是二,三十年代的作家,國學底子較深,想來大有可觀。

正是懷著這種帶著漫不經心走近郁達夫。但越讀心裏越是吃驚。透過文字,仿佛被作家帶進了壹個色彩斑瀾的世界,濃艷或淡雅,伴著悠冷的書香飄滿胸間,升起又回落,回落再升起。壹股難言的悵惘,壹份說不出的陶醉。掩卷沈思,腦海內總是揮不去郁達夫的音容笑顏。眼前總是晃動著壹個孤獨落泊的身影,壹張模糊的面龐,或遠或近,或濃或淡,,悲吟、低回、感嘆、冥想……

在我所知道的作家裏,在我讀過的散文中,論風格的獨樹壹幟,個性的艷明,郁達夫是最奇特的壹位。與那些重視客觀,冷靜地觀察,並以理性的形式再現生活現實的作家不同,如茅盾,郁達夫重在自我表現,長於主觀抒情,具有浪漫傾向,飽含熱情和憂郁。長於抒情,具有浪漫傾向並非郁達夫獨有,徐誌摩就是向來以濃得化不開的艷麗,浪漫和溫情脈脈而著稱,但兩者又有著本質上的區別。徐誌摩嵩尚性靈,飄逸和瀟灑。郁達夫偏愛感性,重不論是尺版間,小劄中,還是履痕處處,記錄紀行,滿腔深情熱血,往往是筆墨未濃但情透紙背,呼之若出。即使是淡淡道來,也是情文並茂,字裏行間跳動著作者那顆真實的心。巴金也是壹位熱情的作家,喜歡將心交給讀者,但巴金愛思考,郁達夫表現的就是自已,巴金沈重但有樂觀的壹面,郁達夫放任但揮不去骨子內的憂郁。見文識人,用在郁達夫身上,就合當不過,郁達夫的熱情憂郁頹廢,郁達夫的散文有如“歌行體”,行文自由靈活,感情充沛熱情,又有幾分頹廢!由其是前期的作品,《還鄉記》,《還鄉後記》,《零余者》,《壹個人在旅途》,運用大量內心獨白式的抒情、描寫、記敘,錯落有致,感情真摯,打上有很深的個人印記。在藝術成就上,不如作者後期的作品,但刻畫出壹個“零余者”淒惶的形象,和獨白式的記行體,卻是很有特色。這類作品很不好處理,所記之事多是瑣碎無序,難以下筆又容易寫成流水帳,能化腐朽為神奇,或另出機杼,實在不易。但郁達夫憑著過人的才情,取用獨特的個人視角,用類似小說心理描寫的手法,做到繁而不雜,錯落有致,反有斑瀾的美感。給我最深印象的,就是為類作品,可謂濃麗!

郁達夫作的品大致可分前後期,前期的作品以情取勝,感情濃洌,手法上更是直抒胸臆,淋漓盡致地抒發或暴露個人積郁、壓抑的心情,文字跳躍,節奏急速,總有洶光澎湃,或壹瀉千裏的動感,從文字裏清晰地感覺到作家起伏的感情,和澡動不安的心。但欠老練和精純,不如後期的悠長,淡雅,和含蓄。後期的文字有如行雲流水,象花間柳下壹灣清淺,波光鱗鱗,明凈如鏡,潤如翠玉。作者的感情沒有退潮,浮燥後的平淡,濃麗後的淡雅,不再是只求渲泄,感情變得內斂,藝術上卻趨向成熟,信手拈來皆成妙韻,舉手擡手滿藉風流,如水銀灑地,月色流光,無痕可尋,但無處不在。優美、感人。真正體現作者水平的是後期的作品,漸漸擺脫了前期過多的濫情,和濃厚的個人縮影,有點冷眼看世界,“妙”手著文章的味道。

壹直找不到合適的詞來表達,也不敢輕易言及,總想讓感覺深埋心底,慢慢作醞釀過濾和沈澱,但總是時時冒出,下筆千言,不及心中萬壹。說不完,道不盡,壹個郁達夫。郁達夫於1896年12月7日出生於浙江富陽滿洲弄,早年留學日本,並開始創作小說,後和郭沫若等組成“創造社”。回國後先後在北京大學、武昌師大、廣東大學任教,最後輾轉到了新加波主編《星州月報》,因日本軍迫近,撤退至蘇門答臘的巴爺公務,化名趙廉。因精通日語,被日軍迫作翻譯,1945年日本投降後被日軍憲兵殺害。1952追認為革命烈士。

郁達夫的壹生頗為顛簸,作品也是毀譽參半,但苦難卻鍛造了才子,郁達夫在文學上,有多方面的建樹,有小說和散文傳世,還有舊詩詞。論者也多是三者並提,有的說他小說最好,有的說他的舊詩詞最妙,但我以為,他的散文最好。郁達夫的散文,量多質高,形式多樣,不但遊記,記行體,書信、小品,雜文,甚至日記,無所不涉且運用自如,散文大家,實至名歸,並沒過譽。至於小說,象郁達夫這樣壹個感情十足的人,作結構嚴緊的小說,可能心有余而力不足,但寫散文卻是遊有余,得心應手多了。要對郁達夫作出全面的評價,很難,因為復雜性和多方面,讓他不同的角度就顯出不同的特點和魅力。但有壹點可以肯定,就算不計他的小說,和舊詩詞,單論散文上的成就,就足以在文學史上留名,且占有重要的地位。

我認為百年後,為人熟悉的,壹定是散文家的郁達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