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繇書法作品是《宣示表》。
原文:尚書宣示孫權所求,詔令所報,所以博示。逮於卿佐,必冀良方出於阿是。芻蕘之言可擇廊廟,況繇始以疏賤,得為前恩。橫所盱睨,公私見異,愛同骨肉,殊遇厚寵,以至今日。再世榮名,同國休戚,敢不自量。竊致愚慮,仍日達晨,坐以待旦,退思鄙淺。聖意所棄,則又割意,不敢獻聞。深念天下,今為已平,權之委質,外震神武。度其拳拳,無有二計。
高尚自疏,況未見信。今推款誠,欲求見信,實懷不自信之心,亦宜待之以信,而當護其未自信也。其所求者,不可不許,許之而反,不必可與,求之而不許,勢必自絕,許而不與,其曲在己。裏語曰:何以罰?與之奪;何以怒?許不與。
思省所示報權疏,曲折得宜,宜神聖之慮。非今臣下所能有增益,昔與文若奉事先帝,事有數者,有似於此。粗表二事,以為今者事勢,尚當有所依違,願君思省。若以在所慮可,不須復貌。節度唯君,恐不可采,故不自拜表。
作品賞析:
鐘繇的書法“備盡法度,為正書之祖”。此帖是元常的傑作,也可以說是楷書之祖。王導東渡時將此表縫入衣帶攜走,後來傳給逸少,逸少又將之傳給王修,王修便帶著它入土為安,從此不見天日,之後傳下來的是逸少的臨摹本。
字體端整古雅,結體略呈扁形,筆畫已脫八分古意,全是真書筆法,筆法質樸渾厚,雍容自然。梁武帝蕭衍認為此王羲之臨本“勢巧形密,勝於自運”,更勝原跡。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鐘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