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蚓虹文圃”是壹個集詩詞聯文於壹體的純粹而嚴謹的文學交流平臺。
感謝您閱讀!敬請您關註!
歡迎您轉發!期待您參與!
壹、五絕(4)
賞荷
陳宏元
荷開夏日新,壹色見精神。
池上花千朵,多情待故人。
迎春花(二)
璽之 盼得早春回,花開作好陪。 深黃成壹體,風雨別相摧。
端午觀龍舟
楊振寶
龍血書青史,先賢為國殤。
後生舟十萬,旗鼓破滄浪。
同學聚會
農夫
把酒歡歌醉,相談無意睡。
依依難舍情,離別漣漣淚。
************************************
二、七絕(30件)
雞鳴山看日出
蚓虹居士
觀日何須蒞泰山?飛來峰上白雲閑。
永寧寺裏齋鐘起,霞擁金輪正出關。
註:雞鳴山原名飛來峰。
觀“六·壹”兒童演出
劉結根(文刀555)
笑靨掀翻嫩柳絲,穿花繞蝶小身姿。
兒童六壹紅巾舞,老眼臺前竟入癡。
三峽遊
長河語
(五)白帝城
白帝城中無白帝,惟存昭烈氣蕭森。
臨終壹句托孤語,是否由衷猜到今。
註:劉備,謚號漢昭烈帝。
(六)夔門
斷崖百丈壹望驚,怒放山花歸雁鳴。
昔日浪高拍天處,而今舟穩碧波平。
大三巴懷古
龍定安
遺壁斑斑證浩殤,濠江水暖日初長。
縱觀萬古興亡事,功過由來費紙張。
女兒入隊
許勝帶
碧草茵茵花作鄰,風傳鳥語動清晨。
鮮紅壹抹胸前掛,趁得朝陽色更新。
屈原諫懷王
汴梁閑人
九章天問越時空,客死他鄉睡夢中。
壹賦離騷瞻囑遠,秦軍滅楚滿江紅。
讀史(十九)
逸塵
行跡千年有定評,夷門執轡敬侯嬴。
擊秦許國身難隱,然諾能將趙勝傾。
註:平原君名趙勝。
相思
小橋秋水
雨落窗臺難入眠,相思深處有誰憐。
心生壹顆紅珠豆,種向泥中淚作泉。
村溪
牛欄草
半溪煙柳笠簑翁,收網抓魚逗稚童。
耳畔輕歌何處起?浣衣女唱小橋東。
端午懷屈原大夫
莫須有
岸芷汀蘭遺誦哦,滄浪濁世蹈清波。
黎民字字與君主,豈效孟嘗三窟多?
汨羅魂
選風樓半客
汨羅逆水向西流,屈子懷沙天地愁。
濁浪昏昏雲黯黯,招魂萬裏累龍舟。
“六·壹”自遣(新韻)
梅文清
慣看江湖水上漂,無腔柳哨享逍遙。
枝頭青杏饞貓惹,不老童心系樹梢。
月(三)
鄭桂芝
看破紅塵千古明,陰晴圓缺自傾城。
山長水遠幽幽旅,只照卿卿走壹程。
無題
鄭桂芝
淒風苦雨轉年輪,幽夢壹懷碾作塵。
廬結桃源空向月,高山流水寫清真。
耕者吟
楊誌旺
嶺上抒懷陌上思,天涯有景問誰知?
但吟春夏秋冬句,不作東西南北詩。
濕地公園賞花
孫泓(秋風)
濕地賞花花自戀,群芳爭艷聚園中。
閑情不負此香意,笑面紛紛相映紅。
晚風吟(新韻)
研墨人
銀絲夢斷未成真,夜晚臨窗望月沈。
煩惱終歸因幻想,人生幾個是知音。
觀商海
越丁
商海烏雲翻墨雨,滄溟詭晦浪滔天。
霸淩氣勢有何懼,壹棹過灘山外山。
贈高考學子
(鄰韻通押)
融和
三更燈火五更雞,紙做良田筆做犁。
敢對長天揮彩練,皆緣汗水雨春畦。
高考寄語
人間四月天(山西)
茉香榴火正驕陽,學子紛紛赴考場。
縱落孫山娃莫怕,人生何處不飛揚。
端午吟
黃艷玲
端陽最易釣心愁,無語千舟鬧碧流。
我願此魂淩世外,長隨屈子九天遊。
京都芒種
農夫
百丈家槐擎巨蔭,依欄看雨綠氳氤。
榴花英落子初見,舉目難尋耕作人。
春愁
藝海壹貝
春乏孤杯慰夜涼,農夫盼雨犯愁腸。
夏前若未甘霖降,秋後何談五谷香?
公園魚池
復興中華
古色古香棲鳳臺,“金絲”“九尾”吻香腮。
瀟瀟春雨靈聲動,紅鯉噓噓出水來。
悼念屈原(新韻)
雲卷雲舒
盤絲繞腕艾香凝,掬露踏青篝火紅。
品粽競舟承古意,端陽歲歲悼屈平。
滴翠古風
學槐
廊軒滴翠有禪房,曾是鴻儒學業堂。
寒竹幾叢聞鳥唱,清風壹榻枕書香。
遇事偶得
鋼鐵俠
愛情能寫千秋史,仇恨離傷自古多。
大浪淘過沙盡遠,無春歲月更蹉跎。
兒童節
高慶國
六十年前唱隊歌,紅旗招展上山坡。
而今白首回眸處,頓悟光陰逐逝波。
端午抒懷屈原
心中有愛
世人皆醉客心孤,何奈秦軍陷郢都。
不盡汨羅應有憾,計憂黎庶誌難圖。
“六·壹”兒童節
趙可畏
誰笑當年我不才?手拿糖果樂紅腮。
如今兩鬢青絲白,唯看賢孫炫舞臺。
****************************************
三、五律(2件)
兒童節抒懷
青龍老馬
迷藏把樹攀,最是憶皮頑。
少小已巡老,衰翁何復還。
童心存故國,壯誌向雄關。
步履蹣跚度,無能滾鐵環。
攀下花園登山步道感吟
(新韻)
念慈
峰巒吐翠林,鳥喚悅君心。
掐下花三朵,插來辮兩根。
悠悠雲絮卷,楚楚布紋裙。
水秀山高處,天涯浪跡人。
****************************************
四、七律(26件)
午夜閑吟
如嫣
醉臥花間我是誰,幾分豪氣勝須眉。
身纏塵世多無奈,淚灑江湖不自卑。
此夜雲煙隨夢遠,壹壺風月向天追。
滄茫客路心如寄,白鬢何妨鏡裏窺。
端午隨筆
劉結根(文刀555)
(壹)
端陽節裏每堪憐,客在他方二十年。
最記家時包粽子,猶懷岸上攆龍船。
貧鄉自有尋常樂,鬧市誰無反復眠。
黑發奔波歸去老,不憂衣食卻茫然。
(二)
五月初頭人欲睡,離愁索索繞端陽。
沿江兩岸龍舟鼓,飯桌千家粽子香。
發白迎風添寂寞,天青背日起蒼茫。
由來獨愛杯中酒,此物能消夜夢長。
曉行(新韻)
陳宏元
客近平蕪驛路長,雞鳴楚嶺野連江。
單衣沾露山光膩,兩手拈花骨子香。
紫燕來時雲萬裏,白鷗啼處水壹方。
月明南浦人初渡,但見煙廬景物荒。
端陽
張遠
艾草菖蒲竹粽香,江南江北***端陽。
不同習俗相同事,百樣文風別樣傷。
祭祀忠魂歌屈子,詩情浩氣忘周王。
楚秦壹脈歸華夏,不解緣何唱國殤。
次端州鑒江邊
百忍成金
黃昏倚棹鑒江邊,縷縷香風拂眼前。
嬌鳥殷勤飛柳浦,村家倥傯泛孤煙。
幾堆芳草流波水,壹股清泉入稻田。
獨愛端州看不足,兜兜轉轉似神仙。
抒懷(步韻)
若萍
魚遊水內水難清,是是非非萬個評。
不按陳規言喜惡,只為義氣起紛爭。
疏狂每向酒中借,閑韻常於筆下縈。
笑罵江湖緣本性,我求率性不求名。
夏日閑詠十
學槐
氣色矜誇面有暉,心情自見笑微微。
悠閑便說精神足,愜意方能逸興飛。
流逝韶華雙鬢白,嘆嗟筋力故山違。
夢回有感衍詩作,晨起風輕露草肥。
憶童年
天涯蕭雄(袁穎平)
舍北舍南皆稻田,池塘碧水遠山綿。
插秧打谷搶平夥,采藥挑柴掙學錢。
阡陌夕陽歸牧影,門庭夜椅想登天。
幼時舊事縈愁客,夢魄故鄉溪柳邊。
註:平夥,“雙搶”農忙時季,生產隊聚在壹起吃大鍋飯。
端午有感
糊塗非糊塗塗
鑼鼓鏗鏘舟競渡,又逢端午豈無辭。
世人皆醉乾坤老,行路猶難歲月遲。
讀罷離騷三遍淚,尚余漁父壹張皮。
且看清濁滄浪水,濯足濯纓由處之。
遠方
小李探花
人在他鄉不願回,賴因山水草原陪。
心情至此無余念,言語從今少落灰。
酒醒天邊顏色改,車離地角眼光開。
縱然夢境多奇麗,總要身歸現實來。
情憶小溪
牛欄草
溪邊漫步覓詩鄉,兩岸雲低叠嶺茫。
芳草菶萋生倦意,槐花皓白引情傷。
壹川煙雨蘭舟遠,半闋柳詞幽夢長。
卅載匆匆彈指去,東流九曲幾滄桑。
端陽緬屈原
楊壹之
(壹)
七國爭雄戰禍綿,大夫憂憤倍熬煎。
懷王不納興邦策,秦主終書滅楚篇。
痛惜河山歸敵國,深憐黎庶陷狼煙。
何甘屈受囚徒恥,抱石沈江慟楚天。
(二)
歲歲端陽日月梭,流年似水浪推波。
江邊又響龍舟鼓,苑海重吟屈子歌。
野艾依然懸戶宅,粽粑曾是擲魚窠。
忠名萬古留華夏,愛國豪情滿汨羅。
侃吸煙
唐春林
飯後茶余嘴上叼,吞雲吐霧說時髦。
生人倚此舟橋架,老手憑它社會操。
瀟灑須眉添魅力,浪漫巾幗弄風騷。
隔年氣緊身哮喘,方曉何為刮骨刀。
懷古(次韻)
王愛武
屈原已怨入端陽,百姓孤懷只粽香。
碎卵覆巢天不問,破門傾國地難良。
壹編艾草尋高掛,兩甕雄黃怕舊章。
秦楚皆隨風雨去,九州處處月同鄉。
憶童年
張柏松
幼時迷躲跨城垣,滿院黃童笑語喧。
抱蔓偷瓜摘新果,揮竿投石戲雛鴛。
溪間捕捉小魚鱔,地裏尋挖野菜根。
回首當年情趣在,諸多往事夢中存。
晨曦中被鳥喚醒
劉小紅
暖榻芳衾夢亦悠,酣然恬逸度春秋。
枝搖鳥語傳幽院,風擁花香入曉樓。
自在人生常看淡,從容歲月不言愁。
韶光恰似晴柔美,雅韻清歌付墨流。
屈原祭
汪火炎
太白金星伴屈平,東方芒角出長庚。
三千裏外客垂淚,十二峰頭猿泣荊。
枉自汨江連骨殞,空余楚地續魂清。
國亡家破人何在,留得離騷萬古傾。
觀古鎮龍舟賽
春之初韻
端陽賽事有先知,喜看龍舟正適時。
鼓點鏗鏘隨浪起,和聲激越令人馳。
奪標樂煞千重帽,擊水欣翩兩岸枝。
古鎮新風連節到,開心日子好吟詩。
界嶺(鄰韻通押)
謝定余
壹山分水各西東,未審何時可再逢。
左道嶙峋麻石段,右邊溜滑爛泥沖。
衣沾濕濕流星雨,帽落涼涼攬月風。
喧鬧塵囂離此遠,雲霞際會把關融。
回首之十七(新韻)
郭仁炳
車行土路過沙岡,滿目塵埃隱旱荒。
塔頂淩空旗勁舞,機聲震地井繁忙。
揭穿下古黑油湧,廣布三維放炮狂。
手捧齊家金飯碗,揚眉吐氣笑周郎。
註:沙岡指塔北東部艾桑地帶。塔指6000米大鉆井架。
端午節祭屈原
閔登雲
端午神州沐艷陽,菖蒲艾葉溢馨香。
龍舟競逐懷忠骨,米粽拋丟祭俊良。
立誌英雄悲破國,投江壯士恨亡鄉。
離騷壹卷流千古,屈子精神世代揚。
孟夏遊吊橋所記
蒼狼壹嘯陸鳴(內蒙古)
閑來獨自佇橋頭,靜望浮雲伴水流。
行客弄姿留倩影,旅人賞景蕩輕舟。
登高縱目園林美,信步怡心小徑幽。
兩側商家頻廣告,為忙生計幾時休?
靚麗風景·怒江徒步
豆苗奶奶
日暮公園小路行,紅衣抖擻伴歌聲。
擎旗瀟灑似儀仗,健步鏗鏘如閱兵。
攝像紛紛佇在望,隊員個個禮相迎。
全民鍛煉成盛景,領導無私留美名。
為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鼓與呼
(新韻)
穆鳳岐
興亡總使匹夫憂,濟世扶民苦索求。
混灌淡鹹垂史冊,雜交水稻著春秋。
情牽隴畝耕弗輟,心系蒼黎退未休。
錦繡山河誰繪就?英雄無語自風流。
註:淡鹹:淡水和鹹水(海水)。
五、排律(1件)
花下吟
彭英傑
昨宵三四朵,今日百千家。
零落知風厲,飄飛嘆路斜。
遠觀何寂寞,近掃盡咨嗟。
拾取心何亂,思量淚更加。
別時草滴露,望處嶺披霞。
瀲灩波傳岸,漣漪水漫沙。
寒衣猶未著,驛路可曾賒。
長夜清霜冷,沈吟不與遮。
六、詞作(21件)
水調歌頭·屈原
汴梁閑人
舉國過端午,公祭汨羅江。英魂雖葬西風,鵬鳥可翺翔。戰國諸雄畏敵,變法秦軍如虎,勢弱念莊王。天問問漁父,桔頌頌荊襄。
文死諫,遭流放,嘆斜陽。詩人心碎,思楚悲詠九歌長。木葉隨風飄落,秋菊緣枝雕謝,落日獨傍徨。江水洗清白,碧血染三湘。
蔔算子·丹霞山之雙沼碧荷
璽之
朗月入舒懷,蛙鼓鳴雙沼。螢火輕盈戲芰荷,點點拈花草。
困意已無多,也走迂回道。長憶朱家好月光,句句玲瓏巧。
註:文字表達源於朱自清《荷塘月色》。
沁園春·夏韻
劉成宏
菡萏含羞,石榴納福,千裏麥香。喜庭前紫燕,呢喃曼妙;枝頭花蕊,笑靨芬芳。把酒茅廬,揮毫書案,鳳舞龍飛賦雅章。熏風裏,憑壹支禿筆,心靜詩狂。
閑斟半盞茶湯,品夏韻、何愁鬢染霜?有累累碩果,蘊藏收獲;輕輕天簌,吟唱繁昌。樹杪蟬鳴,荷尖蜓立,鷺蕩蛙敲魚躍塘。登高望,正江山如畫,國泰民康。
行香子 ? 詠虞美人花
龍定安
不逐春熙,譽滿全球。著壹瓣占盡風流。姿能閉月,香可薰樓。愛花兒媚,蕾兒巧,稈兒柔。
難禁雨打,還惶風掃,賦世間積樂忘憂。名聯今古,身載沈浮。願花長發,人長健,水長流。
鷓鴣天·憶少年
玲瓏
故夢如斯繞碧窗,童真糗事耐思量。
飛花上案為尋墨,追蝶遊園因戀香。
韶華淺,歲痕長,風流側帽學疏狂。
拈根雨線編春錦,少小無知扮大方。
阮郎歸·賞荷
劉和開
蟬歌蛙鼓似吟詩。風過柳拂堤。
鳳鳴湖水泛漣漪。蓮開並蒂枝。
觀玉影,賞仙姿。弄花香滿衣。
娉娉裊裊惹神馳。伊人不在茲。
壹叢花·懷念曾祖母
劉和開
夜來不寐已三更。曾祖像前傾。音容笑貌今依舊,可聽見、孫子心聲。昔日寵愛,昭昭在目,思念淚盈盈。
又聞窗外杜鵑鳴。風雨壹飄零。卌年彈指匆匆過,卻總是、魂夢牽縈。世態炎涼,繁華落幕,佑我永康寧。
小重山·端午吊屈原(趙長卿體)
當代·寫手也瘋狂——孫世元
舉國千家掛艾蒿。粽香黃米酒、汨羅拋。雄心報國賦離騷。空惆悵,傷楚地、等君昭。?
屈子怨魂消。淩河幽靜處、吊英豪。萬間宮闕棄荒郊。唯“天問”, 如砥柱、任狂濤。
如夢令·夜雨
許勝帶
暗遣疾風簾動。擊瓦垂檐頻送。闌夜打猶穿,更碎旅人清夢。何用。何用。又把舊情新種。
水龍吟·端午
彭英傑
瀟湘千裏風煙渺,佳節端陽又近。雄黃浸酒,菖蒲艾葉,粽兒壓緊。壹字排開,龍舟競渡,觀如蚯蚓。趁年年今朝,鑼聲漸密,浪飛濺、為公引。三閭千秋誰憫。
嘆忠良、汨羅江殞。離騷太息,蔔居哀郢,九歌天問。耿耿忠言,佞臣當道,世喑而忿。欲行人仰止,高風如是,德及堯舜。
南歌子·端午
天涯蕭雄(袁穎平)
玉臂纏絲彩,羅衣上桂舟。遠山眉黛眼波流。飛燕繞舤弄舞,渺煙洲。
碧艾連蒲劍,曛風卷幔頭。醒來午酒夢添愁。庭院兒童嬉鬧,獨雲樓。
鷓鴣天·端午懷思
劉英
著韻三湘浣碧枝,落英遍地吐芳時。
回廊潮起追天問,九曲濤聲唱楚辭。
熏艾草,系紅絲,且將重五寄相思。
約取沅水與君會,卻是天涯兩夢癡。
鷓鴣天·奠屈原
劉英
把灑臨江碧水寒,汨羅江畔奠屈原。
倚欄垂淚思千古,遙古縈懷問九天。
尋楚跡,覓沈冤,三閭地下可心安。
冥君心事憑誰寄? 菖蒲詩情向水傳。
鷓鴣天·思
風輕雲淡
縷縷相思滿素箋,揮毫又憶那當年。
池塘***賞荷花潔,柳岸同吟絕律篇。
羞粉面,醉嬋娟,夕陽西下手兒牽。
如今再踏初逢地,空有絲搖翠傘鮮。
南歌子·戀上廣場舞
風輕雲淡
勁曲空中繞,纖姿場裏翩。圍觀人眾掌聲歡。且看彩綢高舉、喜開顏。
攬得時光醉,掀開歲月篇。猶疑回到那童年。如醉如癡如夢、不思還。
憶秦娥·端午節憑吊屈原
淩小妹
端陽節,汩羅猶浸沅湘月。沅湘月,離騷壹曲,千古嘆絕。
家家掛艾祭忠烈,傷懷每為三閭屈。三閭屈,龍舟競渡,萬棹千疊。
采桑子·觀童有感
楊振寶
最憐孺子無愁念,哭也天真,笑也天真。不著人間半點塵。
人生渾似風中雪,聚也紛紛,散也紛紛。悲喜都成鬢上?。
臨江仙·端節懷先哲
雨旸時若
屈子“懷沙”成絕唱,含冤抱石沈江。楚王不辯莠和良。賢臣魂寂寂,黎庶淚汪汪。
汨水滔滔流不歇,如今九域榮昌。鹍鵬展翅正翺翔。風清民意暢,四季沐春光。
踏莎行·焊花閃耀(晏殊體)
雲卷雲舒
工帽生輝,弧光閃耀,巍峨大廈誰人造?淩空鐵塔吊車旋,通明燈火機喧嘯。
腳踏雲梯,身流汗道,臉存堅毅紅陽照。架橋修路育山林,紅花佩戴叢中笑。
水調歌頭·栽禾
謝定余
看好田間水,扯起幾擔秧,不管驕陽似火,腳蹈如煎湯,輕走輪兒抽線,四友隨波發跡,個個賽蜻虻,只為豐收樂,贏得萬斯倉。
伊無畏,她追趕,笑聲揚,我愧徐行後長,努力向前行,巧倩東鄰女伴,有空也來勤快,幫忙話互相,和氣壹團轉,鬧得勝春光。
燭影搖紅·夢
夕陽逸景
欲說閑愁,賦詞寫就肝腸斷。柔情似水步闌珊,獨往襄城看。
正值黃花絢爛。佛清風,香薰我眼。卿飄然至,訴說離情,甜心夢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