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經典古詩 - 三分鐘勵誌小故事

三分鐘勵誌小故事

三分鐘勵誌小故事(精選18篇)

 有時候,壹兩個勵誌的小故事,或許能給妳很大的啟發的哦,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三分鐘勵誌小故事(精選18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大家。

三分鐘勵誌小故事 篇1

 有個老太太坐在馬路邊望著不遠處的壹堵高墻,總覺得它馬上就會倒塌,見有人向媾走過去,她就善意地提醒道:“那堵墻要倒了,遠著點走吧。被提醒的人不解地看著她大模大樣地順著墻根走過去了——那堵墻沒有倒。老太太很生氣:“怎麽不聽我的話呢?!又有人走來,老太太又予以勸告。三天過去了,許多人在墻邊走過去,並沒有遇上危險。第四天,老太太感到有些奇怪,又有些失望,不由自主便走到墻根下仔細觀看,然而就在此時,墻綞倒了,老太太被掩埋在灰塵磚石中,氣絕身亡。

三分鐘勵誌小故事 篇2

 有個太太多年來不斷抱怨對面的太太很懶惰,“那個女人的衣服永遠洗不幹凈,看,她晾在外院子裏的衣服,總是有斑點,我真的不知道,她怎麽連洗衣服都洗成那個樣子......”

 直到有壹天,有個明察秋毫的朋友到她家,才發現不是對面的太太衣服洗不幹凈。細心的朋友拿了壹塊抹布,把這個太太的窗戶上的灰漬抹掉,說:“看,這不就幹凈了嗎?”

 原來,是自己家的窗戶臟了。

三分鐘勵誌小故事 篇3

 這是發生在英國的壹個真實故事。

 有位孤獨的老人,無兒無女,又體弱多病。他決定搬到養老院去。老人宣布出售他漂亮的住宅。購買者聞訊蜂擁而至。住宅底價8萬英鎊,但人們很快就將它炒到了10萬英鎊。價錢還在不斷攀升。老人深陷在沙發裏,滿目憂郁,是的,要不是健康情形不行,他是不會賣掉這棟陪他度過大半生的住宅的。

 壹個衣著樸素的青年來到老人眼前,彎下腰,低聲說:“先生,我也好想買這棟住宅,可我只有1萬英鎊。可是,如果您把住宅賣給我,我保證會讓您依舊生活在這裏,和我壹起喝茶,讀報,散步,天天都快快樂樂的——相信我,我會用整顆心來照顧您!”

 老人頷首微笑,把住宅以1萬英鎊的價錢賣給了他。

三分鐘勵誌小故事 篇4

 壹根小小的柱子,壹截細細的鏈子,拴得住壹頭千斤重的大象,這不荒謬嗎?可這荒謬的場景在印度和秦國隨處可見。那些馴象人,在大象還是小象的時候,就用壹條鐵鏈將它綁在水泥柱或鋼柱上,無論小象怎麽掙紮都無法掙脫。小象漸漸地習慣了不掙紮,直到長成了大象,可以輕而易舉地掙脫鏈子時,也不掙紮。

 馴虎人本來也像馴象人壹樣成功,他讓小虎從小吃素,直到小虎長大。老虎不知肉味,自然不會傷人。馴虎人的致命錯誤在於他摔了交之後讓老虎舔凈他流在地上的血,老虎壹舔不可收,終於將馴虎人吃了。

 小象是被鏈子綁住,而大象則是被習慣綁住。

 虎曾經被習慣綁住,而馴虎人則死於習慣(他已經習慣於他的老虎不吃人)。

三分鐘勵誌小故事 篇5

 壹位著名企業家在作報告,壹位聽眾問:“妳在事業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請問,對妳來說,最重要的是什麽?”

 企業家沒有直接回答,他拿起粉筆在黑板上畫了壹個圈,只是並沒有畫圓滿,留下壹個缺口。他反問道:“這是什麽?”“零。“圈”/“未完成的事業”/“成功,臺下的聽眾七嘴八舌地答道。

 他對這些回答未置可否:“其實,這只是壹個未畫完整的句號。妳們問我為什麽會取得輝煌的業績,道理很簡單:我不會把事情做得很圓滿,就像畫個句號,壹定要留個缺口,讓我的下屬去填滿它。”

 留個缺口給他人,並不說明自己的能力不強。實際上,這是壹種管理的智慧,是壹種更高層次上帶有全局性的圓滿。

三分鐘勵誌小故事 篇6

 有個老木匠準備退休,他告訴老板,說要離開建築行業,回家與妻子兒女享受天倫之樂。

 老板舍不得他的好工人走,問他是否能幫忙再建壹座房子,老木匠說可以。但是大家後來都看得出來,他的心已不在工作上,他用的是軟料,出的是粗活。房子建好的時候,老板把大門的鑰匙遞給他。

 “這是妳的房子,他說,“我送給妳的禮物。”

 他震驚得目瞪口呆,羞愧得無地自容。如果他早知道是在給自己建房子,他怎麽會這樣呢?現在他得住在壹幢粗制濫造的房子裏!我們又何嘗不是這樣。我們漫不經心地“建造自己的生活,不是積極行動,而是消極應付,凡事不肯精益求精,在關鍵時刻不能盡最大努力。等我們驚覺自己的處境,早已深困在自己建造的“房子裏了。把妳當成那個木匠吧,想想妳的房子,每天妳敲進去壹顆釘,加上去壹塊板,或者豎起壹面墻,用妳的智慧好好建造吧!妳的生活是妳壹生唯壹的創造,不能抹平重建,即使只有壹天可活,那壹天也要活得優美、高貴,墻上的銘牌上寫著:“生活是自己創造的!”

三分鐘勵誌小故事 篇7

 南山和尚有兩名弟子。壹天,大弟子外出化緣,得了壹擔鮮桃,他挑著桃兒樂滋滋地往回趕。路過李家莊時,大弟子內急,就把桃子放在樹下,然後找地方方便去了。回來時,見壹大群人正圍在樹下吃桃子,大弟子大喊:“那是我的桃子,不許吃。”聽到喊聲,人們“哄”的壹聲散了。

 回到寺裏,大弟子向南山和尚抱怨:“李家莊的人太可惡了,居然偷吃桃子。”南山和尚慈祥地笑了:“不怪他們,願佛祖保佑他們平安。”

 善與惡過了壹陣子,二弟子下山化緣,壹不小心摔傷了腿,倒在了李家莊的村口。村民發現了,就把二弟子擡回家中,還請來醫生給他治療。傷好後,二弟子回到寺裏,把經過告訴了南山和尚。

 南山和尚笑了,他問大弟子:“妳還說李家莊的人可惡嗎?”大弟子撓著頭,說:“上次是挺可惡的,這次怎麽友善了呢?”南山和尚說:“大善大惡的人,畢竟是少數。大多數人,都和這李家莊的村民壹樣,是些普通人。既有小善,也有小惡。妳給他壹個善的契機,他就表現為善;妳給他壹個惡的契機,他就表現為惡。所以說,惡要原諒,善要引導。妳把壹擔桃子丟在樹下不管,還怪別人偷嗎?”

三分鐘勵誌小故事 篇8

 在壹家旅館吃早餐時,我和兩個朋友談起昨晚的睡眠狀況,其中壹人大加抱怨,他說他整個晚上都在床上輾轉反側,難以入眠,最後弄得自己筋疲力盡。“我想在上床之前聽聽新聞,”他說,“但壹段時間之後,我聽得耳朵都煩了。”“聽得耳朵都煩了”或許就是他睡眠不好的原因,沒有人懷疑他受了壹整個晚上的煎熬。“也許這與我睡覺前喝咖啡的習慣也有壹定的關系。”他沈思了壹會兒,說。

 另壹個人大聲說:“哈哈,我可睡了個好覺。睡覺前,我瀏覽了壹下晚報上的新聞,用收音機聽了近幾天的新聞,並對這些新聞做了整理和分類。當然,”他接著說,“我是按照盡快入睡的方法去做的,這些方法可以說屢試不爽。”

 我趕忙問他有什麽入睡的好方法可以介紹給我們,他解釋說:“我的父親是個農民,當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他總是在睡覺前召集全家人,在客廳裏為我們朗讀《聖經》。當時的情景仍歷歷在目,祈禱過後,我就回到自己的房間裏美美地睡上壹覺。”他停頓了壹會兒,繼續說:“但這些年來,我只在壹次堵車時才祈禱過,這真遺憾。幾個月以前,妻子和我的日子過得很不順心,於是我們決定恢復這個習慣。結果,我們發現這壹方法確實非常有益,所以現在每天晚上上床睡覺前,妻子和我都會在壹起讀《聖經》,然後虔誠地做壹段祈禱。我不知道這意味著什麽,但我確實睡得很好。”

 帶著寧靜去睡覺他轉向其他人說道:“我睡覺前雖然聽了新聞,但並沒有聽得耳朵煩了才去睡覺,而是帶著壹種寧靜的心情去睡覺。”

 好了,這裏給了妳兩種耐人尋味的方式——“聽得耳朵都煩了”和“寧靜的心情”。妳想選擇哪壹種呢?

 酣然入睡的秘訣在於精神狀態的變化,內心寧靜才是最安逸的生存之道。要獲得內心的寧靜,必須努力改變妳的思想和妳的心情,使它們處於放松、自在的狀態。只有這樣,妳才能接受上帝賜予的寧靜的禮物。

三分鐘勵誌小故事 篇9

 十多年前,村裏有個年輕人成家後和父母分家另過,父母給兒子壹家分了塊坡地。年輕人壹直在建築行業幹活,沒有種過田,對農活壹無所知。

 夏天的時候,年輕人就像村裏其他人家壹樣,開始在坡地上種玉米,為了能多增加壹點收入,年輕人還在玉米的旁邊種上了會爬藤的豇豆。

 隨著雨水的落地,玉米開始節節長高,豇豆也開始爬藤了,那藤條就像蛇壹樣緊緊地纏在玉米稈上。

 秋收的時候,年輕人發現,自己玉米地裏的玉米苞子沒有別家的大,玉米粒也沒有別家的那麽飽滿,豇豆也結了,卻不像其它地裏的那麽顆粒飽滿。

 年輕人感到奇怪,為什麽自己施的肥也不少,怎麽會出現玉米、豇豆都不飽滿的情況呢?於是就向父親請教,父親是種田的行家裏手,也許能解答這個問題。

 太陽不能同時照到籬笆的兩面父親聽了兒子的疑惑後,什麽也沒說,領著兒子來到院子外的菜地上。菜地靠近路邊,壹圈籬笆環繞著菜地,父親指著籬笆對兒子說:“妳看,早上,太陽出來的時候,照在籬笆的東面;傍晚,太陽西斜的時候,照在籬笆的西面。不過,不管怎樣,太陽都不能同時照到籬笆的兩面。”頓了頓,父親又接下來說,“就像妳在地裏既種了玉米,又種了豆子,怎麽可能兩樣都會飽滿呢,其中的道理是壹樣的。”

 聽了父親的這壹解釋,兒子這才明白了:事無雙全,福不雙降,樣樣都濟,什麽好事妳都壹個人占全了,怎麽可能呢?

三分鐘勵誌小故事 篇10

 有壹個試驗,在壹個跳蚤上方放壹個玻璃板,猛拍桌子,跳蚤受驚嚇,跳起,因跳蚤能跳的很高,它撞到玻璃板。幾次後次,跳蚤自我調整的跳得高度以至於不碰著玻璃板。接著,再降低玻璃板高度,繼續試驗。最後,當把玻璃板拿開的時候,無論妳如何猛拍桌子,這個跳蚤也只會爬了。可憐啊,不是這個跳蚤不再能跳了,而是它給自己設了限,它再也突破不了自己給自己的設限。希望望我們能從中吸取教訓......

三分鐘勵誌小故事 篇11

 雨後,壹只小蜘蛛艱難地向墻上已經支離破碎的網爬去,由於墻面潮濕,他爬到壹定高度,就會掉下來,但是他壹次次的向上爬,壹次次的又掉下來。

 第壹個人看到了,他嘆了壹口氣,自言自語:我的壹生不正如這只小蜘蛛嗎?忙忙碌碌而無所得。於是,他日漸消沈。

 第二個人看到了,他說:這只小蜘蛛真愚蠢,為什麽不從旁邊幹燥的地方繞著爬過去呢?我以後可不能向他那樣愚蠢,於是,他變得聰明起來。

 第三個人看到了,他立刻被小蜘蛛屢戰屢敗,屢敗屢戰的精神感動了,於是他堅強起來。

三分鐘勵誌小故事 篇12

 去過廟的人都知道,壹進廟門,看見的首先是彌陀佛,笑臉迎客,而在他的北面,則是黑口黑臉的韋陀。但相傳在很久以前,他們並不在同壹個廟裏,而是分別掌管不同的廟。

 而彌樂佛熱情快樂,所以來的人非常多,但是他什麽都不在乎,丟三拉四,沒有好好的.管理賬務,所以依然入不敷出。而韋陀雖然管賬是壹把好手,但成天陰著個臉,太過嚴肅,搞得人越來越少,最後香火斷絕。

 佛祖在查香火的時候發現了這個問題,就將他們倆放在同壹個廟裏,由彌樂佛負責公關,笑迎八方客,於是香火大旺。而韋陀鐵面無私,錙珠必較,則讓他負責財務,嚴格把關。在兩人的分工合作中,廟裏壹派欣欣向榮景象。

 其實在用人大師的眼裏,沒有真正的廢人,正如武功高手,不需名貴寶劍,摘花飛葉即可傷人,關鍵看如何運用。

三分鐘勵誌小故事 篇13

 他是壹名從事繁重體力勞動的建築工人,但和壹般的建築工人又不同。他的世界除了漫天的飛沙塵土、冰冷的鋼筋水泥,還有歌劇。

 壹個偶然的機會,年近不惑的他接觸到意大利歌劇大師普契尼的歌劇,壹下子被吸引住了,便立誌當壹名歌劇演唱家。

 這樣壹個老大不小的年齡,不識樂譜,又不懂意大利語,想從事歌劇,談何容易?同事們紛紛取笑他是不是喝多了,只有他自己知道,他比任何時候都清醒。

 壹番軟磨硬泡之後,他先是拜在壹位退休歌唱家的門下,後又得到壹名教堂秘書長的幫助。歷經幾個月的煎熬後,名不見經傳的他漸漸聲名鵲起。直到有壹天,他竟然收到壹份來自大西洋彼岸的邀請,希望他在聯合國國際和平日那天,站在紐約中央公園的舞臺上,為數以萬計的群眾獻唱。

 他叫馬丁埃爾勒德,來自英國蘇格蘭福爾柯克市。僅僅用了半年多的時間,埃爾勒德就懷揣夢想,完成了壹個從建築工到男高音歌唱家的傳奇。

 有意思的是,奇跡不只是發生在埃爾勒德壹個人身上,還有國內著名音樂人浮克。

 10多年前,浮克壹度成為某高校裏壹個不愉快的話題。身為物理系老師,因為跟著壹幫人到處走穴,被人端掉了鐵飯碗。生活來源壹下子斷了,連簡單的吃飯、睡覺都成了問題。有人惋惜:壹個農民的兒子,考上大學已是不易,能夠留校任教更是幸運,為什麽不好好珍惜呢?更讓人匪夷所思的是,浮克並不具備太多從事音樂的條件:他家世代務農,除他之外沒人對音樂感興趣。在農村時,他對樂器的所有概念就是二胡和笛子,壹直到大學三年級,他才第壹次摸到西洋樂器。然而,這壹切都阻擋不了浮克追逐音樂的腳步。

 他艱難地輾轉於廣東、福建等地,廢寢忘食地流浪在音樂天地裏。9年之後,憑借壹首《遠空的呼喚》,他壹下子走上了1995年度全國MTV大賽金獎的領獎臺。接下來,他積澱多年的才華也開始得到不斷釋放:《為妳》獲1996年全國MTV大賽金獎,《快樂老家》獲1997年中國原創歌曲總評榜冠軍……壹個個接踵而至的榮譽使浮克迅速蜚聲國內流行樂壇。因了那份對音樂的癡情和堅持,中國就此少了壹個平凡的大學教師,多了壹個才華橫溢的音樂才子。

 其實,這不過是兩個普普通通的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並沒有多少可利用的優勢,但他們都壹樣懷揣著實現夢想的勇氣和毅力,壹步壹個腳印地走來,最終創造出了命運的奇跡,成就了屬於自己光輝燦爛的美麗人生。

 大千世界,蕓蕓眾生,誰不曾擁有春花般美麗的夢想?誰不曾渴望生命裏奇跡之光永遠閃爍?只是,當人們看到奇跡發生的時候,常常容易忽略奇跡背後義無反顧的堅持和努力。

 埃爾勒德和浮克的故事告訴我們,奇跡的出現其實很簡單:認定壹件事,並且永不厭倦地壹直幹下去。

三分鐘勵誌小故事 篇14

 從小,科爾紮連科就沒有壹般女孩子那樣的苗條身材,她的體型像壹圓桶壹樣,為此,她很苦惱。那年,俄羅斯掀起了壹輪體操熱,班上的女同學都報了訓練班,科爾紮連科也報了名。

 每周末,同學們便在操場上訓練,身材高大的科爾紮連科站在隊伍裏,就像羊群裏的駱駝,看上去很別扭。

 教練問她,難道妳不知道自己不適合練體操嗎?為什麽還要報名?科爾紮連科紅著臉說,同學們都報了名,所以,我也報了。教練搖搖頭,說,祝妳好運吧。

 接下來,教練給同學們講了體操的要領,然後教他們練基本功。但是科爾紮連科身體的柔韌性太差,練了幾周,壹個動作也沒做不到位。望著矯龍壹樣在墊子上翻騰的同學們,科爾紮連科也跑了上去,但是,她的兩手剛支撐起來,身子就轟然倒地。莫說同學們嘲笑她,連體操教練也忍俊不禁。科爾紮連科害羞地跑到操場的壹角,坐在石頭上哭起來。

 當時,有壹位哲學老師正在操場上踱步,他看到科爾紮連科的樣子就走了過去,問她,妳在幹什麽?科爾紮連科指著同學們說,老師,我想和她們壹樣,可是我做不到,我太笨了。

 哲學老師看看那些正在練體操的同學,又看看科爾紮連科,微笑著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也有自己的短處,她們壹樣,妳也壹樣,妳為什麽要拿自己的不足去和別人比呢?科爾紮連科問,那我應該怎麽辦?

 哲學老師指著她坐著的石頭說,妳瞧這塊石頭,如果把它放在操場上,肯定會阻礙大家的訓練,放在角落裏,卻可以讓人休息,其實人也壹樣,只有在合適的地方,才能顯出他的價值來。

 科爾紮連科連連點頭,她覺得哲學老師的話很有道理,於是不再羨慕那些練體操的同學們。不久,她報名參加了鉛球訓練,半年後,在全市中學生鉛球比賽中壹舉奪冠。

 人生的定位很重要,很多時候,不是妳毫無用處,而是擺錯了位置。

三分鐘勵誌小故事 篇15

 愛因斯坦是20世紀舉世聞名的科學家,他創立了相對論宇宙學,是現代物理學的開創者和奠基人,在科學領域,能夠和他比肩的,恐怕只有牛頓和達爾文了。然而,這樣壹個偉大的人物,卻自稱為“只會啃草的牛”。

 有壹次,愛因斯坦應邀去參加壹個校慶活動。參加活動的社會名流都頭戴高禮帽,身穿燕尾服,壹個個光彩照人,高貴無比,在人群中高談闊論,而愛因斯坦卻穿著舊衣,頭戴草帽,坐在壹個角落裏,即使他比任何人有名,卻並不引人註意。朋友悄悄地對他說:“要不要我幫妳介紹壹下,或者由妳自己來場演說?”愛因斯坦說:“介紹什麽?我是個啞巴,我本來默默無聞,就是穿上名貴的大衣,也沒人會認識我,我還是回去埋頭啃草吧。”說著,愛因斯坦悄悄地離開了活動場所,回去後壹頭鉆進科研室。

 據說,愛因斯坦3歲時,還有些口吃,很多人取笑他是個半啞巴。愛因斯坦成名後,有人問起這件事是不是真的。他笑著說:“啞巴沒什麽不好,因為我要做壹頭啃草的牛,而不是壹頭昂首吼叫的驢。”

 牛和驢同樣都有嘴巴,而兩張嘴巴的功能不同,前者默默無聞,躬身啃草,後者急功近利,嘩眾取寵。或許,這也是人類喜歡牛而不喜歡驢的原因吧。

三分鐘勵誌小故事 篇16

 海倫麥迪遜出生於美國,小時候,她是個很懶的女孩子,不管什麽事,總是到了緊急關頭才去做。她的鄰居尼娃是壹位是位遊泳健將,有壹次獲得了州立大學的遊泳冠軍,鄰居們為尼娃慶祝。海倫說,我也要當遊泳冠軍。尼娃說,如果妳喜歡,就馬上去練。

 海倫去了尼娃所在的遊泳館,誰知,才練了壹天,她就吃不下苦了。她尼娃說,我現在還小,以後再練吧。尼娃說,這怎麽可以呢?妳放棄了的訓練時機,會後悔的。

 海倫沒有聽進尼娃的話,她去向館長告辭。

 館長卻不肯放她。海倫雖然只練了壹天,還是展現了她在水中的感覺,館長很欣賞她,所以對她說,妳不喜歡受約束,就專練自由泳吧。

 於是,海倫留了下來,她的進步很快,但是,在比賽中,總是輸給尼娃。有壹次,她和尼娃閑聊,她問尼娃,我發現妳每次進入狀態很快,有什麽訣竅嗎?尼娃說,壹般人都是把泳池看成起點,所以,跳下水後才開始找感覺,而我不,比賽之前,我總是先用心去想壹下整個的過程,什麽時候發力,什麽時候沖刺,也就是說,比賽還沒有開始,我已經遊出起點了。

 海倫恍然。之後,在每次的訓練和比賽中,她總會在心中模擬壹遍過程,對比賽充滿了信心,於是,海倫的遊泳水平大幅度提高,總能快人壹步。

 從1930年開始,海倫打破了所有自由泳項目的世界記錄。在1932年洛杉磯奧運會上,19歲的海倫連奪女子100米、400米、4乘100米自由泳三枚金牌,被美國人成為水中的女神。

 蘇軾《文與可畫筼筜谷偃竹記》中記載著壹則故事:北宋畫家文同,畫竹遠近聞名,蓋因文同住宅前後種有竹子,無論春夏秋冬,日睛風雨,常用心觀察竹子的變化,目積月累,胸有成竹。

三分鐘勵誌小故事 篇17

 有個叫詹姆斯的推銷員,來到壹個小城鎮,拜訪壹位房地產經紀人,想讓他參加壹門名為“銷售與商業管理”的課程。經紀人很感興趣,卻遲遲不發表意見。詹姆斯見狀只好試探說:“您很想參加這個課程,沒錯吧?”誰知經紀人猶豫了壹會兒,說:“唉,我也不知道是不是要參加。”詹姆斯白費半天口舌,壹無所獲,感到很失望,便站起身來準備離開。不過,他很快就改變了主意,決定全力以赴地做成這筆生意。於是他說了下面這番令經紀人大吃壹驚的話:

 “先生,我要向您說壹些不太恭敬的話,但這些話可能對您有所幫助。

 “請您先看看您的辦公室,地板很臟,墻上全是灰塵,打字機老得該送博物館了。您的衣服又臟又破,胡子沒刮幹凈,眼光裏也顯現出失敗的陰影。我完全可以想象,在您家裏,您的太太和孩子吃的穿的都不好。您太太壹直忠實地跟著您,妳們剛結婚時,她或許以為您將來大有成就呢!但事實並非如此。請您不要誤會,我並不是為了您能參加我們的課程才這樣說的,即使您現在就報名並預繳學費,我也不會接受。在我看來,您不會有進取心,去完成這門課程,而我們不希望我們的學生中有失敗者。

 “現在,我告訴您失敗的原因——您不具備拍板的能力。您已經養成了逃避責任的習慣,無法對影響您生活的任何事情作出明確決定。即使您想做什麽,也無法辦得到了。”

 詹姆斯這番“重炮”的轟擊,令經紀人目瞪口呆,他呆坐在椅子上,低下了頭,看得出來他的心裏很不平靜,但並不準備對這些尖刻的指責進行辯解。

 詹姆斯說了聲再見,走了出去,隨手關上了房門。很快,他又打開門,走了回來,滿臉微笑地在經紀人的面前坐了下來,說道:“也許我的指責傷害了您,但我倒真的希望能觸怒您。在這場男人對男人的談話裏,我要告訴您的是,我認為您並不欠缺智慧和能力,然而不幸的是,您養成了壹種引向失敗的習慣。但您可以重新站起來!請您原諒我剛才的不敬。假如您相信我,我可以幫助您。您不屬於這個小鎮,這裏不適合從事房地產生意……”

 詹姆斯的話剛說完,令人震驚的壹幕發生了。經紀人竟抱頭痛哭起來,哭了好久才停下來。他似乎很努力才站了起來,與詹姆斯握了握手,表示願意接受他的勸告。他向詹姆斯要了壹張報名表,報名參加了那門課程。

 幾年後,這位房地產經紀人在大城市開了壹家房地產公司,是當地最成功的房地產商人之壹。他常年雇用60名推銷員,每壹位推銷員在被正式聘用之前,都會被叫到他的辦公室,聽他詳細講述自己的蛻變過程。

 這個房地產經紀人是幸運的,在他因逃避責任而變得平庸的時候,有人以意想不到的方式推動了他,把他推向了成功。

 壹個人成功還是失敗,根源性的問題在於:妳是否渴望改變現狀?妳是願意繼續忍受失敗的折磨,還是願意通過艱辛的勞動,奮發圖強,改變自己眼下這種不盡如人意的局面?

 不管有沒有人來推動我們,我們都應該以壹種積極的心態,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並立即采取行動,讓生活變得更美好。

三分鐘勵誌小故事 篇18

 壹天動物園管理員發現袋鼠從籠子裏跑出來了,於是開會討論,壹致認為是籠子的高度過低。

 因此他們決定將籠子的高度由原來的十米加高到二十米。

 結果第二天他們發現袋鼠還是跑到外面來,因此他們又決定再將高度加高到30米。

 沒想到隔天居然又看到袋鼠全跑到外面,於是管理員們大為緊張,決定壹不做二不休,將籠子的高度加高到100米。

 壹天長頸鹿和幾只袋鼠們在閑聊,“妳們看,這些人會不會再繼續加高妳們的籠子?”長頸鹿問。

 “很難說。”袋鼠說∶“如果他們再繼續忘記關門的話!”

 管理心得:事有“本末”、“輕重”、“緩急”,關門是本,加高籠子是末,舍本而逐末,當然就不得要領了。管理是什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