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收獲那壹株株飽含青春的花朵;如果說青春是壹株株飽含青春的
花朵,那麽夢想就是陪伴青春的陽光。
青春貴在不懈的追求,夢想對於我來說沒有準確的定義,從來
沒有想過也不敢去想,現在也許還處於迷惘吧。我羨慕誇父這類人
,因為他們都清楚自己的夢想是什麽,他追求光明只是為了自己的
理想而努力,甚至付出自己的生命,飛蛾撲火也亦復如此。世上的
任何壹樣東西都有衰敗的那個時間段……再美麗的花朵都有壹天會
雕零;不管是哪裏的小溪,都有壹天會幹涸;對我來說,夢想似乎
太遙遠。,但有時又觸手可即,我不停的在追求夢想,總想有壹天
會實現,不停的幻想,卻忘記了自己該做什麽,這樣以來,我對夢
想好像更遙遠了。
夢想其實不遙遠,眾所周知,鄧亞萍從小就酷愛打乒乓球,她
夢想著有朝壹日能夠在世界賽場上大顯身手。卻因為身材矮小,手
腿粗短而被拒於國家隊的大門之外。但她並沒有氣餒,而是把失敗
轉化為動力,苦練球技,持之以恒的努力終於催開了夢想的花蕾—
—她如願以償站上了世界冠軍的領獎臺。在她的運動生涯中,她總
***奪得了18枚世界冠軍獎牌。鄧亞萍的出色成就,不僅為她自己
帶來了巨大的榮耀,也改變了世界乒乒壇只在高個子中選拔運動員
的傳統觀念。冰心曾經在《成功的花》中寫過“成功的花/人們只
驚羨她現時的明艷/然而當初她的芽兒/浸透了奮鬥的淚泉/灑遍
了犧牲的血雨。”成功的花需要汗水、淚水甚至血水的滋潤啊。這
表明夢想並不是觸不可及的請讓夢想綻放它最美的壹面吧!
把夢想裝在心上,會開出勇敢的花。上個世紀初,壹位少年夢
想成為帕格尼尼那樣的小提琴演奏家,他壹有空閑就練琴,練得心
醉神癡,走火入魔,卻進步甚微,連父母都覺得這可憐的孩子拉得
實在太蹩腳了,完全沒有音樂天賦,但又怕講出真話會傷害少年的
自尊心。有壹天,少年去請教壹位老琴師,老琴師說:“孩子,妳
先拉壹支曲子給我聽聽。”少年拉了帕格尼尼24首練習曲中的第
三支,簡直破綻百出,不忍卒聽。壹曲終了,老琴師問少年:“妳
為什麽特別喜歡拉小提琴?”少年說:“我想成功,我想成為帕格
尼尼那樣偉大的小提琴演奏家。”老琴師又問道:“妳快樂嗎?”
少年回答:“我非常快樂。”老琴師把少年帶到自家的花園裏,對
他說:“孩子,妳非常快樂,這說明妳已經成功了,又何必非要成
為帕格尼尼那樣偉大的小提琴演奏家不可?”少年聽了琴師的話,
深受觸動,他終於明白過來,快樂是世間成本最低、風險也最低的
成功,卻能給人真實的受用。倘若舍此而別求,就很可能會陷入失
望、悵惘和郁悶的沼澤。少年心頭的那團狂熱之火從此冷靜下來,
他仍然常拉小提琴,但不再受困於帕格尼尼的夢想。這位少年是誰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他壹生仍然喜歡小提琴,拉得十分蹩腳,
卻能自得其樂。
彌補比逃避更堅強,威廉.詹姆斯也這樣認為,他說過"聰明
的人總是用別人的智慧填補自己的大腦,愚蠢的人總是用別人的智
慧幹擾自己的情緒。學會堅強,做壹個對生活充滿自信的人,左手
記憶,右手年華,遇見該遇見的,擁有能夠擁有的,珍惜應該珍惜
的,回眸處,總會有壹盞燈,照亮我們前行的腳步;總會有壹縷陽
光,給我們溫暖;總會有壹張笑臉,是為我們而綻放的,時光深處
,輕握壹份懂得,生命的路口,靜待花開。
享受夢想,讓青春綻放光彩。韓寒也曾發表過自己的觀點,追
求理想,就是有願望還沒有達成.追求理想的人是活在未來的人,
他的身體活在此時此刻,但是他的腦子在想著明天,他的心活在未
來.壹個人,只要他正在追求理想,那麽他此時此刻的心理必定是
不滿的!心理不滿何來享受?享受生活,就是享受此時此刻,因為
生活就是此時此刻.壹個人若要享受生活,那就必須同時具備兩種
精神狀態,1是滿足,2是美好的感覺.首先,妳此時此刻必須是
滿足的,這樣妳的心就會平靜,當妳心裏平靜的時候,妳才能感受
到"美".
不要忘記擡頭看看彩虹,感受著身邊的壹切,我忽然明白了為
什麽所有的河流最終都會奔向大海。壹定不是大海足夠浩瀚寬廣,
也不關乎任何地理知識,而是因為渴望。渴望讓妳必須以膚為甲,
以手為劍,哪怕千重萬險,哪怕荊棘載途,都無所畏懼勇往直前。
因為妳知道,妳的征程是星辰大海。青春是充滿向往的,妳若看見
嚴冬,置身的便是寒冷;妳若看見過往,置身的便是回憶;妳若看
見彩虹,置身的才是夢想。
青春,是撲面而來的春風。她帶來的是大地萬物復蘇,只要輕
輕拂過,就會留下彩虹般的七色光的美景。青春的風是透明的,兒
時的縱情淘氣,調皮早已過去,風兒正朝著壹個目標掠過,她在追
求著完美。青春,是那金秋的紅楓。秋天未免讓人有壹種悲涼。秋
天,畢竟也有更可愛的壹面。紅楓,紅得自然,紅得純正。這就是
青春給人的無限的向往和追求。她帶來的是生氣,讓悲觀者有了勇
氣。而青春壹族的我們,更增添了奔向理想的信心。青春,是刷刷
的夏雨,來得速,來得猛烈。擁有青春的我們,有著無限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