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仲淹有誌於天下》內容概括:
記錄了北宋名臣範仲淹讀書時的幾件小事,重點突出他的勤奮和有誌氣。他五年不曾脫下衣服好好睡過壹覺,看書看得頭昏了,就用冷水洗洗臉。讀書的條件也很艱苦,稠粥也舍不得吃,要到太陽偏西才吃。但是在這樣的艱苦條件下,他卻立下了自己的終生誌願,誦出了千古絕唱: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這篇散文選自南宋朱熹、李幼武撰寫的《名臣言行錄》。
擴展資料
《名臣言行錄》壹書匯編了散見於文集、傳記中的宋代重要人物的事跡,***收入北宋以及南宋人物二百二十五人。此書***七十五卷,朱熹撰前集十卷,後集十四卷,李幼武撰續集、別集、外集五十壹卷。
朱熹編此書的目的在於整理散亂而不統壹的史料,將北宋名臣的事跡中可信的部分保留下來,而非摻入壹家之言,故書中不見他個人的評論。該書的作用,除了作為可信的史料外,亦可作為後世君臣的借鏡。
後世對編撰宗旨的解讀不壹:該書所收錄的人物為多數為當時的名臣,但有若幹人物在後世較具爭議性,被認為不該收入進去,如王安石、趙普、呂惠卿等人行事風格接近小人,則受到《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的質疑。
然而,有些學者認為朱熹編此書著重的是嚴謹的史學態度,而“有補於世教”乃其次,況且這些人物對國家社稷並非毫無建樹,且對當時的政壇具有相當的影響力,亦符合名臣的條件,故被收入書中並沒有不合理。
百度百科--宋名臣言行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