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經典古詩 - 重慶高考答案

重慶高考答案

壹、(本大題***4小題,每小題3分,***12分)

1.答案:C(A鞠—掬;B“纖”讀xiān;D肩—奸)

2.答案:D(A.韻致:風度韻味,情致;B.當面鑼,對面鼓:比喻面對面地商量、對證或爭論C.躬逢其盛:親身經歷那種盛況;D.舉手投足:壹擡手,壹動腳。形容輕而易舉,毫不費力。D項的錯誤在於語意不合語境)

3.答案:A(後面幾句是四個連續的問句,所以“都有什麽樣的鳥”和“有多少鳥會住進去”之後都應加問號)

4.答案:A(此題要結合前後文的語意應該相銜接,並註意橫線中的幾個句號分清幾層意思是解題的關鍵。可以用排除法。第壹處選填④與②句都不能與前面的語意很好地銜接,因為第③句是對“成熟的向日葵”的贊美,故排除BC兩項。比較AD兩項,第②句交代對象“我家的這幾株初出茅廬的向日葵”,⑥⑤①④句是對其具體評述,而D項把第②句放入①⑤與⑥④之間顯得語意混亂,所以選A更好)

5.答案:B(枝蔓狀城市指以主城區為中心向四周蔓延而成的城市體系;據倒數第三段,應是“市區”即主城區)

6.答案:D(據末段,應指美國的大落杉磯都市區和波士頓城市區進壹步發展可能形成“全球化城市”,是今後的演變趨勢,不屬於“後現代演變”)

7.答案:C(A有些方面差別縮小,有些方面差別不可能消失;B文中毫無依據;D勞動力低廉化文中無據)

8.答案:D質:典當、抵押或譯為:把……抵押給,是名詞活用動詞。

9.答案:B(A對親之孝\使兩川者所為;C都是對親友仗義疏財\樂於相助;D親族對查道的資助\不偷取他人佳棗)

10.答案:C(“即使有人犯法也能寬恕”有錯,應是“有人冒犯自己也不會計較”,古代“犯人”壹般用“囚”字,“犯”並非是“犯人”,而是“冒犯”,有成語“有犯不較”作證,加上前邊有“道性淳厚”,說明其非常厚道。此處屬望文生義,話說回來,如果C項正確,那麽查道就是沒有原則的昏官了,這與整個文段內容有矛盾,聰明的學生應該會想到這個問題,這正說明了此題有極高的區分度)

11.(1)用斜線給下面文言文中加波浪的部分斷句。(3分)

子厚前時少年,用於為人,不自貴重顧藉,謂功業可立就故坐廢退既退又無相知有氣力得位者推挽故卒死於窮裔材不行予時也。(取材於韓愈《柳予厚墓誌銘》)

謂為功業可立就/故坐廢退/既退/又無相知有氣力得位者推挽/故卒死於窮裔/材不為世用/道不行於時也。

(2)將第三大題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母嘗病,思鱖羹,方冬苦寒,市之不獲。(3分)

參考譯文:(查道的)母親曾經患病,想喝鱖魚湯,正是冬於嚴寒的冬季,集市上不能買到(鱖魚)。

②遂微服單馬數仆,不持尺刃,間關林壑百裏許,直趨賊所。(4分)

參考譯文:(查道)於是不穿官服獨自騎馬帶幾名仆人,連短刀也不拿,輾轉山林溝壑百來裏,徑直奔向賊寇的住地。

著有《靈芬館詩初集》四卷,《二集》十卷,《三集》四卷,《四集》十二卷,《續集》八卷,《雜著》二卷,《雜著續編》四卷,《江行日記》壹卷,《樗圃消夏錄》三卷,《靈芬館詩話》十二卷,《續詩話》六卷,及《蘅夢詞》、《浮眉樓詞》、《懺余綺語》各二卷等,均《清史列傳》並行於世。

12.(1)簡析“片帆如鳥落,江住儂船泊。”中“住”字的含義。(2分)

參考答案:“住”字寫出了因看不見江水流動而產生的錯覺,也形象地表現出水流平緩之狀。

(2)詞的上闋說“儂也替江愁”,下闋說“畢竟笑山孤”,“愁”與“笑”是否矛盾?為什麽?(4分)

參考答案:不矛盾:從“愁”到“笑”,表現了作者主觀感情的變化,作者先為群山重疊似乎要截住江流而憂愁;然後,又為青山畢竟截不住江流而喜故笑。

《菩薩蠻·北固題壁》賞析:

賞析:這首《菩薩蠻·北固題壁》是自號望三散人,清末學者兼書法家郭麟所作。這首詞在形式上采用了擬人手法描寫江流繞著群山盤旋流逝遠去以及江中的帆船依流或行或停的景象。作者形象的寫出了江河流逝、群山卻似乎要百般阻攔,但卻終究奔流而去。

釋義:上天(大自然)要讓江河流下去,但旁邊的青山卻想要江流停下來。誰不替江流發愁呢,那壹座座連綿的山川壹眼也望不到頭啊!遠處的船帆如飛鳥壹樣的落停了下來,船停泊不動的時候似乎江流也停住了流逝。可笑群山依然顯得無力和自作多情,又怎麽能把她留住呢?(譯文為草根博覽所作,僅供參考,敬請指正。)

聯系劉孝綽雖然自負才華自視甚高,但壹生僅做到秘書監,壹直得不到提拔的遭遇,可知詩中蘊含著期盼得遇明主之意。“嘉樹欲相依”為全詩主旨。

郭麟:(1823~1893),字子嘉,自號望三散人。清末學者、書法家,濰縣(今濰城區)人。出身於沒落的書香門第。他幼承家學,酷愛金石文字,棲居鄉間,悉心考古,精研六書。數十年搜羅金石不輟,鑒賞能力為陳介祺所推服。性情傲僻,不隨俗流,潔身自好,嚴於律己,份外之財毫厘不取。雖貧困,而不移其誌。

他曾被郭熊飛聘為家館教師,隨其宦居南北10余年。返籍後,於城西楊家莊置田10余畝,築舍居住,名為“楊峽別墅”。因住處瀕臨大於河,居室名“聽渏山房”。他隱居鄉間,埋頭著述,並於荒冢破寺中、斷碣殘碑間,剝剔苔蘚,搜集古跡金石文獻,10余年得90余種。自鄉居後,六七年不入城市,更不與縉紳交往。獨於考證篆籀,辨別碑版真偽時,與陳介祺***相研討。補訂得232種,輯為8卷,名《濰縣金石誌》。晚年寄居妹家。1883年(光緒九年),侍郎汪鳴鑾視學山左,慕名來訪。他為之縷述詳析東漢許慎《說文解字》,並提出自己的見解,汪明鑾為之傾服。汪見他著述甚豐,卻因家貧無資刊行,欲贈金相助,他辭謝。汪又欲為之請、授之以官,他亦辭謝。最後,汪鳴鑾執意留金作為寫書費,並允為校刊諸書,郭麟才起謝。為使近30卷著述,能盡快問世,他歷時3月,力疾校讎完成後,因汪被罷官歸裏,致使該書未能出版。他耗費多年心血,其著述因無力出版而被埋沒,深為痛心,憂郁成疾,於1893年(光緒十九年)含恨去世。臨終前,將遺稿悉付友人王承吉。

13.答案:(1)磐石無轉移 (2)然後天梯石棧相勾連。

(3)不霽何虹? (4)自胡馬窺江去後,

(5)“四六”。 (6)《墻上的斑點》。

14.參考答案:表面寫仰望鳥不住舊巢,不辭辛勞另築新巢;實則表達了對鳥這壹行為的敬仰。

15.參考答案:文章以我觀察兩只鳥為線索,先寫兩只鳥尋找和放棄與我的觀察和推測。

再寫兩只鳥在舊巢不遠不近處築新巢與我的觀察和思考。最後寫兩只鳥把巢建在樹梢引發的我對人類自身的反省。

16參考答案:既可守望父母的遺址(祖宗的牌位),又與“文化傳統”保持適當的距離。體現出年青壹代對屬於自己的獨立、信心、銳氣和生活的追求。可以遠離來自人類的威脅。

17.參考答案:(1)用存疑的方式表達作者明確的觀點:不是鳥類的天性不安,而是人類的巨大痛苦。

(2)巨大痛苦源於人類不善待鳥類而招致鳥類的拒絕、痛斥和對峙,作者因此既飽受良心的責備,又擔心遭受自然的報復。

(3)主張人類應與自然和諧相處,啟示人類應親近自然,善待生靈。

18參考答案:有語病的壹項:是(2)。在“泄漏”後加“的”。

(說明:(2)句後面兩個句子缺主語,“步步逼近”和“產生”的主語本來應該是“石油”,但從前邊的句子看“石油”作了“泄漏”的賓語,造成了後面兩句的主語不明,所以要加“的”,讓“石油”作主語,句子的語意才會明確。但是,第(1)句也有問題:“壹直到中國東部的平原”有歧義,是延伸到中國東部還是中國東部的平原,相應後句的主語是“這之間的區域”還是“這之間的平原”。)

19參考答案:①妳應感激別人的幫助;②妳應理解別人的拒絕;③妳應珍視別人的付出。或者:①別人做事時,妳應該感激;②別人不做時,妳視為正常;③別人付出時,妳視為恩賜。或:①別人為妳做事,應該感激;②別人不肯幫妳,視為正常;③別人為妳付出,視為恩賜。(應該說此題出得巧,既涉及到壓縮,也涉及到句式的變換與調整,但學生很可能只從壓縮方面思考)

20.參考答案:千裏為重,山清水秀物產豐富名揚海外

廣大為慶,人傑地靈生活幸福喜上眉梢

千裏為重,爬坡上坎登高略。廣大為慶,兼蓄放懷涉遠謀。

千裏為重,爬坡上坎精神抖擻登高略。廣大為慶,兼蓄放懷鬥誌昂揚涉遠謀。

千裏為重,堅韌紅巖精神存。廣大為慶,獻身歌樂品質在。

千裏為重,兩江碧水熱情慷慨。廣大為慶,四圍青山執著穩健。

21.參考答案:老師婉拒說:妳的肩膀還很稚嫩,還是讓我來擔當自己的重任吧。

學生堅持說:妳不磨練我稚嫩的肩膀,我以後怎麽擔當重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