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盤遊戲是 運用意象 (積極想象)進行治療的創造形式,“壹種對身心生命能量的集中提煉”。其特點,是在醫患關系和沙盤的“自由與保護的空間”中,把沙子、水和沙具運用於意象的創建。沙盤中所表現的系列沙盤意象,營造出沙盤遊戲者心靈深處 意識和無意識之間的持續性對話 ,以及由此而激發的治愈過程和人格(靈性與自性化的)發展。
通過沙子構建的畫面, 是三維立體的,比語言更加生動直接 。在心理咨詢過程中,談話療法無法解決的,沙盤遊戲可以作為繼續工作的手段。 不能用言語表達的內心,都能通過沙盤遊戲表達出來 ,這就是沙盤遊戲咨詢獨特且有魅力的地方。
01、 有關沙盤遊戲
沙盤遊戲,以及心理分析就像生活本身壹樣耐人尋味,但真的很難被分析出其中發生的機制以及產生作用的原委。 不過,沙盤遊戲畢竟是生發於榮格的心理分析與中國的思想文化的土壤,所以,在思索與探尋中,同樣生活在這方土壤中的心理分析家們敏感地發現了壹些因素的作用。
壹 來訪者
(1)內在兒童與積極想象
榮格比弗洛伊德走得更高更遠壹些,發現了集體無意識及原型,內在兒童就是原型之壹,這是壹種富於創造性、生發性的心靈能量,每壹個人都擁有它,但是卻往往忽視它。榮格也是在十分困頓和窘迫的時候才想起它來。
1911年左右,榮格與弗洛伊德分道揚鑣,但分手並不等於結束。榮格感到好像失去了重心和立足點,迷失中又充滿壓力。這時他想到, 既然意識什麽辦法也沒有,那就幹脆聽從無意識的召喚。 這時,浮現於腦海的居然是他兒時搭的積木遊戲。於是,他開始做那些看起來很幼稚的事情: 撿石頭、搭塔樓。
榮格在湖邊玩沙子,石頭……
榮格壹定是聽到了內在兒童的召喚,於是就壹起“玩”了起來,積極想象也就在這自由、自在、自然的遊戲中發生了。無意識自主地發生著,榮格是在跟著無意識的意願和內在兒童的想法做著具有創造性的“幼稚的遊戲”。
榮格真的做到了——他做到了有意識地觀察和“順從著”無意識內在兒童的引領。 外界的塔樓在壹點點建設起來,內在的無意識在壹點點地整合起來,之前的窘迫迷失、混亂無序終於湧現出另壹番世界。榮格說: “這壹刻是我命運的轉折點”。
(2)治愈者原型
外在的治愈者我們通常稱之為“醫生”,其實內在的心靈世界也有醫生。
在西方,太陽神阿波羅與林中仙女考妮思所生的兒子阿斯克勒庇俄斯被視為醫神,他母親擅長草藥治療,他則不僅擅長草藥,還擅長手術。他還有兩個女兒,壹個是健康女神許格雅,另壹個是醫藥女神潘娜希。他們壹家世代為醫。 於是,阿斯克勒庇俄斯就成了西方的治愈者原型。
我們東方也有,比如 神農嘗百草 ,據說他可以很自然地找到以毒攻毒的妙藥。還有 天醫星 ,據說天醫星下凡為人,就會成為神醫,可以助人起死回生。
事實上,我們也常聽說這樣的現象,比如梅花鹿吃的植物都是草藥,都是對生命非常有益的,所以它自己也全身都是寶;如果我們十分想吃某種食物就說明我們身體缺乏這種元素,由於身體自身自我保護和治愈的能力,我們才想吃這些食物的。 也許這種“自救”行為都是內在治愈者原型在起作用。
所以,心理治療的作用之壹就是咨詢師 內在的治愈者喚醒了來訪者內在的治愈者,於是來訪者可以自救了。
(3)自性
自性(Self)是人心靈世界的整合性的、主導性的能量的原型,他的作用是 使心靈整體保持平衡和完滿,內在的結構、能量都協調運作。
就像壹個生態系統是“活的”,能夠做自我調節和運動,無意識也是“活的”,是自主的、有生命的,自性正是這個“活體”的自組織性的運行機制。 心理問題往往產生於意識自我對於自性統合力的偏離,或者其它某些部分的分離、無序。
而在心理分析及沙盤遊戲的過程中,來訪者意識與無意識能夠實現積極的對話,自性的能量激活了起來。
二、 沙盤遊戲
(1)意象及象征意義
意象在心理分析中的作用就像能源壹樣,既要被保護又要被發掘。我們要保護它,就不能任意侵犯它繼承於無意識的自主性,無論在沙盤中還是在夢中或積極想象中, 我們對意象的理解和感受,都是平實而樸素的,不能被橫加判斷和解釋;我們要發掘它,是要領悟它所承載的象征意義,這是無意識要表達的意思。
壹幅心靈的沙畫中,壹個個沙具和壹個個情景,都成為了富於象征意義的意象。 來訪者就是通過沙盤遊戲來呈現、體驗、領悟這些意象及其象征意義,實現對無意識乃至對整體心靈的溝通,達到治愈與發展。
(2)遊戲治療
真正的遊戲是自由自在自然進行著的,遊戲者充分投身於遊戲中,全身心地享受著,沒有目的,只在乎過程;否則不是遊戲。 同樣,人在這樣的自由自在自然狀態下才身心平和、輕松愉悅,那麽,可以想見,遊戲的治療作用由此發生。
哲學家席勒說, “只有當人充分是人的時候,他才遊戲;只有當人遊戲的時候,他才完全是人。”
中國壹位近代哲人也說, 真正的中國人就是有著赤子之心和成年人的智慧而過著心靈生活的壹種人。
遊戲之於人具有了人之所以為人的價值,這便是遊戲的治愈力和“魔力”。
(3)藝術治療
要想描述沙盤遊戲,有幾個詞語必不可少(雖然還遠遠不夠),沙盤遊戲是壹種創造性的、表達性的、藝術性的心理治療理論與方法體系,因此它當之無愧是壹種藝術及藝術療法。
對於藝術治療因何能治療人,這裏不予贅述。但是這壹點再次提醒我們, 沙盤遊戲絕對不僅僅是壹個技術,而是藝術。 所以掌握沙盤遊戲不是僅僅靠操作和練習,而需要更多。
三、 治療的關系及氣氛
(1)自由與保護的空間
在壹個自由的又受到保護的空間裏,妳的心靈最想做什麽?將會發生什麽?對於多拉·卡爾夫而言,這是她的經驗的總結,她發現, 病人在這樣的狀態下可以放松下來,真正地享受沙盤遊戲帶來的感受,體驗著心靈自身的發展和變化。
其實,正如我們可以感受到的,這是壹個小嬰兒在母親懷裏所能享受到的“待遇”,
那麽,為病人提供了這樣的待遇,他們就得到了自己發展的條件。
(2)***情與***鳴
***情是心理治療中被公認的重要因素,無論哪個學派、哪位咨詢師,都充分相信,對來訪者的***情是必須的。沙盤遊戲也不例外。
《心靈捕手》裏,醫生尚恩對威爾說 “這不是妳的錯” ,他的完整句子是“我知道這不是妳的錯,我能夠理解妳的心理。”
《越獄》中,馬侯姆想殺掉瓦特時,道勸阻他,馬侯姆問“妳失去過兒子嗎?”道說:“是的,我的兒子和我的太太壹起被庸醫害死了。”這完整的句子也類似,“是的,所以我完全能夠理解妳。”?
所以,問題似乎是在於——被理解。 這種感受是如此的重要,以至於可以打開威爾的心結,能夠剿滅馬侯姆的怒火(即使是暫時的)。而在心理分析和治療中, 這被理解的感覺可以起到治愈的作用。
在***情的時候,咨詢師能感同深受地體驗到病人,這是壹種***鳴的狀態,因為病人的“情感震動”激起了咨詢師相同的“情感震動”。
同理,當咨詢師內在自性的整合力、治愈原型的治愈力和內在兒童的創造力、生發力能夠激發起病人內心的這些相同的力量,那麽,病人就會自愈,不是嗎?
(3)感應與轉化
感應是極具中國文化和中國基因的壹個概念。 它又不僅僅是個概念,因為僅僅靠概念學習、認知推理是無法理解它的。還需要體驗和感受。
感應這個東西的意思很模糊,這是西方人邏輯的追求確定性的理性難以接受的,於是他們也更加難以理解它。可是我們東方人有先天的氣質和領悟力適於理解“感應”的意義。
如果說***鳴是線性的、二元之間的關系, 那麽,感應是超越性的、復雜性系統的現象。
02、 沙盤遊戲的優勢
沙盤遊戲在兒童心理治療的應用沙盤遊戲自問世以來,逐漸獲得國際臨床心理學界的推崇,被公認為最有效的心理治療方法之壹。與傳統的兒童心理療法相比,沙盤遊戲特別適合兒童,國內外已經將其廣泛運用於兒童諸多心理疾病的治療。
壹、 建立溝通與交流的途徑
就兒童與成年人之間的交流而言,總是存在某種障礙的,包括語言能力方面的障礙;兒童的“手”上存有豐富的心智、情感和體驗,但並不能用語言來表達;因而,當兒童在沙盤裏面擺放玩具和模型的時候,實際上他們也就是在表達和呈現他們的情緒和心理狀態;通過他們所使用的沙盤和玩具模型,兒童的心理或內在世界就有了客觀記錄和分析的條件,也就往往要比語言更有效。
二、 促進智力發育 、提升創造力
觸摸沙子可以促進孩子觸覺發展,各種顏色的玩具又可以促進孩子視覺發展。而觸覺和視覺的發展又會促進大腦的發育,進而促進兒童智力的發展。
兒童自發的遊戲,自發的創造,翻動沙子就可以制作不同形狀的山川河流,擺放玩具就可以形成千變萬化的場景,這些立體空間的創造活動,對兒童創造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幫助。
三、 幫助父母了解孩子的心理
孩子制作的沙盤正是孩子內心狀態的展現。通過對孩子的理解,把孩子的心理狀態轉告給家長,幫助家長更多的了解自己的孩子。
四、 促進孩子身心和諧
沙盤遊戲是壹種心理表達技術,孩子制作的每壹個場景都是其內心的表達,通過這樣壹種表達,孩子的內心秩序得到梳理,人格發展得到促進,心理水平得到提高。對於因緊張、恐懼、焦慮引起的抽動、自閉、自卑、厭學等表現有良好的療愈作用。
在專業老師的指導下,沙盤遊戲可以解決孩子出現的攻擊、多動、內向、膽小以及人際交往困難等問題。
五、 有效宣泄消極情緒
沙是兒童喜愛玩的材料之壹,幾乎每壹個人兒時都曾有過玩沙的經驗,不同國家、不同時期的兒童都不例外,自閉、弱智等難以溝通的孩子也可以接受,是壹種無障礙的溝通方式,天然的海沙是大自然力量的體現,可以帶動孩子的潛意識,發揮內在能量。
與外界的束縛不同,在沙盤的世界中孩子們可以沒有約束的做任何想做的事情,壹些被壓抑或者不允許的想法能夠得到體現,更好的釋放負面的能量,整合自己的內心世界。有效宣泄消極情緒,釋放壓力,減少情緒不穩定,任性、逃避。
六、 激活個體無意識中的天生康復力量
為來訪者提供從受害者轉變成創造者的機會,它賦予每個人力量來讓他們決定自己的康復流程。這些生活事件包括創傷、人際關系問題、個人成長、靈性自我的整合和轉化等,是心理治療和應激處理的最佳方式之壹。
03、 適合人群
?大學、中學、小學、幼兒園、特教等學校教師
?企事業單位管理者
?心理咨詢師、EAP咨詢師
?公安、醫院、司法、勞教等相關工作人員
?廣大心理學愛好者
?希望陪伴孩子健康成長的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