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竹竿是哈尼族的。
竹竿舞又稱“跳竹竿”,是人在兩竹竿滑動相撞的空隙中跳動的壹種遊戲娛樂活動,每年在哈尼族的十月年、“耶苦紮”、祭寨神等傳統節目或重大祭典的時候,哈尼人民會跳起竹竿舞,祈求消災避邪、五谷豐收。
竹竿舞壹般是在地坪上平行擺開碗口粗的竹竿做墊架,墊架上橫放若幹根手腕粗細的長竹竿,持竿者坐或蹲在墊架兩旁,雙手各執壹根竹竿端,來回滑動,使竹竿有節奏地合擊與分開,在分合的瞬間跳竿者要在竹竿之間敏捷地進退跳躍,有時還會瀟灑、自然地做各種優美的動作。
發展
早在宋代,大文學家蘇軾在結束流放生活離開海南時,得到黎族父老鄉親的“黎歌變舞祝公歸”的歡送,寫下了“蠻舞與黎歌,余音猶沓沓”的詩句,可見,黎族的歌舞不但歷史長,更有其獨特的魅力。
黎族人性格豪爽、能歌善舞。黎族的歌舞有其獨特的魅力。黎族人喜歡跳“竹竿舞”,通常是在庭院或打谷場上跳這種舞。舞時,兩邊各蹲4個人,每個人雙手平握竹竿末端,按節奏張合敲打,舞者隨著竹竿的張合,兩腳不斷上跳下踏,做出各種美妙動作,舞蹈頗為熱烈,引人入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