晷是壹個漢字,讀作guǐ,本意是指日影,比喻時光,如余晷,還有壹種意思就是古代用來觀測日影以及定時刻的儀器。
“晷”,現代漢語規範二級字,最早見於秦朝小篆時代,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字。從日,表示日影;從咎,咎本指災,初民務農依據日影的變化來確定農時,以免失時之災。本義是日影。“晷”字簡體版的楷書從秦朝小篆時代演變而來。
“晷”的基本含義為日影;引申含義為日晷,按照日影測定時刻的儀器,亦稱“日規”,如日無暇晷。在日常使用中,“晷”也常做名詞,表示通“軌”,如軌道。
組詞:日晷、寸晷、晷景、移晷、月晷、繼晷、晷儀、晷刻、暇晷、星晷。
日晷造句:
1、妳拉開窗簾,偏仰著寫著純真的臉,以手指輕掠著額發,使我想起那在常青藤下偏仰著臉的日晷儀,它記錄著我生命的季節與早晚。
2、現在,歷史學家提出了壹個引人好奇的解釋,認為萬神殿實際上是壹個巨型日晷儀,用於讓陽光在重要場合照射到羅馬皇帝身上。
3、迪拜塔投射的巨大陰影直刺下來,他感覺“真得就像壹個巨型日晷”。
4、機械計時器的發展促使人們尋求更為精確的日晷以便於調較他們。
5、日晷是已知的最古老的壹種測算時間的裝置。
6、圭表、日晷、漏刻等計時儀器的發明和應用,證明中華民族是個充滿智慧的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