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後語是漢語的壹種特殊語言形式。是群眾在生活實踐中所創造的壹種特殊語言形式,是壹種短小、風趣、形象的語句。以下是我幫大家整理的南郭先生吹竽歇後語故事,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歇後語解釋:
南郭先生吹竽——濫竽充數
比喻沒有真才實學的人混在內行人之中,以次充好。
歇後語故事:
有壹個叫南郭的人,生活貧困潦倒,實在沒有辦法,決定去投奔齊宣王,可是,他如何才能見到齊宣王呢,他打聽到齊宣王是壹個喜歡聽竽的人,於是假裝自己是吹竽能手,要求進宮為齊王吹竽,齊宣王很高興,於是就讓他加入吹竽的行列。隨著音樂的起伏搖頭晃腦,以示自己的賣力和技術的高超,齊宣王看了非常高興,經常重重的賞他。
齊宣王死後,他的'兒子泯王即位,這位君王自小受父王影響耳濡目染,也喜歡聽竽,但是,他喜歡獨奏,不喜歡合奏,於是他就叫這些竽工壹個壹個的吹奏,這壹下裝模作樣的南郭先生就再也混不下去了,如果不趕快逃走,就要露出破碇了,於是悄悄的離開了吹竽的隊伍,逃之夭夭。從此人們把不懂裝懂的人稱之為“濫竽充數”。
(竽,是壹種吹奏樂器,被認為是“五音之長”,在戰國時期,非常盛行,齊國的君主齊宣王是壹個音樂愛好者,非常喜歡聽竽,經常請人到宮裏,由竽工給他齊奏,以此為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