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藥最早起源於春秋時期的煉丹術,後在隋朝被真正發明,在唐朝被用於軍事。
火藥的最初使用並非在軍事上,而是在宋代諸軍馬戲的雜技演出,以及木偶戲中的煙火雜技 ——藥發傀儡。宋代演出“抱鑼”、“硬鬼”、“啞藝劇”等雜技節目,都運用剛剛興起的火藥制品“爆仗”和“吐火”等,以制造神秘氣氛。
宋人同時也以火藥表演幻術,如噴出煙火雲霧以遁人、變物等,以收神奇迷離之效。
唐代煉丹家於唐高宗永淳元年(682年)首創了硫磺伏火法,用硫磺、硝石,研成粉末,再加皂角子(含炭素)。唐憲宗元和三年(808年)又創狀火磯法,用硝石、硫磺及馬兜鈴(含炭素)壹起燒煉。這兩種配方,都是把三種藥料混合起來,已經初步具備火藥所含的成分。
擴展資料:
火藥的流傳及當時的影響:
早在九世紀火藥已經傳到了阿拉伯。當時跟煉丹術和醫藥壹起,硝石也由中國傳到阿拉伯。當時阿拉伯人稱為“中國雪”,而波斯人稱它為“中國鹽”。
他們只知道用硝石還可以治病煉金和做玻璃。火藥是通過戰爭傳到了歐洲,並且火藥的發明推動了世界歷史的進程。恩格斯曾經高度的評價了火藥發明的影響,他說毫無疑問的,火藥是從中國傳到了印度,再傳到了歐洲。
肯定了中國還是火藥的發明地。火藥動搖了歐洲的封建專制統治,是歐洲進入了熱兵器時代,告別了以前的冷兵器時代。而以前靠冷兵器取勝的騎士階層沒落了。火藥的發明推動了世界歷史的進程。從久遠意義來看,它促進了歐洲文藝復興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