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經典古詩 - 魯迅《朝花夕拾》讀後感心得

魯迅《朝花夕拾》讀後感心得

朝花夕拾大家看了嗎?《朝花夕拾》這部作品是我國思想家,教育家——魯迅所寫的。《朝花夕拾》是作者從大腦裏挖出來的,大多都是凝練,穩重的筆法摘取那些深藏在內心深處的難忘的生活片段。下面是我整理的關於魯迅《朝花夕拾》讀後感心得,歡迎閱讀!

魯迅《朝花夕拾》讀後感心得篇1

當我拿著魯迅先生的書《朝花夕拾》開始認真讀的時候,我發現了壹種奇妙的感覺,像小橋壹樣清爽。

《朝花夕拾》這本書主要講述了魯迅從童年到青年的人生軌跡和經歷,對那些刻骨銘心的人和事表達了最熾熱的情感,生動地描繪了晚清的生活圖景。舉幾個例子:《故鄉》生動地描述了魯迅和潤土的童年。魯迅家條件好,但沒有自由;潤土的家庭非常貧窮。他有自由,但他渴望更好的生活。長大後發現自己和對方之間有壹道厚厚的墻,美好的童年再也回不來了;《藥》,通過茶館老板老栓和妻子給兒子小栓買血饅頭的故事,反映了愚弄百姓的惡行和革命者的無私奉獻。從這兩個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到舊社會的黑暗和不公正的判決。相比之下,我們現在過著衣來伸手,食來張口的美好生活,相差甚遠。在,坐在幹凈明亮的教室裏學習,有些學生還沒有完成作業,有些甚至拒絕做作業。想想真的不對!現在我們沒有不公平的法律,我們沒有生活在恐懼中,我們沒有饑寒交迫的日子,我們沒有外來侵略。我們豐衣足食,讓普通人可以安心生活。在21世紀,我們在壹個強大而富裕的國家裏非常幸福和甜蜜。想吃什麽,想穿什麽,想去哪裏玩,想做什麽,這些都是用手指就能做到的瑣碎事。但假設是在魯迅的童年呢?能實現嗎?不,很難實現。對於富裕家庭來說,可能是可以的,但是對於貧困家庭來說,填飽肚子就好了。那些想都不敢想的願望怎麽實現?現在要體諒父母,不要再任性了。如果要放在過去,怎麽能讓妳幻想呢?也許妳連壹本書都不會讀。

《朝花夕拾》這本書是對過去歲月的回憶,極其悲傷,卻讓人無可奈何。有時開心,有時不開心,讓我記住。

魯迅《朝花夕拾》讀後感心得篇2

壹朵朵花瓣,壹縷縷香氣,組成了壹座花園,它就是《朝花夕拾》。翻開書本,似乎真有壹股香氣撲鼻而來。讀完這本書,我不僅對魯迅先生產生了壹種敬佩之情:他是這樣的大膽,敢於批判,勇於反對,看似贊美的句子實際上是在辛辣的嘲諷,見解獨特,開創了我國白話小說的先河,不愧是偉大的文學家。

讀了這本書,我對書中的人物感受最深的是阿長。阿長是壹個沒有文化粗俗的勞動婦女,但她熱心腸,心地善良,樂於助人,沒有心機,像所有人壹樣希望自己壹生平安。我很喜歡阿長,她會講許許多多有趣的故事,她很和藹,很大方,還有衍太太,我也是對她印象深刻,魯迅先生對衍太太的描寫表面上是贊美,實質上卻是嘲諷和不滿,衍太太是個自私自利,多嘴多舌,喜歡使壞,表面壹套背後壹套的婦人。這種人是最令人們厭惡的。

這本書中最引起我***鳴的文章是《五猖會》。魯迅先生在小時候那麽向往五猖會,父親卻要求他背書,使他壹點也不快樂,我們在現實生活中也有相同的經歷,魯迅先生真切地道出了我們的心聲,我認為家長們真應該看看這篇文章,聽聽我們孩子到心聲,反省反省自己。

魯迅先生從自己親歷的生活感受中贊美了勞動人民的淳樸、善良、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封建舊俗進行了深刻的揭露,諷刺和批判,對愛國知識分子受到的不公平待遇給予深深同情並充滿憤慨,對胸懷博愛的異國老師,則充滿敬佩之情。在過去的日子裏,我們偉大的祖國有著太多屈辱的歷史,而如今,在祖國繁榮富強的今天,身為未來棟梁的我們,怎能不努力呢?

讓我們壹同拾起魯迅先生記憶中的花瓣,了解舊中國的弊端,並為了中國更加強大而奮鬥吧!

魯迅《朝花夕拾》讀後感心得篇3

村莊的小道上,幾棵__ 子樹上沒有壹片樹葉,而是落滿了皚皚白雪;屋頂的邊邊角角、門前的石階和窗戶的木棱上灑滿了層層雪白;墻壁的縫隙和路邊的廢石中塞滿了潔白的“棉花團”。遠處隱約可見的群山萬壑仿佛壹峰峰落雪的駝峰壹般。

淒涼中帶著壹絲絲淒美的封面引起我的遐想;難道這就代表了魯迅先生的童年嗎?並不是這樣吧?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給我留下極深刻的印象;這是魯迅先生快樂的源泉,但也是埋葬他快樂的墳墓。沒錯,魯迅先生快樂的回憶仿佛都發生在這裏,同時也在這裏戛然而止。

我仿佛看見幼年的魯迅奔跑在百草園中,追捕著蝴蝶、偷看著小蟲、機靈的爬樹、努力的大笑……但這壹切的美好被瞬間打破——正如魯迅先生自己所講的,被不幸的送到了三味書屋。那個私人學校好像剝奪了孩子快樂的權利。

可是誰能想到呢,這並不是最悲哀的。後來,魯迅先生的父親病故了。也就是說,家中的頂梁柱倒塌了。這在幼年的魯迅眼中,壹直都是不可磨滅的沈重的痛;是壹段辛酸的不堪回首的往事。況且父親是被江湖庸醫所誤。但文章中,並沒有用過多筆墨描寫魯迅先生對父親病故之事的難過與悲哀,而是壹再諷刺了江湖庸醫的荒誕;他們巫醫不分,勒索錢財,草菅人命……簡直是強盜。他們的行為作風屢次遭到魯迅先生的批評,也應當遭到全社會的唾棄。封建主義孝道並不可取,人道主義才應該是真理。我們壹定要為父母的`生命和健康負責,向他們為我們壹樣。

我們的童年漸行漸遠,留下的是壹個美麗的回憶。《朝花夕拾》,去領略壹下魯迅的童年,慢慢體會其中的幸福童年味兒吧。瑣碎的記憶在《朝花夕拾》中重現,不壹樣的年代,壹樣的快樂,童年,惹人懷念啊。(葛湘湘)?

魯迅《朝花夕拾》讀後感心得篇4

翻開《朝花夕拾》,呼吸著濃郁的墨香,品味著字裏行間的年少輕狂,神思似乎也飄向了那個屬於我的快活日子,神仙般地自在和逍遙。

《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是魯迅先生膾炙人口的著作之壹,雖然回憶的是兒時的往事,卻是魯迅先生在風燭殘年所寫下的。是啊,老了、累了,再回味起童年的點點滴滴,心裏還是會有當時的滋味,想必也帶著些許的感動吧。清晨的花朵帶著露珠采下,會顯得更加嬌嫩,到了傍晚才去采摘,雖失去了怒放時的絢麗與芳菲,卻在夕陽映襯下,別有壹番風韻。那若有若無的清香則在空氣中彌漫著,使人浮想聯翩。

魯迅先生出生在壹個破落的士大夫家庭,但他的童年生活仍然無比美好與快活。當然快活了,他整日在百草園嬉戲,采摘紫紅的桑葚、覆盆子,品嘗著野果的酸甜,與小蟲為伴,聆聽油蛉的歌唱、蟋蟀的琴聲,在這首大自然的圓舞曲中悄然成長。在這裏,我看到了兒童的天真浪漫和無盡的活力,以及與大自然的和諧相處。

到了三味書屋,枯燥乏味似乎成了生活的代名詞。但即使這樣,有壹個古怪的先生和許多難懂的功課,也擋不住孩子們折梅、尋蟬蛻的樂趣,壓抑不了孩子童年遊戲的天性。還有《五猖會》、《無常》,描述了魯迅幼時對看戲的渴望與興奮,以及它所帶來的滿足於樂趣。

在這本書裏,作者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用孩子的語氣講故事,壹切都是那麽美好、清新,引起我心中的***鳴,讓人感到無比的親切、溫馨。曾幾何時,我也曾擁有過這種無憂無慮的日子,魯迅或者說所有作家的作品,經常會將我們帶回那個快樂的世界。在此,我也十分敬佩魯迅先生,他用那樸實無華的語句,寫出了他炙熱的心靈,他渴望擁抱自然、擁抱生命、擁抱愛與陽光。

不經意間,我們的童年漸行漸遠,只留下壹段美好的記憶。於是讀讀《朝花夕拾》,走入魯迅的童年,體會那幸福的味道。不壹樣的年代,壹樣的快樂!童年,嗬,可真是讓人留戀啊!

魯迅《朝花夕拾》讀後感心得篇5

有壹位作家在中國歷史最黑暗,思想最愚昧的時候用他的壹支筆喚醒無數人,奠定了中國白話文文學的基礎。他就是被稱為民族魂的魯迅。

他之所以被稱為民族魂不單單是因為他引領無數中國人走出愚昧,喚醒他們的意識,也因為他的精神,品質被後人稱道。所以有壹位詩人說過“有些人死了,可他還活著”。從他的文章裏可以看到當時社會的動蕩,思想的封閉。

在《二十四孝圖》這篇文章中不難看出,裏面有關於壹些孝道故事,作者用小時候的視角批判了這種違背人性的孝道故事毒害兒童的後果。作者著重分析了“臥冰求鯉”,“老萊娛親”,“郭巨埋兒”等故事,寫法上也詳略得當。從《貓鼠狗》中也可以看到作者表面上寫自己討厭貓的原因,實際上是寫像貓壹樣的人,作者諷刺,批判他們的行為,從中也可以看到當時的歷史背景。所以也有人評價《朝花夕拾》是壹部當時的歷史百科。

還有很多故事,如:《瑣記》衍太太心術不正,慫恿魯迅幹壞事,事後裝好人到處亂說話,《五猖會》中魯迅興高采烈地去看戲,卻被父親叫來背書,還有《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魯迅兒時在家門後園觀察生物再到壽鏡吾先生的私塾就讀。這些都是魯迅童年所經歷的壹些事。還有《父親的病》,《藤野先生》,《範愛農》,都是魯迅以青年的視角寫的:《父親的病》中作者壓抑住內心的憤怒,用諷刺的寫法批評當時的江湖騙子,騙錢而忽視人命,《藤野先生》中作者在日本學醫卻遭到歧視,文中寫了作者棄醫從文的原因和贊美藤野先生沒有民族偏見的品質。這些文章中有批評有贊美,展現出壹幅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葉聖陶曾說過:“與其說魯迅先生的精神不死,不如說魯迅先生的精神正在發芽滋長。”

《朝花夕拾》是魯迅回憶壹些往事的散文集,裏面內容豐富,不僅有壹些魯迅的往事回憶,也有他對當時社會的不滿。這就是我對《朝花夕拾》的壹些感受,希望妳們也喜歡這本書。

魯迅《朝花夕拾》讀後感心得篇6

翻開《朝花夕拾》這本書的目錄時,使我產生聯想的並不是狗·貓·鼠這個小說的題目,而是壹個非常樸實的名字——阿長,我對她產生了的興趣。在沒翻開故事前,我覺得這個名字的主人應該是壹位溫柔、賢惠且是小鳥依人的女孩,可是,讀了這篇文章,卻是壹個嘮嘮叨叨,有著古怪禮節,招人煩的老媽媽。

這篇文章講的是魯迅對兒時保姆的回憶。作者煩厭長媽媽,然後敬重長媽媽。她是壹位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但是在故事的最後,魯迅卻對她產生了敬意,因為阿長幫他買到了《山海經》,魯迅便不計前嫌,且因此十分感動呢。

我覺得長媽媽是壹個好人,雖然她的睡相很難看喜歡切切察察。在文中給我的初印象:長媽媽是壹位粗人,沒有文化。但是在故事後面,她卻送了魯迅4本他夢寐以求的繪圖的《山海經》,畫著人面的獸,九頭的蛇,三腳的鳥,生著翅膀的人,沒有頭而以兩乳當作眼睛的怪物……長媽媽是壹位心地善良,十分愛孩子的人,希望給予魯迅快樂,給他講故事。長媽媽講到她們壹排女人脫了褲子,竟能阻止“外面的大炮”“放不出來”時,“我”“不能不驚異”,“不料她還有這樣偉大的神力”。因為長媽媽具有“偉大的神力”而對長媽媽產生“空前的敬意”。

隱鼠是魯迅小時侯非常喜歡的壹種小老鼠,壹天,他發現隱鼠不見了,長媽媽告訴他,“隱鼠是昨天晚上被貓吃去了!”於是,“我”就從此痛恨起貓來,後來,“我”竟偶然得到壹個意外的消息:那隱鼠其實並非被貓所害,倒是它緣著長媽媽的腿要爬上去,被她壹腳踏死了。從此“我”就特別記恨長媽媽,對長媽媽的所言所為也就特別厭煩。

這壹篇散文裏,魯迅曾懷著真摯的感情為長媽媽呼喚:“仁厚黑暗的地母呵,願在妳懷裏永安他的魂靈!”顯露了魯迅這種深深的懷念、尊敬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