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經典古詩 - 著名探險家的故事

著名探險家的故事

1:馬可·波羅(Marco Polo),1254年9月15日出生於克羅地亞考爾楚拉島,威尼斯旅行家、商人,著有著名的《馬可·波羅遊記》。

故事:中外史籍中都記載了眼鏡最早起源於中國,是中國古老文化、醫療、技藝的遺產。

當時有個意大利人,名叫馬可波羅(Marco Pol6),他曾旅居中國十七年,為元朝宮庭辦事,跑遍中國各地,當時他見到元朝宮庭裏有人戴眼鏡,對此他很感興趣,在他回國時就把眼鏡傳到了西方,所以在西方最早制造眼鏡的地方,則是馬可波羅的故鄉威尼斯。

2:戴維 ·利文斯敦(1813-1873)是壹位蘇格蘭醫生兼傳教士。

他將自己的壹生奉獻給了中部非洲的探險事業。

1840年,他第壹次去非洲探險,包括1849年穿越卡拉哈裏沙漠。

故事:利文斯通於1864年又回到了非洲大陸,當他去非洲內陸後,就沒有聽到這位探險家的音訊了。

整整六年,利文斯通與外界失去了聯系。

當時流傳傳著各種謠言。

美國《紐約先驅報》老板就給其屬下記者亨利.

史丹利下達了壹個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帶領壹支探險隊去非洲大陸尋找利文斯通。

經過近8個月時間的旅行,史丹利的探險隊於1871年11月10日走近了坦噶尼喀湖岸邊的小村莊烏吉吉(Ujiji)。

在那裏,他們發現了利文斯通。

他們見面的那句“妳是利文斯通博士,如果我沒有猜錯的話?”的問候非常著名。

大英百科全書和牛津國家傳記辭典都記載了這句名言。

這句話只所以這麽著名,是因為其讓人感受到了半開玩笑的幽默性質:利文斯通博士是方圓幾百裏內唯壹見到的白人。

史丹利也在其書中表明在當時第壹句這樣講是因為當時的場面有點尷尬,終於找到要找的人,本想上去擁抱,卻因自尊心作怪而不敢這樣做。

3:斐迪南·麥哲倫(1480年春天—1521年4月27日),探險家、航海家、殖民者,葡萄牙人,為西班牙 *** 效力探險。

故事:麥哲倫歷經100多天的航行,壹直沒有遭遇到狂風大浪,麥哲倫的心情從來沒有這樣輕松過,好像上帝幫了他大忙。

他就給“南海”起了個吉祥的名字,叫“太平洋”。

在這遼闊的太平洋上,看不見陸地,遇不到島嶼,食品成為最關鍵的難題,100多個日日夜夜裏,他們沒有吃到壹點新鮮食物,只有面包幹充饑,後來連面包幹也吃完了,只能吃點生了蟲的面包幹碎屑,這種食物散發出像老鼠尿壹樣的臭氣。

船艙裏的淡水也越來越淺,最後只能喝帶有臭味的渾濁黃水。

為了活命,連蓋在船桁上的牛皮也被充作食物,牛皮硬得像石頭壹樣,要放在海水裏浸泡四五天,再放在炭火上烤好久才能食用。

4:維他斯·白令(1681年8月25日—1741年12月19日)出生於丹麥霍爾森斯,俄羅斯海軍中將、探險家。

白令海峽、白令海、白令島和白令地峽都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故事:1728年,白令指揮著探險隊自己設計制造的聖加夫利爾號(St. Gabriel)探險船駛離港口,沿堪察加半島海岸向北挺進。

8月的壹天,聖加夫利爾號船過風雨和濃霧,來到亞洲大陸最東端附近的海面。

從這裏向東望去,只見大海煙波浩渺、汪洋壹片,白令因此確信北美洲和亞洲之間確實是被水隔開的。

由於那天大霧彌漫,白令沒有看到對面的北美洲;因此它也不知道探險隊正位於壹個狹窄的海峽中。

這個海峽的最窄處只有35公裏,如果天氣晴朗,兩岸可以遙遙相望。

結果,沒能發現近在咫尺的美洲大陸。

5:羅爾德·阿蒙森(1872年7月16日~1928年6月18日),挪威極地探險家,第壹個到達南極點的人。

1910年8月9日阿蒙森乘探險船“費拉姆”號從挪威啟航。

途中獲悉,英國南極探險隊,也是以南極點為目標,阿蒙森決心奪取首登南極點的桂冠。

經過4個多月的艱難航行,“費拉姆”號穿過南極圈,進入浮冰區,於1911年1月4日到達攀登南極點的出發基地——鯨灣。

阿蒙森率領5名探險隊員從基地出發,開始了遠征南極點的艱苦行程。

結果僅用兩個月不到的時間,就於1911年12月15日勝利抵達南極點。

阿蒙森激動的心情簡直難以言表。

他們互相歡呼擁抱,慶賀勝利,並把壹面挪威國旗插在南極點上。

他們在南極點設立了壹個名為“極點之家”的營地,進行了連續24小時的太陽觀測,測算出南極點的精確位置,他在帳篷裏留下了分別寫給斯科特和挪威哈康國王的兩封信。

阿蒙森這樣做的用意在於,萬壹自己在回歸途中遇到不幸,斯科特就可以向挪威國王報告他們勝利到達南極點的喜訊。

阿蒙森在南極點上停留了3天。

1911年12月18日,他們帶著兩架雪橇和18只狗,踏上了返回鯨灣基地的旅途。

阿蒙森偉大的南極點之行,轟動了整個世界,人們為他所取得的成就歡呼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