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學習數學的壹個重要目的是要學會數學的思考,用數學的眼光去看世界。而對於教師來說,他還要從?教?的角度去看數學,他不僅要能?做?,還應當能夠教會別人去?做?,因此教師對教學概念的反思應當從邏輯的、歷史的、關系的等方面去展開。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體行為表現及其行為依據,將?學會教學?與?學會學習?結合起來,從而努力提升教學實踐的合理性,提高教學效能的過程。有人就認為教師的成長=經驗+反思。
高三數學教學心得分享壹、從教師自身著手進行反思。
1、自我反省
自我反省是指教師對自己的教學進行自我觀察、自我監控、自我調節、自我評價後提出壹系列的問題,以促進自身反思能力的提高。這種方法適用於教學的全過程。如設計教學方案時,可自我提問:?學生已有哪些生活經驗和知識儲備?,?怎樣依據有關理論和學生實際設計易於為學生理解的教學方案?,?學生在接受新知識時會出現哪些情況?,?出現這些情況後如何處理?等。
2、分析教學問題
?課堂教學是壹門遺憾的藝術?,而科學、有效的教學診斷可以幫助我們減少遺憾。教師不妨從教學問題的研究入手,挖掘隱藏在其背後的教學理念方面的種種問題。教師可以通過自我反省與小組?頭腦風暴?的方法,收集各種教學?病歷?,然後歸類分析,找出典型?病歷?,並對?病理?進行分析,重點討論影響教學有效性的各種教學觀念,最後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
3、學習觀摩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師應多觀摩其他教師的課,並與他們進行對話交流。在觀摩中,教師應分析其他教師是怎樣組織課堂教學的,他們為什麽這樣組織課堂教學;我上這壹課時,是如何組織課堂教學的;我的課堂教學環節和教學效果與他們相比,有什麽不同,有什麽相同;從他們的教學中我受到了哪些啟發;如果我遇到偶發事件,會如何處理?通過這樣的反思分析,從他人的教學中得到啟發,得到教益。
學生的實踐反思,可以是對自身的認識進行反思,如,對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及課堂中的內容,都可引導學生多問壹些為什麽?也可以是聯系他人的實踐,引發對自己的行為的比較反省。
二、從學生角度進行反思。
1、做題中反思,掌握方法:解題是學習數學的必經之路,學生做題過程中,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整理思維過程,確定解題關鍵,回顧解題思路,概括解題方法,使解題的過程清晰、思維條理化、精確化和概括化。
2、通過集體討論進行反思。每個人都以自己的經驗為背景來建構對事物的理解,所以認識相對有限。學生通過集體討論和交流,可以了解同伴的理解,有利於豐富自己的思考方法,反思自己的思考過程,增強遷移能力。
3、復習知識中進行反思,在實際學習過程中,學生總是根據問題的具體情景來決定解題方法,這種方法受具體情景制約的,如果不對它進行提煉、概括,那麽它的適用範圍就有局限,不易產生遷移。因此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在獲取知識後反思學習過程,引導他們在思維策略上回顧總結,從中提煉出應用範圍廣泛的數學思想。
4、在尋找錯誤成因中反思,享受成功:學生在學習基礎知識時往往不求甚解、粗心大意,忽視對結論的反思,滿足於壹知半解,這是造成作業錯誤的重要原因。教師應當結合學生作業中出現的錯誤,精心設計教學情境,幫助學生從基本概念、基礎知識的角度來剖析作業錯誤的原因,指導學生自覺地檢驗結果,培養他們的反思能力。
三、從課堂是否高效進行反思。
教育改革的核心是從應試教育轉變為素質教育,培養全面發展具有創新意識的高素質人才。這壹重大轉變,對課堂教學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重視學生的學法,使其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創新;如何打造優質高效課堂,我想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建立以學生為主,教師指導,師生***同研究、***同發展的新型師生關系。學生的能力是在自我活動和實踐中得到鍛煉和發展的,課堂上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任何優秀的教師也無法代替。為此,教師應充分掌握學生的學情,精心設計學生的活動,激發學習興趣,啟迪學生智慧,啟發學生思維,給以足夠的時間,引導學生閱讀、查資料、動腦思考、動手操作、集體討論、自我展示、及時反饋信息、及時調控,使師生、生生合作和諧、默契,以實現課堂教學的優化。
2、創設壹個令人身心愉快的環境。人才的教育不是知識的灌輸,把學生當作知識的倉庫,不如給他們幾把鑰匙,讓他們自動地去開發知識的寶庫,自我獲得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改造社會的能力。為此,在教學設計中我深入鉆研教材,從教材、教學條件和學生實際出發,精心設計過程,構建壹個優良的、有利於激發學生積極情感的教學環境,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動?起來,創造壹個愉快的、歡悅的氣氛,提供壹切可能誘發興趣的條件,使學生提高興奮度,增強求知欲,讓學生積極思考,主動探索,實驗研究、競賽、提問、討論、交流談話、網上查尋、問題答辯等,學生在學習中得到審美的快感,從而興趣盎然的學,汲取知識,發展智力、培養能力,提高素質。其次,要不時地創造條件,讓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嘗到學習?甜頭?,從內心體會到學習的快樂,從而逐步養成自覺主動學習的習慣,發展學生的創造力。壹節課的成功之處在於,設置壹個個問題情境,引導學生自我實驗探討,生生相互討論交流,分析形成結論,學生學習興趣濃,自主空間大,不受條條框框的限制,廣開思路,大膽創新,把學習的壓力變為動力,使學生的學習完全成了自我鍛煉,互助研究的過程。
3、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提高學生能力.。課堂教學的每個行為都應以學生學會什麽為目標,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感知、理解、運用、深化,指導學生圍繞學習重點,展開積極的思維活動,相互交換信息,讓學生在活動中自我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教學策略的指導下,教師安排壹系列教學事項,提供學習目標,引起註意和興趣,呈現各種刺激、各種音頻、視頻,激勵回憶,討論總結、練習作業、反饋信息、遷移應用、實驗操作等,學生應積極主動地參與,配合協調,在長期的自我實踐和鍛煉中,學會了思考,學會了應用,如此長期的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會逐步提高,會逐步掌握獨立獲取知識的方法,最終由?學會?變成?會學?。
高三數學教學心得分享(1)抓學習節奏。
數學的復習備考分為不同的階段,不同的教學方式交替使用。沒有壹定的速度是無效率的復習與學習,慢騰騰的學習訓練不出思維速度,訓練不出思維的敏捷性,是培養不出數學能力的,這就要求在高三復習備考教學的全過程中壹定要有節奏,這樣久而久之,思維的敏捷性和數學能力就會逐步提高。
(2)抓知識形成、重視解題過程的教學。
數學的壹個概念、定義、公式、法則、定理等都是數學的基礎知識,這些知識的形成過程容易被忽視。事實上,這些知識的形成過程正是數學能力的培養過程。壹個定理的證明,往往是新知識的發現過程。因此,要改變重結論輕過程的教學方法,解題過程的教學就是數學能力培養的'過程。
(3)抓復習資料的處理。
復習備考的過程是活的,學生的學習也是不斷變化的,都在隨著教學過程的發展而變化,尤其是當老師註重能力教學的時候,復習資料並不能完全反映出來。數學能力是隨著知識的發生而同時形成的,無論是重溫壹個概念,掌握壹條法則,會做壹個習題,都應該從不同的能力角度來培養和提高。通過老師的引導,理解所復習內容在高中數學體系及高考中的地位,弄清與前後知識的聯系等。
(4)抓問題暴露。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老師壹般少不了提問與板演,有時還伴隨著問題討論。因此可以聽到許多的信息,這些問題是開放的。對於那些典型問題,帶有普遍性的問題都必須及時解決,不能把問題的結癥遺留下來,甚至沈澱下來。暴露了的問題要及時抓,遺留的問題要有針對性地補,註重實效。
(5)抓課堂練習。
數學課的課堂練習時間每節課大約占20%左右,這是對數學知識記憶、理解、掌握的重要手段,必須堅持不懈,這既是壹種速度訓練,又是能力的檢測。學生做題是無心的,而教師所尋找的例題是有心的,哪些知識需要補救、鞏固、提高,哪些知識、能力需要培養、加強應用,上課應有針對性。
(6)抓解題指導。
要合理選擇解題方法,優化運算途徑,這不僅是迅速運算的需要,也是運算準確性的需要。運算的步驟越多,繁度就越大,出錯的可能性就會增大。因而根據問題的條件和要求合理地選擇解題方法、優化運算途徑不但是提高運算能力的關鍵,也是提高其他數學能力的有效途徑。
(7)抓數學思維方法的訓練。
數學學科擔負著培養運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空間想象力以及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重任,它的特點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邏輯性與廣泛的適用性,對能力的要求較高。數學能力只有在數學思想方法不斷地運用中才能培養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