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釋義:1、文言助詞,無義,用於句首或句中。2、〔~皇〕輕疾的樣子,如“武騎~~”。3、古代稱筆,用筆寫文章。
詳細釋義:〈名〉(指事。從聿壹壹者,牘也。秦以後皆作筆。本義:毛筆。筆的本字,秦以後始加竹作筆)同本義[brush]。聿,所以書也。楚謂之聿,吳謂之不律,燕謂之弗。——《說文》
無論是甲骨銅器,還是文獻典籍裏所見到的聿字,是極少用其“執筆寫字”或“寫字用的筆”這種含義的。揚雄《太玄·飾》提到“舌聿之利”(舌指講話,聿指用筆寫文章),可說是罕見的例子。聿大都用作語氣詞,偶而也用作地名(蔔辭)。聿被久假不歸,本義逐漸湮沒,不得不在它上面再加竹頭,成為“筆”,以便同假借為語氣詞的聿相區別。現在所見文獻資料中的諸多“筆”字,究其初,應該都是“聿”字。《說文解字》分析聿字為“從